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三局合并
1982年12月,國務院批準成立了東北內蒙古煤炭工業聯合公司,隸屬于煤炭工業部,負責集中統一領導和管理東北三省、內蒙古東部地區的煤炭企業及相關機構,簡稱東煤公司。為推進東北地區煤炭行業改革發展,1983年4月東煤公司報經國務院批準,將本溪礦務局、沈陽礦務局、遼寧省煤礦建設局三局合并,成立了新的沈陽礦務局,級格確定為地司級,辦公地點設在虎石臺。4月11日,沈陽、本溪礦務局機關同時召開處以上干部大會,傳達了東煤公司有關會議精神和國務院文件,同時宣布了新的沈陽礦務局人事任命。新的沈陽礦務局以本溪局的班底為主,黨委書記高樹言、局長郭金秀均是本溪礦務局的,原沈陽礦務局黨委書記劉文香改任副書記,局機關內設28個處室。當時,僅是本溪和沈陽兩個礦務局的機關人員合屬辦公,原遼煤建設局改為礦務局下屬的基建公司,機構和人員暫時沒有合并。當時民間還有一句順口溜,叫做“沈陽礦務局的牌子、本溪礦務局的班子、遼煤建設局的房子”。
本溪礦務局是遼寧省的重點煤炭企業,下轄彩屯、田師傅、牛心臺、林盛、紅菱等國家統配煤礦,正式職工有6萬多人。本溪的幾個煤礦,大多是日偽時期發展起來的,資源逐漸枯竭,從戰略考慮需要拓展發展空間。合并后,全局直屬單位31個,職工總數達8.6萬人,其中團員青年4.3萬多人。新的局團委設三部一室,有組織部、宣傳部、生產部和辦公室,另在本溪設立了團工委,工作人員共18人。局團委書記高明、副書記仉海英都是本溪過來的,我被局黨委任命為局團委副書記。高明書記年長我一歲,中等身材,英俊帥氣,統籌、駕馭能力挺強,曾經參加過團十大,是個資深的老團干部;海英是我們班子里的老大姐,作風樸實,工作干練,很有老大姐樣;而辦公室主任楊文、組織部部長劉永森和生產部石海部長等幾位中層干部,年齡都比我稍大,各方面素質較高,都非常支持我的工作。當時,局團委書記是按副處級配備的,副書記下文時明確的是正科級,但是獎金等待遇上還是享受副處級,這與同樣是正科級的團委各部部長有所區別。
三局合并后,礦務局的管轄面積從原來的方圓幾十公里,擴展到數百公里:東至本溪田師傅煤礦,南至靈山洗煤廠,西至建設中的遼陽四井,北至鐵法的建設工程五處,到處都有我們工作的足跡。記得第一次去本溪田師傅煤礦,從本溪市區驅車經過八盤嶺時,我不由得驚出了一身冷汗。那時八盤嶺隧道還沒有貫通,汽車行駛在盤山路上如騰云駕霧,山路崎嶇陡峭,尤其是拐彎處十分驚險,路邊多是深不見底的山谷。一到冬天,原沈陽局的司機,都不敢輕易走八盤嶺,每次去田師傅礦都是當地司機拉我們去。
本溪礦務局最大的礦井是彩屯煤礦,年產原煤近200萬噸,有職工上萬人。初到彩屯煤礦,看到高高的井架、寬闊的巷道、成排的礦車、黑油油的煤炭,確實給我以很大的震撼。記得那年,我應邀參加彩屯煤礦的團代會,會上與代表們聯歡,大家非要聽我唱一首歌,無奈之下我借著手風琴伴奏,唱了一首當時比較前衛的流行歌曲——《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還曾在會場團員青年中引起了一時的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