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貨年味
? ? 現在過年無非是節前拼命搶購,節期聚餐聚會,節后一聲嘆息:終于過完了春節。最多的感嘆是好容易降下的體重又回到從前。
? 豐富的物質、鼓鼓的荷包給予我們的并不是太多的年味,而是一種慣性的疲憊。
? ? 我們回到從前,回到有錢沒錢也要過年的從前,年味重拾。
? ? 臘月開始,我們這些孩子就要和大人開始為過年做準備了。兄弟姊妹多,做事的人也多,湊在一起熱鬧極了。
? ? 家里的凳子、桌子、鍋蓋、大門、窗戶等等按人頭分工,必須用稻草灰用力擦!大人嚴厲的吩咐。從前的木制家具最易惹灰和藏灰了,擦干凈的家具放在室外曬干,搬回家時每個小孩都充滿了成就感,有兄弟姊妹的家具沒擦干凈我們就有說法了,重擦重擦,呵呵。
? ? 洗瓜子是最難的。瓜子表面有一層滑膩膩的粘膜,必須用石灰浸泡幾個小時之后,再用手用力搓,搓完了用水清洗,必須做到瓜子在手里沒有任何滑膩感。過年嗑瓜子比的就是誰家瓜子洗得干凈,誰家瓜子打滑捉都捉不住,比的是主婦能干不能干。母親因為一雙手常年疼痛,只能由我們兄弟幾個代勞了。母親一聲令下,我們幾個憋著嘴搓瓜子,小手凍得通紅,小妹還小也最得父母喜歡,就圍在我們身旁嘻嘻笑。我們逗她下手,她也把小手伸進來。這時大家都知道石灰水會燒眼睛,都不敢玩水,不然哪里會這么老實搓瓜子。
? ? 瓜子洗干凈了,母親臉上笑意盈盈,晚飯吃快點,準備煮瓜子啦。大灶里早就開始燒水了,瓜子也放進鍋里了,加上五香、八角、桂皮等香料。我就專門負責燒火,這時是需要大火的,入冬時準備的松木柴是最好燒了,帶著油脂,燒起來啪啪聲響,火苗也旺,但是不經燒,經燒的還是雜木柴火。因此燒火還得幾種不同的柴火搭配著燒。大約三小時,瓜子香味開始彌漫廚房了,我在灶門前有優勢,伸手解開鍋蓋快速抓了一把趕緊放在鍋蓋上,等瓜子涼了就開始吃了,母親就在旁邊問熟了沒?我說熟了,母親還要自己試試,那里熟了?這么饞?!瓜子熟了,這天晚上我們可以敞開肚皮吃。第二天母親就把瓜子藏起來,過年吃啊,現在留著。
? ? 市面上的凍米糖,就是我們永豐人口稱的爆糕,我以為還是爆糕更貼切。做爆糕程序較多也復雜,但是對于我們小孩來講,那是多么幸福的年味啊。
? ? 母親把我叫到一邊,晚上準備燒火,蒸糯米飯啊。口水就開始流了。母親把糯米洗干凈了,倒進了鍋里的木甑,我就開始燒火了,隨著糯米香味飄出,鍋里的水也加了好幾次了。在母親開始把糯米飯倒出來之前,我們幾個小孩一人一碗開水吃上了香噴噴的糯米飯了。父母在一邊看著從來不吃。
? ? 糯米飯從木甑里倒出來,用涼水沖,軟軟的糯米飯開始變硬,粘在一起的,母親用手把它搓開來,第二天就要開始曬糯米飯了。糯米飯倒在竹制的大匾里,放在太陽底下暴曬,晚上收回來母親還要檢查,粘在一起的糯米飯,就叫上我們一起把它搓開來,曬了幾天,糯米飯越來越硬,搓糯米飯便成了苦力活,我們都扁著小嘴蹲在大匾邊上搓著糯米飯。終于糯米飯全部曬干了,我們開始惦記炒爆了(曬干了的糯米飯經過大火爆炒成了爆米花,我們稱之為爆)。
