喜歡三毛這個女人,生性浪漫,性格灑脫不羈,卻又重感情。我以為即使她只是一片流浪的樹葉,在流浪的途中,也不會忘記生養自己的母體,親人。
我已經不記得是什么時候開始知道這個女人的。她好象是一根剪不斷,理還亂的絲繩,糾纏了我這么多年。以至于讓我對關于她的一切,一直耿耿于懷。
可能是因為我們的骨子里都有著對同一種生活方式的向往吧,漂泊,流浪。
在我的印象中,她是一個一直流浪在途中的女人。她用平實的語言,低緩的筆調勾勒出了一個流浪在撒哈拉大沙漠女人的愛情以及瑣碎的生活。沒有華麗辭藻的堆砌,沒有大起大落感情的宣泄。她只是在簡單的訴說,簡單的甚至就好象是她把一個個生活片段串起來,裝訂好,然后再一點一滴,有條不紊地在我們面前鋪展開來。有時候,我在想,這樣一個女人,她到底是憑借什么,或者是用什么魔力讓諸多的讀者甘心情愿地靜下心來來傾聽一個女人關于生活的嘮叨?她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
再讀三毛,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仍舊對這個一直流浪在途中的女人有一種割舍不下的情結。她一直在流浪,至少在我的心中她一直在流浪著。我想,她也應該有個家了。于是,秋日高陽下,我再次捧出了三毛,呼喚出了心靈中這個流浪的女人。
許多年過去了,三毛依舊是三毛,她依舊在用自己一貫的方式,一貫的態度訴說著。三毛沒變,她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沒變。生性浪漫,性格灑脫不羈。1976年,這個流浪著的女人,在西屬撒哈拉沙漠當地法院的公證下,與荷西,一個帥氣的西班牙男孩子結婚了。婚后的三毛,在她的訴說中,我似乎總能看到。那是一個女人結束漂泊后幸福的笑容,是一種浪漫生活的延續。而同時,我也領略到這個流浪女人的另一面——對于感情的注重。
那是在她的《背影》中,荷西在一次意外潛水事件中猝然逝去后。她用一個女人所特有的細致入微的觸覺,感受著丈夫離去的切膚之痛以及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關于愛情,關于親情,終于讓這個性格灑脫的女人熱淚如傾。她說,愛到底是什么東西,為什么那么辛酸苦痛,只要還能握住它,至死還是不肯放手,到死也是甘心。父母的背影,父母那種潛藏的愛,撐起了這個正在遭受喪夫之痛即將崩潰的女人的希望,“守望的天使們,你們萬里迢迢的飛去了北非,原來冥冥中又去保護了我,你們那雙老硬的翅膀什么時候才可以休息”。
這個女人,讓我潸然淚下。愛是多么重要!守望的天使,他們常常流淚,因為太愛他們守護著的孩子,所以往往流一生的眼淚,流著淚還不能擦,因為翅膀要護著孩子。即使是一秒鐘也舍不得放下來找手帕,怕孩子吹了風淋了雨要生病。
我們每個人,只要一生下來,上帝就會給我們兩個守望天使。這是這個女人告訴我的,是她告訴我們的。我記下了。所以我更加喜歡這個女人,因為她的浪漫,因為她的灑脫不羈,更因為她的愛,對愛人,對親人,對生活。枕邊放一本三毛的書,偶爾翻看一下,就好象是情人在耳邊竊竊私語,讓人感受到一種溫柔,忘記了功利。
1991年1月4日清晨,這個女人又開始流浪,去了很遠很遠的地方。她走了,可是她的靈魂還在,已經在我的心中穩定下來,不再漂泊流浪。她教給了我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生活哲學。
文字,是一個人的靈魂。我想,這也應該就是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愿意傾聽他嘮叨的緣故吧?
夢里,我又看到了一個流浪在撒哈拉沙漠的女人。她在笑,幸福的笑。如一朵嬌艷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