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瑾七
《三塊廣告牌》是一部少有的關于憤怒題材的影片。導演通過百轉千回的情節設計、以及對人物性格多面性的呈現,將女主憤怒母親的形象刻畫的絲絲入扣,她的憤怒、她的發泄、她的剛強讓人再次找到看《延禧攻略》的“爽”。
但“爽”過之后我們發覺,要放過自己,以暴制暴得不到宣泄,愛與寬恕才能。
~ 1 ~
當你遭遇不幸
人的一生中難免會遭遇不幸,有些不幸是顯性的,有些不是。顯性的不幸的確會得到周遭人的同情。比如像女主米爾德麗德這樣,女兒慘遭奸殺、焚尸,白發人送黑發人。但旁觀者給得了一時的同情,卻彌補不了一個母親失去孩子長久的痛,還有因為破碎家庭的暴力相向,自己一只無形的手將女兒推向無底深淵的內疚與自責。
當內心的痛苦得不到足夠的關注、當人與人之間缺乏溝通、缺乏理解的時候,唯有憤怒的發泄,以暴制暴,才能讓外人體會自己的煎熬。于是女主將一切的不幸發泄到遲遲無法破案的警察身上,她選擇了高速公路旁的三塊廣告牌,寫上“強奸致死”、“至今沒有抓到兇手?”、“為什么,威洛比警長?”。
這些不幸與憤怒情緒的轉嫁,一時間讓女主成為眾矢之的,因為在小鎮上的威洛比警長擁有很高的聲望,且他已經身患癌癥晚期。大家都對女主的行為表示抨擊,人人都覺得雖然你很可憐,但是你這樣逼迫一個好人,一個將死的警長,過分了。
于是牧師來女主的家中勸解女主撤掉廣告牌,離婚的前夫跑到女主家里大鬧,連鎮上的牙醫也想趁著為女主治牙的機會整一整女主。但女主毫不示弱,她將牧師罵的狗血淋頭,前夫也只能灰溜溜的離開,不敢多管,而牙醫更是被女主用電鉆直接鉆穿拇指。
一顆原本溫柔的心沒有被世界溫柔以待,變得鐵石心腸。與惡魔相處久了,自己也變成了惡魔。
~ 2 ~
當你以暴制暴
威洛比警長的手下狄克森是個忠誠度很高的人,盡管他在警局的名聲卻不怎么樣,經常一點小事對人暴力相向,沒事干的時候只知道看漫畫和找黑人麻煩。但在得知了警長自殺的消息后,他憤怒的沖向廣告牌的出租商雷德的辦公室,砸碎他的窗戶,暴打雷德,將他從二樓扔出窗外,至使他摔成重傷。他將警長的自殺歸咎于三塊廣告牌帶來的壓力,歸咎于女主將案件公之于眾,引起媒體關注的咄咄逼人,歸咎于廣告出租商的協助。
然而他并不知道威洛比警長的自殺,僅僅是因為癌癥晚期,不想留給妻女病懨懨的痛苦回憶。甚至警長威洛比的內心對無法幫助女主破案是帶著一絲歉意和遺憾的。
女主米爾德麗德的廣告牌在威洛比警長被殺的夜里著起了大火,她拼命的用私家車上的滅火器撲救,但是于事無補,全部燒了精光。她認為這一定是警局的人干的,憤怒到無法入眠,我一定要還擊,給他們點顏色看看。于是她準備了汽油瓶,在幾次電話確認警局沒人的情況下,將一瓶瓶裝著汽油的玻璃瓶投降警局的辦公室,大火熊熊燃燒。
然而她不知道,其實那廣告牌是前夫放火燒掉的,和警局無關。也因為她的放火行為,燒傷了無辜的返回警局拿信的狄克森。
~ 3 ~
當你開始寬恕
1警長威洛比在去世前留下了三封遺書,其中一封是給狄克森的。從他的信中,狄克森讀到了威洛比對他的理解、對他的肯定、對他的鼓勵。狄克森的暴躁易怒,是因為父親去世后,他獨自照顧性格乖戾的母親的艱辛;而他對黑人的虐待,是因為成長環境和家庭教育根深蒂固的影響。警長說一直以來都認為狄克森是一個勇敢、正直的人,只是他沒有得到合適的機會去發揮自己。而他現在的困境只要放下心中的怨恨,用愛和冷靜思考去想如何破案,那么他終究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事情會有所轉機。
這樣一封肯定、鼓勵和引導的書信,無疑將一個走向黑化邊緣的警察拉回了正途。
2在威洛比被女主放的大火燒傷住進醫院的時候,與被他暴打的廣告牌出租商雷德同一病房。雷德一開始并未認出這個滿身纏著繃帶的人就是狄克森,他好心的跟他交談,告訴他在這種全身有傷的情況下,如果想享用一杯橙汁,吸管是最好的幫手。
而狄克森則淚流滿面,他坦白了自己是加害他的兇手狄克森,并不停的說著抱歉。
雷德知道真相后全身顫抖,然而幾分鐘后,他依然選擇倒了一杯橙汁并插上吸管送到狄克森的床邊。
3當狄克森病愈出院后,幫助女主調查兇手,并且獲得了一個有可能是兇手的嫌疑人的DNA,但是最終發現與兇手的DNA不符后,他們一同經歷了希望到絕望。兩人最終決定要去找這個嫌疑人,雖然他不是本案的兇手,但從他的言談中確認他與另一起奸殺案密切相關。當與對手、仇人和解,一同面向新的敵人時,女主選擇了坦白,她告訴狄克森,自己就是那個放火燒傷他的人。而狄克森則笑著說,全世界都知道那火一定是你放的。
~ 4 ~
當你放過別人
1女主放火燒了警局后,一個在酒吧里面打桌球認識的侏儒同情她的遭遇,替她做了偽證,幫她逃脫了制裁。于是她為了回報侏儒的幫助,請他去餐廳進餐。然而在餐廳卻撞見前夫與19歲的嫩妹一起,前夫趁著侏儒起身去洗手間的間隙,對女主進行了嘲諷。
女主一直以來將女兒的慘死歸咎于自己,又背負著間接殺害威洛比的罪名,還意外燒傷了狄克森。影片最后米爾德里德的前夫告訴她,憤怒只會導致更強烈的憤怒。當她將手中的酒瓶放在前夫和他女友的桌上,而不是砸過去的時候,她放過了前夫,也與自己和解。
2影片最后,米爾德里德和狄克森坐在一輛車上,在去往疑似其他奸殺案兇手家的路上,
米爾德里德與狄克森開始了這段對白。
“狄克森,你確定要這么做嗎?”
