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現在只有最后一個月時間,你想做點什么呢?不知道,那就來看看這部電影吧。
很久之前就聽說了bucket list這部電影,中文翻譯過來是《遺愿清單》。今天有時間終于看完了,表示看完了感觸很深刻。
劇中兩個老頭因為癌癥住進了同一個病房。一個是性格強勢的老富翁愛德華?科爾 。老富翁近年來在公立醫院的私有化改造事業中獲利頗豐,他為節省成本,規定病房“一房兩床”。他所住的醫院則是他自己辦立的。也正因為“一房兩床”,使得他和老卡特相遇。老卡特是一位汽車修理技師老卡特博聞強識,將三個子女培養成才,但代價是犧牲了年輕時要做歷史教授的夢想。
一開始倆人處的并不是很好,畢竟倆人的性格,生活軌跡和很多觀點都不相同。但是一段時間后,可能因為習慣,也可能是因為經歷同樣治療的疼痛,倆人開始慢慢互相聊天,互相開玩笑,互相損對方。
對劇中有個場景印象特別深刻,就是當醫生宣告兩個人能活下去的時間最多都只有一年的時候,兩個人眼神的黯淡,以及這樣的一段話“有一千個人被問及若有可能事先獲悉,想不想知道自己確切的死亡時間,96%的人選擇了不想,我總覺得自己屬于另外的4%,如果能知道自己的生命還剩多少,我覺得其實是一種解脫,但事實證明我不屬于那4%。”
其實對于死亡每個人都不陌生,每個人都會面對死亡,不同的是每個人生活的經歷不一樣。
王小波說,令人恐懼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死亡帶走的人的體驗。
因為老卡特寫的bucket list,這曾經是他大學的哲學老師布置的作業,在死去之前,把這一生的愿望列成清單。愛德華對此十分感興趣,并且真的開始去做了。然后就有了之后倆人隆重的旅行,跳傘,開跑車,紋身,看金字塔,泰姬陵,去中國,艷遇,親吻世界上最美麗的女孩,出于善意幫助陌生人,親眼目睹奇跡。電影結束,清單上所有的項目都完成。
電影后半部分和我們詮釋了很多世間美好的東西,比如愛,善意,勇敢···但是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人生的意義。
如果你考慮清楚了你人生的意義,那么,現在開始你也可以制作你人生的清單。
現在再問你假如你只剩下最后一個月時間,你想好你要去做什么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