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章《讀書筆記<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上)》中,主要論證了刻意練習的必要性和突出成就,在本章主要梳理出:
刻意練習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學習路徑?
日常生活場景中,我們如何應用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的路徑
第一步:產生興趣
1)孩子天生就具備好奇心和求知欲;
2)父母在玩中引導孩子興趣,引導是一個有技術的體力活,不僅僅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還需要父母即時性的關注和鼓勵;
3)父母以成就為導向,培養孩子重要的價值觀,如自律,刻苦,負責,以及建設性地運用時間;
4)如有兄弟姐妹,可適當激勵,但應避免過度對比,從而引發嫉恨與叛逆。
以給孩子音樂啟蒙為例:為了讓孩子對音樂產生興趣,我們可以在家里準備一個音樂角,配置一些適合孩子年齡的樂器,時不時地帶孩子到這個角落“玩”這些樂器。
年幼的孩子原本就對能發出聲音的玩具非常著迷,玩多了,就開始愛自己搗鼓了。
一開始是父母或父母帶著年級大的孩子玩,小孩子看著能參加就參加,不強求。
一旦孩子因為爭搶某一個樂器時,可以和他們約定排隊輪流玩的規則,在不太長的等待與觀察下,孩子的熱情和注意力都有更好的延展。
第二步:變得認真
1)保持興趣和動機,同時開始培養技能和養成習慣——激勵孩子,讓他們繼續向前;
2)幫助孩子找到喜歡參加的活動,讓他們自己體驗到成就感,從而建立長期而內發的激勵
3)在最早期,父母或老師的鼓勵非常重要;
- 當他們漸漸體會到刻苦訓練得到的回報,如同伴認可和觀眾掌聲等,他們的自我激勵會越來越多;
5)水平提高,尋找更高水平的教練以達到進一步的提高(父母主要是資源支持,訓練主要集中在導師和孩子自己身上)
6)進入這個階段2-5年(12-13歲 或15-16歲)后,孩子更多時候會根據他們發展起來的技能來認同或定義自己,如“鋼琴師,數學家等”,而不是其他興趣領域(社交生活,選擇學校等)
這個過程分條列出來有些枯燥,不妨用一句話總結為:
天才的成長,“自帶燃料,自我激勵,可完成繁重的工作”,雖然也需要父母和導師在“情緒和技術的支持”。
還以音樂培養為例。
當孩子的興趣已經開發好以后,父母可以給孩子慢慢加入正規的訓練(雖然一開始并不完美),形式可以娛樂性多一點。
孩子在一開始必然遇到混亂和挫折,父母不妨多鼓勵多陪著孩子一起練習。
當他們全程體會從困難混亂到克服跨越的過程,這個過程本身給他們帶來的成就感,就足以激勵他們挑戰下一個任務。
不管是父母親自督戰,還是請導師幫忙,這個階段,父母和導師的角色更多是“情緒和技術的支持”: 能共情孩子遇到的困難,又能在技術上指導孩子如何用力。
在這樣的陪伴下,孩子的進步是非常迅速且干勁滿滿的。
第三步:全力投入
1)12-13歲或15-16歲,經過長期刻意練習的孩子,已經是這個行業的小高手了,他們需要尋找行業內的高手來做最終階段的訓練
2)高手一般經歷過行業內最高競賽,退居二線后研究培訓,他們需要測評決定是否接受這個學生;如被接受,也表示高手的肯定,判斷和預期;
3)培養的終級目標是,接近人類在該領域的極限
4)該階段,動機主要靠學生自己保持,但家人依然可以發揮重要的支持作用——需要高昂的費用+父母中一人放棄工作,全力支持;
還以音樂為例。
進入這個階段,已經不是一般的家長和導師可以帶領的了。
孩子已經遇到了玻璃天花板,必須找到行業類真正的高手,才能從技術和經驗上理解孩子的瓶頸,幫助他們突破。
第四步:開拓創新
孩子本人已經達到頂級高手的專業水準,也掌握了刻意練習的思路和信念,他們不斷嘗試,自我訓練。過程是漫長,緩慢而反復的——但創新、突破也在這個過程中產生。
一句話總結就是:刻意練習+長期專注====>創造力====>杰出能力
第五步:補充說明
1)在早期練習中,智商等天賦確實有先發優勢;
2)但隨著練習的深入,刻意練習遠比天賦的影響更為深遠;
但那些相信天生才華(“天才”)的例子也非常多:
比如自我預言的實現(自證預言 self-fulfilling prophecy):如果一個女生相信“女生更不擅長體育或數學”的預言,那她會傾向于抵制、躲避這方面的刻意訓練。相對在這些領域刻意訓練,或者有意練習,或者只是一般練習的男生,這個女生的的體育或數學水平肯定是要落后一些的。
我們也有一個反例: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劃分學年的界限,中國是9月1號,新西蘭是5月1號。
這個界限的劃定就必然會導致:
在同一個班,某些孩子可能比另一些孩子小一歲左右。
在低年級,比如一二年級,出生早的孩子確實在智商上有相對“優勢”,
但通過長期的練習,比如到了三四年級及以上,學習上勝出的,是那些遵循刻意練習的孩子,而非出生早的孩子。
第六步:我們如何在課堂上應用刻意練習?
以大一物理課為例:像物理學家一樣思考
1)積極參與整個過程:課前預習-課間小組討論-遇到難題時加開迷你講座—可以拓展學習并可向老師提問
2)及時反饋:遇到苦難是,隨時詢問老師并得到答復,知道哪個地方出錯,哪些方面可能還沒考慮到;
3)堅持像物理學家(行業高手)一樣思考:先以正確方式理解問題—-然后想出可以運用哪些概念—-接著想如何運用這些概念來推斷答案。
第七步:筆者補充一些家庭教育的案例和思路:
1)《摔跤吧,爸爸》
教練——昔日摔跤高手,開始研討如何教女兒摔跤,既有技能,又了解孩子,知道如何訓練孩子;
動機——女兒自己,包括父母,都希望通過摔跤改變命運;
刻意練習路徑:
從小鍛煉體能;
通過各種競賽獲取及時反饋;
瓶頸期來臨,父親(昔日的真正專家)通過研究對手,鍛煉女兒的軟肋,尋求突破;(戰術指導)
跨入創新階段:在最后冠軍的角逐上,想辦法(戰略上)突破自身局限,實現彎道超車。
2)桃子英語學習(日語)
音標發音不對:針對性地練習音標;
單詞發音記錯了:每天跟讀清晨朗讀會,對比找到發音錯誤的單詞,糾正;
提頓,語調不對:跟讀清晨朗讀會,重點突破一兩篇。
3)富蘭克林如何提高寫作——《刻意練習》P465,后者參考該鏈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3399104。
富蘭克林練習寫作的方法堪稱勵志經典,也非常有實操性,如果你能堅持下來的話。
4)數學思維訓練+財商訓練
數學游戲(棋類,地圖,大富翁,買賣交易)
遇到難點,找到解決辦法,練習- 反饋-自我強化-培養數學意向;
5)網球,羽毛球等運動,同樣遵循刻意練習原則;
6)音樂(鈴木和奧爾夫、達爾克羅茲、柯達伊稱為世界四大音樂教學法,鈴木側重樂器演奏)
可從小鋼琴,ukulele,口琴,鼓點,唱歌等開始家庭音樂啟蒙。
7)美感:美術/音樂/講故事
如何感知美?
如何表現美?
體會大師表現美的思路
模仿大師的表達方式,并逐漸表達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