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目的:如何轉變自己的觀念,改變人生?
閱讀方法:泛讀
閱讀筆記:
做真相的情人
我們的痛苦大多來自無法接受的事實以及對他人的要求與批判,于是我們的心經常蹺家,住到別人家里,自己的家里反而乏人照顧。通過“轉念作業”的操練,把注意力拉回到自己身上,凡事只求盡力做好,我做我自己能做的、該做的,而不向外求助或企圖改變別人,因而終于體驗到“回家”的平靜與安寧,這才是正直對自己負責的態度。
真正困擾我們的,并非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而是我們對那件事的想法。痛苦是一種自然警訊,它警告我們:你正執著于某個想法。如果我們仍是充耳不聞,不肯正視這個警訊,這時,就只好接受這個痛苦,并把痛苦當成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其實,絕非如此。
當我們深信不疑的想法跟真相起了爭辯時,我們才會受苦;而唯有內心全然清明之際,眼前的真相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
只要我們停止與真相對抗,行動力自然會變得簡單、靈活、仁慈,而且一無所懼。
整個宇宙里,只有三種事:我的事,你的事和天的事。我們的壓力,絕大部分是因為沒有在心里管好自己的事。
當我自以為知道什么對別人最好時,其實我早已過了那條界限,即使以愛為借口,也是一種狂妄自大,必然會帶來緊張、焦慮和恐懼。畢竟,知道什么是自己最該做的事,才是我唯一的本分。在我設法解決你的問題之前,我應該先處理好自己的事。當有了壓力或難過時,不妨問問自己:我心里正在管誰的事?只需一句探問,便能把你帶回自己身上來,幫你看到自己從未真正活在當下這一生,你一直在心里管著別人的事。你一旦意識到正在管別人的事,便足以把你拉回很棒的自己。
想法本身不具任何殺傷力,除非我們對它深信不疑。帶給我們痛苦的,并不是我們的想法,而是我們對想法的執著。執著于一個想法,意味著堅信不疑地認為它是真實的,信念,就是我們經年累月執著不放的想法。
當你想到你一向跟別人如何說教時,不妨返回自身,先修正自己,并讓他們知道你要他們做的事對你而言也一樣困難,讓他們知道你是怎樣操控和捉弄他們,怎樣發脾氣。
轉念作業的第一步,寫下批評,忠實的評論,從批評他人開始,然后再進行躬自問,最后作“反向思考”。練習這個轉念作業,將使你從“認定別人是怎樣的人”轉而認出“原來自己是怎樣的人”最后將明白,身外的一切人、事、物,全是你一已想法的倒影。
批評他人的轉念作業單:
1.誰讓你感到生氣、傷心或失望?為什么?他有哪些地方是你不喜歡的?
2.你要他如何改變?你期待他怎么表現?
3.他應該或不應該做、想、成為或感覺什么呢?你想給他什么樣的忠告?
4.你需要他怎么做,你才會快樂?
5.此刻,他在你心目中是怎樣的人呢?請詳細描述一下。
6.你再也不想跟這個人經歷什么事?
4句問話和反向思考
1.那是真的嗎?
2.你能百分之百肯定那是真的嗎?
3.當你持有那個想法時,你會如何反應呢?
4.沒有那個想法時,你會是怎樣的人呢?
反向思考:將對方的名字換成自己,把他或她寫成自己,用“我”來取代“他”或“她”。然后反省一下,反身思考后的答復是否跟原先的答復一樣真實。
每個人都是反照出自己影像的一面鏡子,是你自己的想法在響應你。
讀后記:因為要外出,就買了好幾本電子書。這本是在kindle電子書排行榜里找到的,正如導言所言,此書的方法很簡單,四句話加一個反向思考,就能解決生活中所有遇到的苦。而這個方法也就是要我們去掉執念,我們所以為的苦都來自于我們自己執著的某一想法,而這想法要么不是真的,要么是我們自已內心的投射。
書中是大量的個案,借由這些個案反復的運用四句話與反向思考,恰好自己也遇到一點點小困擾,可能也不足以用此方法來讓自己獲得內心的自由,但為了驗證其效果,也嘗試著一一寫了下來,寫到后來在進行反向思考時,自己也不由得笑了,顯然那個結論是不正確的,那自然之前自己的想法也只是自己的“想象”并強加的一個結論罷了,而事實后來也證明確實是我錯誤的想法造成了自己的困擾與不開心。而這一過程也讓我更加明白,管好自己的事顯得多么重要。
——————————————————————
我在參加文魁大腦讀書會2016年閱讀年挑戰計劃,本年度我要閱讀書籍52-100本,請大家監督。每周沒有完成的,發微信紅包150元,一年沒有達標52本的,再發微信紅包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