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影
馬可是誰?知道的朋友不多。
我給出一點線索吧:最受國人愛戴的一位女士,馬可為她設計的出訪服裝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馬可是一名成功的設計師,也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倡導者。
近日有幸參加中國最大的手藝人平臺【東家】舉辦的“春宴”活動,近距離聆聽趙普與馬可對話。
【東家】平臺聯合創始人趙普主持對話,幽默活躍,朝氣蓬勃。馬可身著手工上衣和褲子,淡泊沉靜,侃侃而談。
何為【無用】?
馬可早年創建了中國第一個服裝設計師品牌“例外”,2006年卻離開“例外”,在珠海創立“無用工作室”。
馬可說,【無用】并非商業品牌,而是一家社會企業,致力于推動中國傳統手工藝的復興。也希望讓手工藝人過上有尊嚴的生活,找到價值感。
【無用】通過研發全手工制作的環保生活用品,幫助偏遠地區的手工藝人擺脫貧困,以原創手作制品推動中國民藝在現代生活中的復興,同時促進世人關注和實踐自求簡樸、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可持續生活方式。
為什么叫“無用”?
馬可早年做服裝設計師期間,便經常在鄉間進行田野調查,搜集民間手工藝??吹矫袼嚨娜諠u凋敝,馬可心急如焚。
而手藝人最常說的是:“你為什么花力氣來了解這些?這些都是無用的?!?/p>
馬可認為,如果把人類歷史比作24小時,工業文明可能只是最后幾秒。此前漫長的歷史中手藝一直伴隨人類而存在。
手藝是從土地孕育出來的,是有歲月和情感記憶的,因為在日常中熟視無睹而被忽視。
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無用】要做的是延續手藝與生命的聯系。
難以割舍的土地
2008年,巴黎時裝周主席力邀馬可參展。
馬可在考慮作品主題時問自己:什么是讓你感動的東西?什么是最讓你難以割舍放不下的?
她想起自己在做田野調查時,接觸的那些在土地上耕作和生活的人,清貧而堅韌。
四大古文明只有中國文明一直留存下來,她堅信中國文化中必定有其延續不變的有價值的東西。她對傳統文化充滿了敬仰和自信。
馬可認為,設計就是對自然的感悟,其中融入了精神境界。
她在巴黎發布作品【奢侈的清貧】,成為首位登陸巴黎高級定制時裝周的中國大陸設計師。
與土地的情緣
馬可在長春長大,父母是大學老師。為什么馬可對土地和自然情有獨鐘?
原來馬可小時候每逢寒暑假都是跟農村的姥姥一起生活。
童年與大自然的聯系,在她心中埋下了一顆自然的種子,以至影響一生。
她說,當她在進行田野調查,在民間尋找手藝,就像失去記憶的人在慢慢找回歷史。
在美術館后街77號,馬可的【無用空間】正在展出巴黎發布會作品系列之一【無用之土地】。
步入展區你會發現,腳下鋪滿了落葉,彌漫著植物特有的清香,踩上去每一步都有沙沙的響聲,仿佛在秋日的林間。
什么是美?
一個優秀的設計師,對于世界對于生命一定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美就是時尚嗎?馬可認為,美是世界通用的語言,美=健康+自然
想讓生命通透清澈、簡單平和,就要透過紛繁的枝葉找到本質。本質最重要,不能附加太多。
服裝是時代風貌的體現,服裝要呈現內在的自我。
服裝的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一是舒適。不舒適就不自然不健康。二是自然,服裝要呈現內在的自我,而不是塑造一個盔甲。
【無用】追求的是樸素的美,簡約的美。樸素古拙,不事雕琢。
趙普大贊馬可不僅是設計師,也很有思想。馬可竟然有些羞澀。
馬可答觀眾問摘錄
內心的寧靜不是靠獲得,而是靠放棄,放棄多余的欲望。
民間手藝目前面臨的主要困境是:手工藝品的價值不為社會認可。原材料,手工制作過程,都決定了不可能像機器制品一樣便宜。
生活和工作都是修行,不難還叫修行嗎?
一個氣定神閑的領導,不可能帶出一個慌亂的團隊。
鄉村是中國人真正的家園,是文化的根,我們的基因隱藏在鄉村。
少量的購買是真正的環保,購買有品質的東西是環保,因為高品質可以讓你擁有的更少
……
現場馬可和趙普分別身著這件【無用】禪衣各自來了一段走秀。
馬可的【無用生活空間】位于美術館后街77號,由【家園】【展廳】【真味】三個部分組成,全面承載了馬可對于藝術、信念、生活、審美的態度。這里展出出售純手工的家居用品和健康蔬食(參觀【家園】需要預約)。
一個成功的設計師,必然有其獨到的理念和呈現能力。
在當今這個喧囂世界,馬可追隨內心、拒絕浮躁、堅持信念的勇氣尤其令人景仰。
能放棄時裝業,轉向民間手工藝的傳承與復興,而不懼商業損失,馬可的人生境界已然超越了一個時裝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