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去寫此書的文字版筆記其實對我而言是一種挑戰,因為我怕寫不好,但寫不好又會怎樣呢?寫不好總比在內心痛苦的糾結,或者不寫要好;又或者告訴自己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愿做?
本書的內容開展形式是以一位;憤世嫉俗的青年人和充滿智慧的哲人辯論展開的。哲人主張世界及其簡單,人們隨時可以獲得幸福。這位青年人就不爽了,這怎么可能,于是他便跑過去打算用現實世界的殘酷和哲人展開辯論,以此說服哲人。
書的作者是兩位日本人,分別是岸見一朗和古賀史健,內容的翻譯工作是由山東聊城大學渠海霞完成的。這兩位日本作家都是受到心理學家阿德勒影響,著作成此書,所以這本書可以算是一本心理哲學書。因為此書解答了大部分人生活不幸的原因,提倡獲得幸福是一件很簡單的事。雖說如此,但我看完了知道的也只是一些處理人生難題的理念,不過確實有不吐不快之意。所以這篇文章也僅僅是我的讀書筆記,個人觀點偏多。
好了,回到文章主題,目標對一個人到底有多重要?
要想理解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反思一下我們是怎樣生活的。無非兩種,第一,有目標的規劃生活;第二,無目標的隨波逐流。好,問題在這,這兩種生活只是一個對待生活的態度問題,我們不妨從個人利益和幸福的角度出發,你說那種生活符合我們個人利益和幸福滿意度?我給出的答案是,第二種,有目標的生活態度。
但問題又來了,既然從利益和個人的幸福滿意度出發選擇前者是一種理性的選擇,那我們為什么大多數人會過那種沒有目的的生活呢?答案是,你自己不愿意改變。當然也許這是一句你覺得茅盾的話,為什么人們要改變卻又無法改變?或者為什么不愿意改變?當然,話題討論到這可能充滿了哲學的味道。不過下一篇文章,我會告訴你為什么人們不愿意做出改變,或者我問你一個這樣的問題,不改變對你而言的好處是什么?今天你想花時間去想一下這個問題,想明白了這篇文章就算沒有白看。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聽過心理學上的兩位大師,弗洛伊德和榮格,知道阿德勒的可能很少。他們三個是同時代的人,我簡單的理一下他們三位之間的關系,弗洛伊德和阿德勒是類似于同事關系,而非師徒關系,而榮格更多的是把弗洛伊德視若父親。
弗洛伊德主張的是,你今天之所以成為宅男是由于過去和父母關系不好,家庭冷暴力,所以才會懼怕與人交往,形成了童年的心理創傷。簡單來說就是,一切結果都是有原因的。阿德勒的主張則是,你為什么成為宅男?是因為你想成為宅男。包括制造各種人際交往緊張啊,腦子痛啊,都是為了滿足自己成為一個宅男的目的。這是阿德勒主張的目的論。是先有了不出門的想法,然后在找到原因。
不知道阿德勒這個理論的提出,你是持怎樣的一種看法,反正我是信了。當然,我信了也不是說以后做事做不好就不給自己找理由了,可能本能的會去逃避困難,但我起碼會有意識的去控制自己勇敢的面對困難,要有改變的勇氣。
書中舉了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去反駁弗洛伊德的原因論。青年和哲人的談話中,青年說他有一個朋友就一直宅在家不想出門,但是他的朋友又很想改變自己,但青年的宅男朋友一出門就心悸不已、手腳發抖。反正就一句話,這不能怪我,我嘗試著改變了,但是我就是改變不了。后面就隨便找了些原因,說自己家庭暴力。對,家庭暴力這是真的。這時,哲人問青年人一個問題?你的主張是“一切結果之前都先有原因?”青年回答;當然。哲人反駁說;假若如你所言,如果所有人的“現在”都由“過去”所決定,那不是很奇怪嗎?同時,如果不是所有在父母虐待中長大的人都和你朋友一樣閉門不出,那么事情就講不通了。就這幾句簡單的對話外加一個案例,說服我了。而且是堅信的那種。
這就是阿德勒的偉大之處,同時也是生活中很多不幸的人痛苦之源。偉大在哪里?偉大在阿德勒思想的提出不斷的激發出人類的潛能。因為我們人類是有自由意志的。那痛苦在哪里?痛苦在過去不可改變,而生活中人們把大多數不幸都善于怪罪于過去。
把弗洛伊德的原因論和阿德勒的目的論理清楚了,我們在去看這個世界就會美好很多。這個時候在回到文章的主題就清楚的知道,為什么看完這本書我腦子里冒出的第一個想法是目標對人很重要了。
生活中往往有兩種人。第一種找借口,不去做;第二種,去做,干了再說。你說你要成為小說家,你就好好寫字好了,別欺騙自己說;不是我不想寫而是我太忙。反過來,如果你去做了,放心;你腦海中幻想的那個夢一定破滅。但好處是什么,是真實,是可以有所進步。重點是你不做你也不見得一定幸福啊,一直矛盾、糾結,不痛苦嗎?所以哲人主張世界及其簡單,復雜的世界正是自己造成的。
第一種人,生活中往往活的不幸,整天處于矛盾、痛苦、糾結中。一但沒事可做,就開始懷念過去,懷念童年的開心、快樂的自己,懷念那些年的青蔥歲月。但要真讓你回到那段你懷念的時光,你也還是不幸,為啥?每個年齡段都有其各自的快樂、煩惱、價值和生活的意義,當下能把握住的這一刻才是最幸福的。第二種人,往往企業家居多。所以在這個社會,我最為佩服的人也是企業家。因為企業家都是想法行動,然后根據行動反饋的結果校正行動,繼續干。企業家也是這個社會最值得稱贊的人。那里像我,我一般都是想法、想法、想法,大多數想法也就僅僅是想法了。自我批評。因為企業家這個身份他們每天都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問題,等著他們去解決。他們給自己制定目標,然后給企業制定目標,一步步的按照目標去執行,不斷克服執行目標中的困難。
結論來了。目標到底有多重要?結果是,很重要。
在我們的社會中,前兩年出現了一個新的詞匯,巨嬰。巨嬰這個概念我上百度查了一下,指的是心理滯留在嬰兒水平的成年人,可稱為巨嬰。但你發現沒有?巨嬰這種心理特征的人在企業家這種人身上幾乎沒有,為什么?因為他們是實干派。他們清楚的知道自己力所能及和力所不能及的地方在哪,他們也知道實干的重要性,他們也能從社會中獲得最為真實的反饋,他們也從實干主義出發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所謂的心理創傷,所謂的原生家庭,這些在做事的人面前一切都不存在,因為他們眼里只有目標、方法、行動。
從佛洛伊德的原因論和阿德勒的目標論,我當然更相信的是阿德勒的目標論,因為在這兩種理念指導生活下的人,完完全全的就是兩種不同的人。至于你,要做出什么樣的選擇,我相信此刻答案已蕩然存于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