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的第一筆P2P投資
我的第一筆P2P投資,是在2014年11月,起因是一個關系很鐵的高中同學在朋友圈介紹了一個很新鮮的名詞兒——互聯網金融。
聽上去玄而又玄,但我這個人,對新鮮事物一直保有無限熱情,尤其是賺錢的機會,當然不肯錯過。
找到他,朋友倒是理性客觀,只說“是新生事物,你可以少量投入,體驗一下。”
立馬就開電腦到網站查看,新手標一個月9.5%的收益,和先生商量一番后,投入了1萬元。一個月后,本息順利回款,我賺到了79塊錢利息。
相比較余額寶的4%,這種全新的理財方式,簡直為我打開了一扇激動人心的大門。
02
良好的投資體驗
資金都是朝著收益率高的地方流去,我用腳投票,就把什么銀行定存、余額寶、國債之類拋諸腦后了。
逐步加大投入,最多的時候投入了十幾萬。平臺各種羊毛活動層出不窮,朋友更是時不時幫我弄點福利,什么手機流量包、愛奇藝會員之類。
當時,我還一頭扎進股市,每天樂此不疲的盯著大盤。P2P因為是固定收益類產品,則省心很多。
半年過后,股市一片慘淡,我回頭去看,才發現P2P的賬戶里已經有了不小一筆收益,比我付出超多精力和投入的股市,要可愛的多。
03
歡樂過后的思考
這之后,我開始對P2P行業進行深入了解,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喜的是,咱“藝不高但人膽大”, 在毫無預料的情況下,一頭扎進P2P投資領域,趕上了行業的黃金發展期,鎖定了較高收益,加上返現等福利,平均年化收益率可達到15%。
現在這個平臺的新手標收益率已經降到6.2%,縱觀各大P2P平臺,降息潮也是此起彼伏,實現10%的收益率都已經很困難。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我的投資收益率數字算是很好看了。
憂的是,自己真是“傻大膽兒”,整個2015年家庭資產配置全部是高風險,一半在股市,一半在P2P。不久,就出現了E租寶跑路的新聞, 雖然我沒有踩雷,但確實給我敲響了警鐘。
人在亢奮的時候,會低估風險,但過后,會后怕。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開始系統學習理財知識,對家庭資產進行配置,設立應急賬戶、保命賬戶和投資賬戶。
P2P投資仍然是我的重要理財方式,但我開始尋找新的靠譜平臺,把雞蛋放到“不同的籃子”里,在追求收益率的同時,降低投資風險,確保家庭財務安全。
04
關于P2P,我想對你說
1、平臺需要自己做功課甄選
后臺包括論壇里有很多小伙伴讓我推薦P2P平臺,原則上,我是不推薦平臺的。
投資理財是很私人的事情,錢是你自己的,收益和風險都需要自己來承擔。我能做的,僅僅是提供一個思路和方向。任何理財方式都是如此,你可以關注別人的推薦,但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斷。
當然,你需要自己做功課,這個過程,其實也是你在學習理財、不斷進步、形成自己理財風格的過程。
2、P2P行業降息不可避免
P2P行業在國家監管條例出臺后,經歷了一番洗牌,行業也正朝著規范化的方向發展,收益率下調是成本的內在要求。
辯證來看,這是件好事情,“事出反常必有妖”,過高的收益率必定不可持續,我們作為普通人,需要的不是“一錘子買賣”,我們需要的是“細水長流”,可以長期穩定地為我們的資金產生收益的渠道。
3、做好資產配置,控制投資比例。
總體來說,相比較傳統的理財方式,P2P仍屬于較高風險的理財領域。
我個人建議,P2P投資金額不要超過個人或者家庭總資產的30%。
比如,小A現在有10萬元存款,他投入到P2P中的資金不要超過3萬元,剩下的錢做一些低風險理財投資,比如銀行理財、國債、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等,進行資產動態平衡。
05
甄選平臺,我來提供一個思路
按照傳統的選擇平臺標準,內容非常繁雜,包括如下名詞:
工商局是否可查注冊信息
是否有銀行托管存管
后臺是什么,由誰背書
是否有第三方擔保
是否有電子蓋章
是否有實物抵押
相信對很多人來說,弄清楚并非易事,這里我來提供一個簡單的思路。
圖片顯示的是如今網貸行業的3家最具資歷的評級平臺,號稱P2P行業的3張瑯琊榜。
如果你是P2P小白,可以從這3張瑯琊榜上各取前十位的平臺,取同類項,然后在這其中選擇1-2家試水。
基本上2000多家平臺,能排到前十位的都是實力很強的老牌公司了,風險很低,像宜信是06年成立,已經在美國上市,像陸金所的大東家是平安集團,背靠大樹好乘涼。
積累一定的經驗之后,再為自己的資金做進一步的籌謀。
相關閱讀
END
我是亭主(點擊關注),是“挺住”,不是“停住”!
85后辣媽,坐標四線城市。
白天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晚上是不停碼字的寫作者。
堅持原創,持續分享理財、個人管理類干貨,周一至周五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