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回答某個平臺的網友提問:
從開始喝咖啡就喜歡美式……。今天朋友突然發問,真不知道你們這些只喝美式而且不加糖奶的人的心。(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那些只喝美式而且不加糖奶的人?
我概括一下:一句“真不知道你們這些只喝美式而且不加糖奶的人的心”,傷了喝美式的人的心。
這位提問者的朋友的話語陰陽怪氣,有很多言下之意沒有表達出來,讓人揣測不準,我且憑著娛樂精神,夸張地腦補一下。他可能是在說:
你就裝吧!美式咖啡明明就不好喝,苦不堪言,你還閉著眼睛一臉沉醉!這種人什么心態啊,就不能誠實點么!
美式咖啡,由意大利濃縮咖啡Espresso加上白開水而成,姑且也算黑咖啡的一種吧。所以若理性分析一下,這里面其實是有兩個問題:
1. 黑咖啡(純咖啡)都是苦的,不好喝的吧?
2. 如何看待喝黑咖啡這件事?
我逐一回答。
問題一:黑咖啡(純咖啡)都是苦的,不好喝的吧?
簡單回答:不是。
低端咖啡可能苦味突出點,但好的咖啡卻是“少苦”甚至“無苦”的。不但如此,高端咖啡還有很多令人愉悅的風味:焦糖味、巧克力味、柑橘味、水果味等等。有興趣者,去獨立咖啡館點上一些耶加雪啡、西達摩、布隆迪、哥倫比亞、瑰夏等等精品咖啡,喝上幾口就能知道了。
由于好咖啡本身的香氣和味道已經很足,所以不建議添加糖奶,否則糖奶味道太重,妨礙品鑒咖啡的風味;低端咖啡缺乏風味,又苦又澀,品無可品,則可加糖加奶加,增加喝咖啡的愉悅。
問題二:如何看待喝黑咖啡這件事?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都誠實一點吧。喝杯咖啡而已,喝者無需裝,旁人無需噴。
1. 喝咖啡是件平常之事,無需過度解讀。
咖啡剛傳入中國時,價格昂貴,喝咖啡因而成為了一件奢侈的事。然而隨著咖啡的流行,價格逐漸下降,喝咖啡必會變得越來越平常。在美國,一杯星巴克一杯咖啡2.5美元,一杯麥當勞咖啡1.5美元,超市更有4美元的廉價咖啡粉出售,號稱一罐粉能做90杯咖啡。喝這種咖啡就相當于我們平常喝豆漿喝汽水,尋常無比,人人都喝,與品位無關,何來裝與不裝?我想日后國內的情況也會變成這樣。我們不必為喝咖啡這件事賦予過多的內涵。
2. 喝咖啡是一件很體現個性的事。
我們能否不被旁人觀點左右,單單從自己的喜好、認知出發,按自己的方式喝一杯屬于自己的咖啡?就像我們喝一杯茶一樣輕松隨意?我想我們應該尊重這樣的個性。咖啡傳入中國初期,大家了解不深,不懂做也不懂品,自然會一股腦地尋求“標準”;然而隨著喝咖啡的人逐漸增多,愛好者們“咖齡”越長,中國人喝咖啡必然越來越自信,也自然會出現八仙過海、綻放個性的狀況。比如之前我們只懂加糖,現在我們懂得還可以加鹽。星巴克麥當勞也在不斷推出“栗子咖啡”、“番薯咖啡”等試驗性產品。可見,不管別人如何對待自己那杯咖啡,都是個性而已,我們應該給予尊重。
3. 咖啡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既然如此,我們就該對自己誠實。
所謂誠實,即是說喝到壞咖啡時,無需強行品鑒,該加糖時就加糖。很多情況下,我們會喝到不好喝的咖啡,除去買到劣質的豆子以外,咖啡放久了還會走味,沖煮過渡還會出現焦苦,存放不當還會受潮……如果舍不得這些咖啡堅持要喝的話,加糖加奶就是一個好選擇,它們可以在自定程度上“補救”你的咖啡,提高你喝咖啡的愉悅度。再說,就算是加糖加奶,也不全是“掉價”的行為,你可以加點好東西的嘛,比如健康新鮮的當地鮮奶;健康好喝的楓糖;越來越貴的香草粉等等。
4. 喝咖啡喝多了,很可能會自然而然地轉成喝黑咖啡。
如果你真的越來越喜歡咖啡,那么你很可能會想去探索咖啡真正的味道,你就會去喝黑咖啡。再說,你喝咖啡久了,咖啡癮越來越大,也會促使你去喝黑咖啡。我身邊不乏喝咖啡超過5年以上的朋友,他們大多從速溶咖啡開始喝起,現在多多少少都在喝黑咖啡。最后,奶精、植脂末、糖這些東西不甚健康,隨著年紀增長,你可能會越來越注重養生,這些咖啡伴侶們就自然而然被拋棄掉了。
總的來說,當你看到一個人喝黑咖啡,他背后的原因可能千差萬別,不能一概而論。喝咖啡也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的一種方式,當然也應遵循人與人之間的基本原則:禮貌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