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沒有人和我一樣叛逆,所以我不是瘋子就是天才。
?????????????? ? 我不介意我死的時候大家說我是世界的小丑。我不需要墓志銘。
???????????????????????????????????????????????????????????????????????????????????????????????? ——約翰·列儂
? ? ?? 約翰?溫斯頓?列儂(John Winston Lennon,1940.10.9—1980.12.8),出生于英國利物浦,搖滾音樂家,作曲家,和平主義者,披頭士(甲殼蟲,the Beatles)樂隊的靈魂人物。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風靡世界,至今仍擁有無數歌迷,深刻影響了現代流行文化的發展。其狂放不羈、特立獨行的個性讓他名滿天下,亦謗滿天下。1980年,列儂遇刺身亡。1994年,約翰?列儂入選搖滾名人堂,2004年約翰?列儂入選《滾石》雜志評出的“歷史上最偉大的50位流行音樂家”。
?????? 昨天是12月8日。1980年的這一天晚上,約翰·列儂被一名狂熱的粉絲用一把零點三八口徑的手槍射殺,連中五槍,他倒在了血泊中……
?????? 歷史總是充滿不可言說的詭異,不敢相信,確在真實地發生著,不可抗拒。因為音樂,我知道了他。因為喜愛,我了解到他的人生。因為他,我瞥見了60年代到80年代的歐美人民的精神狀態。36年過去了,我得寫點東西紀念約翰。今天,我在看約翰·列儂傳記的時候指著封面上他的照片,問身邊的研究生同學是否知道其人。他們搖搖頭。我追問,那知道the Beatles嗎?哦!事實上,不可能將約翰·列儂和the Beatles分開,但是,他個人近乎極致地始終地延續和傳遞著the Beatles的精神。或者,更確切地說,是他在影響和塑造著the Beatles的靈魂。音樂沒有國界,是的,作為一位中國的青年,我得寫點東西,致敬列儂。讓他隨同他的音樂和他的樂隊,不朽。
約翰·列儂的眾多角色和閃耀的標簽中,音樂無疑是排在第一位的。無論是作為the Beatles的成員還是樂隊解散后,他在搖滾樂上一如既往地堅持和探索。叛逆和抗爭,是約翰·列儂的一生信仰。他敏銳的視角,決絕的態度,反抗著國家的不公、政府的無能、戰爭的恐怖、種族的歧視……并通過歌曲同世人一道探索著生命的答案,給人以沖破束縛的力量,在現實的殘酷中得到慰藉、激勵和希望。下面,我將列舉幾首列儂不同時期的代表歌曲,那也是我所喜愛的歌曲,并談一談我的粗淺理解。凡是音樂,是用來聆聽的。悅耳,能引起共鳴則是好音樂。有生命力的音樂有著不隨時間、空間和主體差異而改變的共鳴性。這份情感上的共通,來自旋律(Melody)、節奏(Rhythm)、和聲(Harmony)以及音色(Musical quality)等所營造的意境。創作背景是理解歌曲、窺測曲者心意的重要環節。
1.Give Peace A Chance給和平一個機會
???????? 1969年5月到6月,約翰因反越戰赴美受阻,退而在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進行第二次“床上和平運動”(Bed-in for Peace)。作為和平的傳教士和堅定的反越戰主義者,約翰創作了披頭士解散前期第一首個人單曲。歌詞像是佛學的經文,一系列押韻詞的羅列,“手袋主義,蓬亂主義,拖拉主義,癲狂主義,戲弄主義,緊隨主義”(Bagism, Shagism, Dragism, Madism, Ragism, Tagism)。歌曲像是圣經的吟唱,反復的高呼“All we are saying is give a peace a chance”。作為反越戰主義者,這首歌是列儂對美國及世界的呼吁,停止戰爭。作為愛好和平的嬉皮士(Hippy,指西方國家1960年代和1970年代反抗習俗和當時政治的年輕人),這首歌如指領般號召年輕人要保持克制,反對暴力。1969年10月15日越戰紀念日游行活動中,這首反戰圣歌被50萬游行民眾共同傳唱。
2.God上帝
??????? 《God》收錄于約翰·列儂的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個人專輯《約翰·列儂與塑料小野分隊(John Lennon/Plastic Ono Band)》。搖滾音樂若是細分,那是科屬交錯,讓人困惑。個人不喜歡形式奇特、嘶吼激烈的朋克、金屬…,我覺得搖滾的本質是其傳遞的思考與抗爭、喚醒與力量。約翰·列儂這種節奏與藍調融合的藝術搖滾,強烈而無奈地表達了自己近乎絕望的失望。他要摒棄所有的信仰。他說“上帝是我們衡量自身痛苦的概念”,他羅列出一個個曾經無比敬畏、現在不在相信的權威:魔法、易經、圣經、希特勒、耶穌、肯尼迪、佛陀、國王、貓王、鮑勃·迪龍,還有自己的The Beatles。曾經的追夢人,如此強烈的顛覆自己的價值王國和眾人的精神王國,他是經歷了怎樣的絕望和打擊……在歌曲的結尾:“So,dear friends,you’ll just have to carry on! The dream is over……”“朋友們,我的夢已經結束了,你們要堅持到最后啊!”這又是怎樣的痛苦?!