“是否要殺了那個人?……不確定。你呢?”
“不確定。”
兩人不再說話。
找到了真正的兇手又如何?殺了真正的兇手又如何?影片開放式的結局,把想象的空間留給觀眾。真正讓憤怒者解脫的是以暴制暴,是殺戮,還是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與寬恕,一切不言而喻。
~ 5 ~
仇恨者的姿態
女主母親米爾德里德是典型的仇恨者,她之所以對女兒在家中進行語言暴力,從她破碎的婚姻和暴力的老公身上可見端倪。她的暴力往復循環,不僅讓她的女兒深受其害,她自己也一直包裹著自己,在一個沒有情感、沒有溫柔,只有仇恨和暴力的世界里苦苦的掙扎。用一個母獅般強悍的外表,包裹出自己不可侵犯的假面,然后在某個深夜,痛哭流涕,悲憫自己的不幸。
狄克森是另外一個仇恨者。他將生活的重壓、母親的難伺候發泄到職場,發泄到犯人身上,為自己樹立一個爛人警察的形象,用這樣一種潦倒的姿態,就可以不用去振作,去蔑視心中希望成為像威洛比那樣受人敬仰的警探的理想。
他們的共性是逃避痛苦,轉嫁情緒,以暴制暴宣泄自己的憤怒。而同樣的,他們以暴制暴的結果是收不到任何正面的反饋,讓事情變得更糟糕。
所以米爾德里德每天生活在痛苦中,當好心人要幫她的時候,她也因為自己對人的敵視和憤怒,不敢接受,充滿懷疑,這些不安的日夜,在她放下暴力、放下仇恨前折磨著她。
所以狄克森失去了警察的警徽。威洛比警長死后,警局來了一位黑人新警長,這是對他一直以來歧視黑人,找黑人麻煩最狠的打臉。
仇恨讓他們扭曲了心靈、蒙了心智,每天與仇恨相伴的日子,他們過的比誰都累。
~ 6 ~
寬恕者的姿態
威洛比警長的妻子嬌美、女兒們正稚嫩,這是一個多么大好的年華,擁有幸福的家庭、一份受人尊敬的工作,但是命運卻給了他重重一擊,讓他不幸患了絕癥。而且在他彌留之際,留給他一個懸而未決的案子,讓死者的家屬對他憎恨,甚至公開向他發出挑釁。面對這樣的不幸、不公,他選擇的是愛與寬恕。他用自殺的方式愛護自己的妻女,讓她們少受折磨,留下對自己最美好的回憶;他用遺書及廣告牌1個月的租金去原諒米爾德里德;他用理解和鼓勵去幫助自己的下屬,那個別人眼中玩世不恭的警察混混,他告訴他,他看好他,他沒放棄他,這是寬恕者最慈悲的胸懷。
威洛比的妻子,在丈夫自殺的當日,選擇把丈夫的遺書送給仇家,讓米爾德里德在第一時間得到寬慰,她的心中有仇恨,但更多的是冷靜和理智。
雷德在被狄克森施暴后,在醫院的相遇,讓他以同樣的傷者心態,選擇了原諒。寬恕了他人,也救贖了自己。
狄克森在得知自己是被米爾德里德燒傷的那一刻,只相覷一笑。寬恕者的笑容,顯得那么有深度和迷人。
米爾德里德在得知前夫燒毀自己的廣告牌時,還能對著他和他的小女友說出“對這個姑娘好一點”,她給了自己和解。
這世界的一切對立,都是一種反饋的渴望,所以曾經的敵人也能化敵為友。有憤怒的情緒不可怕,憤怒一定要發泄出來,但憤怒的發泄不是以暴制暴,不是以牙還牙,是找一個愿意聆聽你痛苦,理解你的人去傾訴,是去尋求一種幫助,在冷靜后將這些負能量轉化,正面人生。
?寬恕是這世間的最美麗的天使,寬恕別人,寬恕自己,你才能找到內心的平和與柔軟,而即使經歷了人生至暗時刻,愛也能指引人走向光明。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