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時間:2015年12月2日下午9點至10點
閱讀書本:《0歲教育秘密》 ?七田真 ?著
閱讀數量:第1~70頁
閱讀目標:0歲教育的秘密有哪些,理論依據有哪些
閱讀方法:精細閱讀
閱讀筆記:
1,P6:人全身有4000億個細胞。其中,頭腦的細胞就占了140億個,在這140億個細胞當中,除了精神薄弱者以外,任何人都是一樣的。不管是大人或孩子的頭腦,日本人或美國人、非洲土著的頭腦,都是一樣的。只有被稱為精神薄弱者的頭腦,細胞數量成若干比例減少。
普通人腦中的這140億個細胞,與生俱來并沒有任何作用。像接受光、看外面的世界、側耳傾聽聲音的來源,這種作用在出生時是完全沒有的。出生之后因為接受光的刺激,這種作用才開始活動。沒有一個嬰兒懂得語言。即使父親的英語再流利,嬰兒出生之后也不可能沒一點一滴的學英語就能說得很好的一切的作用都是從出生之后才開始培養成為自己的能力。這也就是大腦的作用。
2,P22:如果放任不管嬰兒,那么他的各項能力會逐漸喪失。相反的,如果注意各方面的刺激,給予他豐富的環境,則他就會不斷地生長,這一點從很多實驗都可以得到證實。想要培育出智商指數高的孩子,那么,0歲到兩歲之間的教育比什么都來得重要。然而,以往的教育理論認為,這些完全不成問成問題,只要將幼兒放著,讓他安靜就好。
3,P28:所謂才能遞減法則就是:
(1)愈早進行教育愈能夠培育出高的才能(2)才能延伸的可能性會急速地降低
人可以達到最大的生理適應期是在乳兒時期這種在無意識中進行的生理適應度非常強,只要錯過了這個時期,就不會再有第二次了。
4,P37:那么出生之后,何時才“獲得”呢?我們可以說是從出生隔天開始。為什么說是從出生的隔天開始呢?因為如果人的大腦不接受外界的刺激,那么,是無法有任何的“獲得”,也不會成長。亦即人類的腦細胞就是一
(1)沒有刺激就沒有作用。
(2)沒有作用就不會成長。
(3)如果營養不良,即使有刺激也不會作用。
(4)作用不佳就不會成長。
5,P56:在最近的實驗中,發現幼兒最容易記住文字的時期是三四歲時,而過了這個時期就會一路走下坡…
如果孩子六七歲了才開始教他文字,則只會造成和生理發育相反的結果,孩子在記憶方面感覺非常痛苦:三四歲左右就能夠很輕松地記住小學六年級所學習的文字,大約一千個字,為什么呢?因為幼兒機械性的記憶能力非常高,而這種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衰退。
幼兒在1歲6個月左右就開始對于記憶文字感到興趣。如果從這個時候開始教授文字,智商可達到”湛至Zw,從0歲教育的理論來看,這是理所當然的結果。
6,P67:0歲教育的成成長曲線一開始幾乎是平行線并不會上升但是一旦冒出來之后,就會急速上升,這是最主要的特征。因為卡爾·畢特的關系,所以我們稱這種教育效果為畢特效果或鈴木效果愈是接近0歲時學習,那么,一開始一定是持續平行線的狀態,但是一旦冒出嫩芽,則就具有無限可能的能力。
7,P71:這個故事至少告訴我們三項重要的事實,那就是能力可以培養能力,教授者一定要非常有耐心,再來就算是鸚鵡,它如果喪失了剛出生那段黃金時期,則也許就無法培育出它原本的才能了。
閱讀心得及實踐計劃:讀這本書讓我感覺非常興奮,有一種強烈強投身到幼兒教育的沖動。我仔細回憶了一下自己以往讀過的書以及自己的親身經歷等,感覺書中說的很有道理,我也因此又購買了一百多本嬰幼兒教育方面的書。因為對大腦研究的癡迷,嬰幼兒階段又是人類大腦發育的黃金階段,我覺得這也是我研究大腦這一塊的突破口。人出生的時候,大腦細胞都一樣,擁有140億個。不過,這個時候的大腦細胞都處于待激活狀態,可以說這個時候的人腦就是宇宙能量的集合體。在這個階段,如果能夠及時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訓練刺激,就會不開發出超出我們想象的大腦,如文章里所說,完全可能達到IQ200以上。這些結果是完全超乎我們想象的,這些理論也很讓人振奮。很多家長很可能會因為耐心不足而喪失孩子的最佳教育階段。幼小的嬰兒,初期階段,即使我們用正確的方法刺激孩子的大腦,我們仍然無法發現孩子智力跨越式的變化,這個時候很多家長可能就會懷疑自己,或者覺得這種理論的不正確性而放棄繼續用這種方法進行教育,這就會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喪失成為天才的可能性。剛出生的孩子的教育前面有一個教育初級階段,這個階段的成效是非常緩慢且不容易察覺得到的。只有不放棄正確的教育方法,才能讓孩子突破初級階段,實現后期跨越式發展。我覺得書中講述的那個例子非常好,樹苗的成長是需要我們澆水的,如果我們在短時期內因為沒有見到樹苗的成長而放棄澆水,樹苗就很可能會因此死掉。書中談到的三四歲可能認識上千個字,我相信很少有孩子能夠做到,也很少有人肯相信這一點。我希望自己今后能全國推廣0歲孩子的教育方法,讓0歲教育應用到中國的千家萬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