3.Isolation遺世孤立
?????? 這首歌延續著《God》的絕望。“我們只是一個小男孩和一個女孩,曾幻想改變整個世界,可是這個世界只是一個小鎮,每個人都想搞垮我們。在你們給我們帶來這么多的傷痛后,我不指望你會理解,甚至不怪你們,因為你也只是個普通人,是這場瘋狂的民粹的受害者。我們懼怕孤獨,但也懼怕人群。”最后,約翰·列儂寫道:
????????????????????????????????????????? “We're afraidof everyone
???????????????????????????????????????????????? Afraid of the sun
???????????????????????????????????????????????????????? Isolation
?????????????????????????????????????? The sun will never disappear
??????????????????????????????? But the world may not have many years”
4.Hold on堅持
?????? 不知道經過了怎樣的痛苦與掙扎,約翰·列儂前段時間的消極有了轉變,又燃起了斗志。“堅持,約翰;約翰,堅持;堅持,洋子;洋子,堅持!一切都會好起來。”旋律稍轉輕快,淺吟低唱,給人以希望。與其說是對年輕的嬉皮士們的鼓勵,不如說是對他自己的鼓勵與安慰。可見,這樣決絕的斗士也有過消極與絕望,但總是能夠重新戰斗。
5.Working Class Hero工人階級英雄
這是我個人最喜歡的搖滾范本。沒有嘶吼,只有無情的揭露和嘲諷。列儂用它特有的嗓音,溫文爾雅的傳遞著力量。“列儂只用一把木吉他和最淡定的歌喉演繹了這首最屌最搖滾的圣歌。(來自網絡)”來自中產階級世界,構成童年甚至青年列儂的價值基礎,如今在他看來,卻也徹底地毀了他的自信和生活的樂趣。以下是歌詞及其翻譯:
As soon as you're born they make you feel small
你一出生他們就讓你覺得自己很渺小
By giving you no time instead of it all
他們不給你時間他們什么都不會給你
Till the pain is so big you feel nothing at all
直到痛苦讓你麻木
A working class hero is something to be
成為工人階級英雄是你唯一的選擇
Aworking class hero is something to be
成為工人階級英雄是了不起
6.Imagine幻象
?????? 發行于1971年的《幻想》,約翰·列儂描述了自己的理想國。他列出了當時乃至現在看來一些可望而不可即的愿望清單。他像一位潔白無瑕的天使呼喚著內心理想的國度:沒有天堂、沒有地獄,沒有戰爭、沒有國家,沒有貪婪、沒有饑餓……這些理想,對于中國人來說一點也不陌生,共產主義、大同世界不就是這樣的嗎?列儂在世時,《幻想》感動了數百萬人,列儂去世后,《幻想》感動了數億人。幻想就是幻想!然而,很奇怪,聽著他的聲音,我們不由得沉浸在他的理想國里,溫暖著,激動著…….
7.Happy Xmas(War is over)圣誕快樂(戰爭結束了)
?????? 列儂和洋子同紐約Harlem社區唱詩班的孩子們完成了Happy Xmas(War is voer)的演唱。朋友們,圣誕快樂!戰爭就要結束,新的一年開始了。不再有戰爭,不在有傷害,不再有饑餓,不再有歧視……列儂懷著無比的博愛,在寒冬給世人帶來溫暖和希望。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這就是約翰·列儂,和他的使命。
??????? 以上列舉的均是約翰·列儂在樂隊解散后的部分作品,他前期的作品將在后期的披頭士音樂中做相關介紹。還有Mother、I Found out、Mind Games、Woman is the Niger of the World、Luck of the Irish等等個人比較喜歡的音樂。
?????? 以上有參考約翰·列儂的傳記、披頭士的傳記及網絡相關資料,圖片來自網絡。為紀念約翰·列儂,及督促自我學習,后續將寫作系列文章,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