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3年高太后逝世,宋哲宗重啟宋神宗的變法改革。黨爭中蘇軾首當其沖,于1094年貶謫惠州,三年后再貶謫儋州,在此又謫居三年。
在惠州修蘇堤,成就了惠州西湖八景之一“蘇堤玩月”。在儋州因蘇軾的教化,不僅讓海南出了第一個進士,也在醫藥、生產發展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1100年宋哲宗駕崩,向太后聽政六個月后還政宋徽宗。在這個階段,蘇軾蒙赦,一路奔波北歸。期間1101年向太后逝世,蘇軾亦因長途奔馳,因病于1102年卒于常州,享年六十六歲。
蘇軾堅守原則,剛正不阿,務實。指責變法的激進,為新法所不容;指責守舊派一刀切,取消所有新法的改革,亦讓守舊派生恨。
但是他依然堅持自己的執政原則,所到之處不論是升是降都為當地百姓著想,為百姓做出實事。即使在登州做了五日太守,發現官鹽問題而上奏朝廷,至今流傳著“五日登州府,千年蘇公祠”。
蘇軾的感情既悲傷又幸運。
悲傷的是二妻一妾皆先于他而去,幸運的是有三個人至始至終深愛著他,讓他沒有一絲的擔憂。1054年蘇軾十九歲進京趕考之前迎娶心動女神——王弗,那年王弗十六歲。
她知書達理,不僅“敏而靜也”,而且是蘇軾的監督人,時時規勸蘇軾和制止蘇軾的激進行為。
1065年,年僅27歲的王弗撇下蘇軾和年僅7歲的兒子蘇邁,撒手西去,后葬于家鄉眉州。對于蘇軾的打擊不可謂不小,十年后,王弗的忌辰蘇軾提筆寫下了哀婉凄絕的《江城子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如一道閃電直擊心扉。
1068年娶第二任妻子王閏之,王弗的堂妹,而且王弗去世之前已有囑托閏之照顧其丈夫和兒子。王閏之視蘇邁和自己所生的蘇迨、蘇過“三子如一”。與蘇軾同甘共苦二十五載,為蘇軾營造了一個美好的家園。
經歷了“烏臺詩案”和“黃州貶謫”,為蘇軾的兩賦一詞有著很大的貢獻。1093年王閏之在汴京染病去世。
如作者所說:“如果說,王弗與蘇軾的十一年,是風平浪靜、明媚如玉的溫柔時光;那么,王閏之與東坡的二十五年,就是風吹浪打、驚濤拍岸的崢嶸歲月,鮮有陽光明媚的春天。”
王朝云十二歲即跟隨蘇軾,仰慕東坡先生才華,常伴他左右,為他研墨侍茶,深宵伴讀。在黃州時納朝云為妾,朝云跟隨東坡顛沛流離,轉站密州、徐州、湖州、京都、杭州,以及貶謫地黃州和惠州。1096年在惠州偶染瘟疫,終香消玉殞,年僅三十四歲。
“機敏聰慧的王弗,溫柔賢淑的王閏之,兩心相知的王朝云,亦為東坡半生的顛沛流離,平添幾抹斑駁的色彩和煙火生氣”。
蘇軾與蘇澈既是兄弟又是知己的情誼,為世人所不容而致兄弟七八年不得相見,只能靠飛鴿傳書,直抒胸臆,無需言語的了解。
通過夏葳的文筆,讓我逐步了解蘇軾,了解他的剛正不阿、為民請命,了解他與三位王氏女子相濡以沫的愛情,了解他仕途的坎坷。
仕途的坎坷,他卻能從容看待。正如他自己《自提金山畫像》中的調侃:“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或許正因為蘇軾歷經大半個中國,遭遇各種事情,才讓他得以寫出這么美妙的文章。所幸蘇軾一生是樂觀的,沒有因為不平等的遭遇而消沉。“無愧于天,無愧于地,無怍于人,無懼于鬼”,這就是東坡。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瀟灑,幾人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