? ? 照例是我燒火,大鍋里母親早就放好了沙子,沙子在大火的燒烤下滾燙滾燙了,母親就開始炒爆了。灶臺上放著一碗水酒,蘸著水酒炒爆是母親的心得,這樣炒出的爆飽滿,酥脆。母親手里拿著一把竹帚,哥哥從旁邊負責給母親遞糯米飯,母親左手從哥哥端著的盆子里抓一把糯米飯丟進鍋里,炒爆講究瞬間火大,我則快速往灶里塞幾把刨花或松毛絲,火苗噌噌往上串,媽媽手里的竹帚在水酒碗快速蘸一下,抄著鍋里的沙子上下翻滾,幾下功夫,糯米飯開始膨脹,一粒一粒的爆米噗噗跳出來,母親看看火候差不多了,竹帚往邊上一扔,抄起篩子連著沙子和爆米一起快速篩著,三下兩下沙子下去了,爆米留在篩子里,往邊上竹匾里一倒。馬上又開始下一輪炒爆。其他幾個姊妹就開始把爆米往嘴巴里塞了,其實最好的吃法是用剛開的開水沖泡,我們稱之為點爆。
? ? 接下來就是準備芝麻了。買來的芝麻最是難洗,泥多沙多。拿個小篩子裝了芝麻放在水里,撈來撈去,十斤芝麻夠你洗一天。苦頭吃完了,炒芝麻最是舒服,一邊燒火一邊聞著芝麻香,不時偷偷撈一把炒熟的芝麻塞進嘴里,那香味幾十年都還在。
? ? 炒好了爆米、芝麻,買好了麥芽糖、白砂糖、講究一點的還有豬油,最激動人心的做爆糕、芝麻糕開始了。不過做爆糕、芝麻糕往往要拖延到大年二十幾,無它,做的太早,我們這些不省心的小孩會早早偷吃完,呵呵。
? ? 做爆糕芝麻糕,最能體現技術的就是熬麥芽糖了,熬的太嫩了不行,沒有粘性,爆米芝麻粘不住,結果做出來的爆糕芝麻糕松松散散的,拿在手里,爆米芝麻不住掉下來。舅舅被母親稱之為團長就是每次熬麥芽糖熬得太老,爆糕芝麻糕還沒有被整成方塊就粘成一團了,每次拿出來的爆糕都是一團一團的疙瘩狀,呵呵。
? ? 燒火在這時也成了技術活,火不能太旺也不能太小。麥芽糖、白糖加入少許水放進鍋里,隨著溫度升高慢慢化開,母親用筷子撈著就著燈光仔細觀擦麥芽糖的顏色,金黃色的麥芽糖汁順著筷子往下滴著,看看熬得差不多了,迅速加入一小塊白色豬油,倒入爆米或芝麻,用木勺在鍋里仔細攪拌著,麥芽糖的甜味和相位彌漫整個廚房。
? ? 旁邊的竹匾里放著長寬各尺半的空心木格子和用來碾壓爆米的無把木槌以及一塊方形木板,木板上貼著一塊紗布。木格子放在木板上,母親將攪拌好的爆米或芝麻放進木格子,用木槌不停的碾壓,滾燙粘稠的爆米或芝麻被碾壓的平平整整,取出木格子,父親就用菜刀將方方正正的爆米切成幾條長方形,再細心的切成厚度兩厘米,長寬各五六厘米的爆糕或芝麻糕宣告做成,饞嘴的我們快速的伸出手,爆糕芝麻糕早就進入我們的小嘴了。講究一點的還會加入花生米,爆糕芝麻糕又香又脆有酥。爆糕芝麻糕做好了得用爆米放在缸里養著,過年拿出來待客最受歡迎。舅舅家的幾個孩子最喜歡來家里,眼睛里盡是盯著家里的爆糕芝麻糕。我們每每去舅舅家拜年,看著舅舅家的團狀爆糕芝麻糕,嘴上不敢心里總是笑話舅舅團長做的一點不冤。母親被舅舅舅媽請去給他們做了幾年的爆糕芝麻糕,然而舅舅終究還是沒有學會這門技術,呵呵。
? ? 過年年貨少不了黃豆,我們的黃豆有炒黃豆、牛皮豆、霜豆、豆屑,豆屑是用來蘸油炸年糕的。幾十年了,豆屑蘸年糕總是在夢里晃悠。
? ? 紅薯片也是少不了的年貨,還有瓜皮、花生等等,都是自家制作。
? ? 從前過年,其樂趣在于準備年貨,自制年貨給我們濃濃的過年期盼,年味在這自制年貨的日子里愈來愈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