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文章系原創(chuàng)首發(fā),文責自負
作者孫頻
讀了上一篇《乩身》后,再讀這一篇《東山宴》感覺作者的文字有點余華的味道,但也有屬于她自己的特色。人物刻畫深入,細節(jié)描寫的把控很靈活,筆觸粗中有細,具有張力。
這一篇同樣也是以女性的視角描寫底層人物的艱難困苦,赤裸裸的把人性的丑惡嘴臉和扭曲極盡殘忍的剖開呈現(xiàn)出來,揭露女性的卑微蒼涼,人性的扭曲和丑態(tài)。
故事發(fā)生在山水村,村子里的人們在心里建起了心墻,鎖住了人倫道德和良心。一眼望到頭的生活了無生趣,他們喜歡把所有丑惡攤在明面上來作為生活的調(diào)味劑。
從小說中我看到了,有溫度的愛和扭曲的愛。
愛是有溫度的
小說主角是奶奶白氏,傻子阿德,少女采采。
奶奶白氏早年守寡,辛苦一輩子養(yǎng)大的兒子不孝,她懼怕孤獨害怕被拋棄,看似是阿德離不開她實際上是她離不開阿德,愛阿德如命。阿德是傻子,但是在奶奶眼里她是她心靈的救贖和依靠。在旁人看來毫無用處的傻子,在奶奶這里他是她心靈的彼岸,是依靠。所以即使母親早逝,被父親遺棄的他,依然被奶奶捧在手心視若珍寶。
他是小說里最純粹的存在,心里一直掛念早逝的母親,常常在自家窯洞前用泥巴捏母親,捏好了輕輕喚母親。每次都會跑去墳場探望母親,擔憂母親在地下沒有飯吃。五歲的他還執(zhí)著于摸乳房,因為撫摸乳房可以讓他安定,能夠給予他母親的溫暖,以前摸媽媽的現(xiàn)在摸奶奶的后來摸采采的。最后,奶奶死了被葬在了東山,他在奶奶墳前挖了個洞把自己的頭埋進去捂死,單純的認為可以去地下找愛他的媽媽和奶奶。
親情是他維系生命的臍帶,媽媽死了,奶奶也死了,癡傻的他注定活不了。作者塑造這樣一個傻子,反諷那些不傻的聰明人,像活在糞池里的鲇魚,以糞便垃圾為食,常年累月游離污濁中,埋葬了人倫道德僅僅只為了活著而活著。也更突出了有溫度的愛,在那個毫無人性的村落里更顯得難能可貴!
扭曲的愛
采采聰明伶俐,但是自小在暴力和母親的不斷拋棄下成長,渴望愛卻從未被愛。她羨慕阿德被愛,心有可記掛的人,所以把心中扭曲的情感化作利刃戳傷阿德,看他崩潰的大哭獲取快感,甚至惡劣的想要誘導阿德陪母親死。通過心機手段,自辱自殘的方式引起母親和旁人的注意,衍生出了扭曲的愛。
扭曲的情感讓她渴望被愛,想要被愛,渴望被男人撫摸,她把這樣當做了愛,把阿德?lián)崦榉慨斪隽藧郏鸦孟肜^父撫摸她旁的男人撫摸她當作是愛。當感受到來自阿德的依賴,把阿德?lián)崦榉慨斪鲪蹠r,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拼命的抓住,即使阿德傻也想帶著他一起生活一起離開。
一個從未被愛的孩子,她沒有愛的能力,渴望被愛卻因父母的自私和冷漠拒之門外,阿德的依賴和撫摸成為了她心里的一抹光亮,成了她的救贖,所以看到阿德死了她才會絕望。因為阿德死了,這個世界上唯一“愛”她依賴她的人死了。就像馬西莫?格拉梅麗尼在《孤獨的夢中人》中說:“不被人愛是一種巨大的痛苦,但是這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不再被愛。”
感悟
山水村像是一個被文明遺棄的地方,這里的人們講述實用,無論任何東西,哪怕是妻子也可以被兄弟親人繼承,實用就好。人們看似慈悲如菩薩,實則是喪失了人倫道德的牲口,像長年累月游離在污濁的鲇魚。女人們像牲口一樣卑微蒼涼的活著,全然依靠男人,像衣服一樣被挑挑揀揀。
作者塑造了傻子阿德,來諷刺這些所謂聰明人,諷刺他們聰明的在污濁中游離,諷刺他們沒有愛沒有溫度,像動物牲口一樣為了活著而活著,只剩下食與性。
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圓滿的人生,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上帝給你關(guān)了一扇門就會給你開一扇窗,人生總會有缺憾。阿德是幸福的,自始至終他都在愛的滋養(yǎng)下成長,雖然傻但是他有愛的能力。和采采是兩個極端,一個聰明一個天生癡傻,一個缺愛一個被愛,一個觸手可及就能擁有愛一個通過自殘和自辱在呼喚愛。沒有愛的能力的孩子,他一生都會執(zhí)著于愛與被愛,扭曲的情感會遮住了他的雙眼囚禁他的聰慧,讓他在一路泥濘中跌跌撞撞中痛苦掙扎,一生難得到治愈。
愛是有溫度的,如夏日的風,冬日的暖陽,溫暖了你的寒冬,吹爽了你的酷暑。我們生活中需要愛,有溫度的愛,唯有愛可以治愈一切,可以撫平內(nèi)心的創(chuàng)傷與痛苦,可以掃除陰霾把黑暗囚禁,可以讓靈魂相互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