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抑郁,往往是對憤怒的壓抑
小C剛剛踏入職場的時候,是一位憤青。遇到一點不公平或不爽的事情,他經常會馬上表達出來。情緒激動的時候,他還會直接開罵。
后來,他在職場上碰了壁。身邊的一些老同事經常勸他做人要低調一些,不要太情緒化,否則容易惹是生非。
在老同事的長期洗腦下,小C終于改掉了他鮮明的個性,幾乎很少再去表達他的憤怒之情了。但是,這還不是故事的結尾。
故事的結尾是,在隨后的日子里,由于小C長期壓抑自己的憤怒之情,結果導致整個人都變得郁郁寡歡,喪失了生命的活力。后來他還去看了心理醫生,被診斷出得了抑郁癥。
根據心理學的相關理論,抑郁往往是對憤怒的壓抑。當被壓抑的憤怒情緒無處釋放,那么這些被壓抑的心理能量就會將矛頭指向自己,轉化為抑郁情緒。
看到這里,你也許會產生一個疑問:既然把憤怒的情緒發泄出來容易破壞人際關系,而把憤怒壓抑在心底又容易導致抑郁。該如何是好呢?
其實,表達憤怒的方式不僅僅只有單純的發泄情緒這一種(例如,責罵他人等)。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還有那些方式可以用來宣泄憤怒的情緒?
2.?四種發泄憤怒的方式,你會選擇哪一種?
根據《非暴力溝通》一書,當我們生氣的時候,我們有四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憤怒。這四種方式分別是:責備自己、指責他人、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下面,我們就來稍微介紹一下這四種方式。在讀的時候,可以稍微留意一下,自己通常都是通過哪種方式來發泄憤怒的。
第一,責備自己。有的人會在憤怒的時候,不停的責備自己。責備自己太過懦弱,責備自己沒有力量去改變現實等等。然而,這種對自己不停的責備,并不會化解掉憤怒情緒,反而還會導致內疚、慚愧等情緒,甚至會讓自己厭惡自己。
第二,指責他人。這是人們在憤怒的時候,最容易選擇的一種發泄方式。然而,這種發泄情緒的方式,很容易圖得一時之快,但是卻無助于問題的解決。有時候,這種方式還會火上澆油,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第三,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憤怒的核心是尚未滿足的需要。如果在發怒的時候,總是一個勁的抓住別人的錯誤行為不放,那么我們就會越來越生氣。
但是如果我們能夠認真探究導致自己如此憤怒的真正原因,用心去體會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從而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那么我們的怒氣就會慢慢消失。
例如,同樣一句話,有的人會聽聽就過,有的人則會暴跳如雷。對于那個容易暴跳如雷的人來說,讓他人憤怒的真正原因可能并不是那么一兩句話,而是他感覺到自己沒有得到充分的尊重。
如果這個人能夠認真去探究一下自己為什么會如此渴望尊重,那么他就不會繼續為那一兩句不中聽的話而感到憤怒不已了。
第四,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只有不幸福的人才回去傷害人。因此,那個朝你發怒的人,一定是一個不幸福的人。他的身上,一定有某一項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只要能夠用心去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你就會發現,那個責罵你的人其實是一個自身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可憐之人。當看到他令人同情的一面時,你就不會感到那么憤怒了。
有時候,我喜歡把一個人的發怒行為解讀為“求求你,同情一下我吧!”
上面總共介紹了四種宣泄憤怒的方式。不難看出,前兩種方式都是比較消極的情緒宣泄方式,后兩種是比較積極的、同時具有建設性意義的發泄憤怒的方式。
下面,我們就來著通過兩個具體的例子來詮釋一下,如何運用后面兩種積極的方式來發泄我們的憤怒情緒。
3.?發怒的時候,學會體會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每當我在節假日收到需要我幫忙去做某件事情的電話或短信的時候(例如,有人發微信說希望我馬上去解答他所提出的某個心理疑惑),我都很容易發怒或抓狂。
有時候,我會因為諸如此類的一個電話或者是一條信息影響一整天的好心情。這時候我會想:“我又不是你的私人心理醫生,憑什么要我隨時隨地回答你的心理疑惑??!”
但是當我用心去體會自己發怒的原因時,就會發現:自己之所以很容易因為被打擾到而感到憤怒,是因為“自己渴望靜下來好好休息”的需求沒有得到充分的滿足。
由于做學生工作,自己在工作日通常需要處理接很多電話、回復很多信息、處理很多事情。在這種忙碌的狀態下,很難好好放松。所以,我很渴望能夠在周末或節假日靜下來好好休息一下。
認識到這一需求后,我開始注重好好調整自己的工作節奏,并且學會了忙里偷閑(有時候,我會主動停下手中的工作,站在窗邊喝一杯茶)。漸漸地,我發現自己渴望好好放松的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滿足。同時,我再也不會把“對休息的渴望”全部寄托于節假日當中了。
如此一來,我也很少因為“在節假日休息的時候被電話或信息擾亂”而那么容易感到憤怒了。
4.?發怒的時候,學會體會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前兩天,我之前教過的一個學生給我發了一條微信。他現在一家外企工作,從微信的內容來看,能感覺到當時他的情緒比較激動。
“老師,趕快勸我幾句,否則我馬上要和我的主管撕破臉了!她真是欺人太甚!她總是對上海本地人笑臉相迎,對我們外地人不停的找茬,這就是區別對待!剛剛她又過來對我的工作挑毛病,我準備和她大吵一架,大不了我就走人!”
通過微信,我能感受到來自學生的怒氣。我馬上勸學生說“你先不要激動,現在你除了深呼吸什么都不要做,先冷靜五分鐘再說?!?/p>
接下來,我又問了這個學生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你覺得主管因為你是外地人所以故意找你茬,除此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原因?”
過了一會兒學生回復我說:“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的主管剛剛新官上任,很想把工作做好。由于她急于得到上面領導的認可,所以就非常壓迫我們底下的員工。”
“那你感覺自己的工作是否存在問題,從而導致她過來找茬呢?”我又問道?!拔业墓ぷ饕灿幸恍﹩栴},但我就是看不慣她那副德性?!睂W生回答道。
“也就是說,她并不僅僅因為你是外地人的原因才針對你,或許她是因為工作上的原因才朝你發脾氣。又或許,因為她擔心自己所帶的團隊表現不好,沒有辦法給她的領導留下好印象,所以才朝你們發脾氣?!蔽依^續開導學生。
當我慢慢引導學生去理解他人的體會和感受的時候,我發現學生開始慢慢放下了“主管是因為我是外地人所以才故意找我茬”的歸因方式,他的怒氣也慢慢消失了。
“老師,謝謝你,我現在感覺心情好多了。我還是先把自己手中的工作給做做好吧,有機會我想和主管好好聊聊?!睂W生最后回復我說。
看到學生回復的信息,我開心的笑了。希望今后當你在忍不住要發怒的時候,不妨嘗試著去體會一下自己或他人背后的真正心理需求,或許這才是最好的化解憤怒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