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初知道這本書是在喜馬拉雅聽鬼腳七的《沒事兒別隨便思考人生》,后來暑假班又有一氣質(zhì)女生提起,于是借來一讀。看完后整本書都沒有提到月亮以及六便士的概念,百度了一下:
? a. 書籍以畫家高更的生平為藍本,描述一個人拋妻棄子追隨畫畫的夢想,有時候看著這本書仿佛深處畫廊......
? b. 六便士是當(dāng)時英國貨幣的最小單位,有個朋友跟毛姆開玩笑說,人們在仰望月亮?xí)r常常忘了腳下的六便士,毛姆覺得這說法挺有意思,就起了這個書名,甚是開玩笑的語氣。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則是現(xiàn)實的代表,即理想VS現(xiàn)實。
? c. 知乎有位作者對于該書折射出的對自由的理解:無論處在怎樣的境地,無論年齡、受教育程度、外界環(huán)境如何,我們都有選擇一生中最想為之努力的自由。這種自由只取決于我們自己,與其他任何東西無關(guān)。當(dāng)我們有勇氣做出選擇的時候,就已經(jīng)身在生命的自由之中了。(而我對自由的理解:自由不是說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我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所以為了正向的自由,要付出努力,否則就成了代價。)
摘抄如下:
1. 為了凈化靈魂,人們應(yīng)該每天做兩件他不喜歡的事。說這話的人是個聰敏人。
2. 一本書要想從茫茫書海中脫穎而出,不知有多難;即便成功了,這些書籍的熱銷也只能持續(xù)一段時間,或是一個時期。天曉得,作家為寫出一本書付出了多少心血,會經(jīng)歷怎樣的痛苦,會是怎樣的絞盡腦汁,而為的只是給某個偶爾閱讀這本書的人幾小時的消遣,或是使他的旅程不至于太過難熬。
3. 作者應(yīng)該從他寫作的樂趣中,從他的思想和情感能得以宣泄中去尋求報償;對于其他的一切,都不要太在意,不要在乎人們的贊揚或詆毀,作品的成功或失敗。
4. 我一邊跟一位叫我“陪同”的女客人閑聊,一邊思忖著當(dāng)代文明社會中的人這樣消磨自己的心智,把人短促的生命都浪費在無聊的應(yīng)酬上,實在不值。
5. 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從中看到了有序、平靜和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卻涌動著狂烈的欲望,要走一條不受羈絆的道路。這種安逸和快樂似乎叫我感到了驚悸和不安。我的內(nèi)心渴望過一種更為艱險的生活。我準備好了去攀登巨巖,準備好了去蹚不滿暗礁的海灘,只要我能有改變,而不是死水一潭,只要我能去領(lǐng)略經(jīng)歷無法預(yù)料之事帶來的刺激!!!!!
6. 我當(dāng)時還不太了解女人的一種難以改掉的習(xí)慣--喜歡跟任何一個愿意聽她傾訴的人,喋喋不休地談?wù)撍乃绞隆?-真的嗎?
7. 我已經(jīng)養(yǎng)了她十七年。為什么她不能改變一下,來自己養(yǎng)活自己呢?? ? ? ? --男主人公說妻子
8. 我告訴你了,我必須得畫畫。我控制不了我自己。當(dāng)一個人掉進水里,他游得好,還是游得不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必須從水里出來,否則的話,他就得被淹死。
9. 只有詩人和圣賢才相信:在瀝青路面上辛勤澆灌才會有百合花長出來,才會對他們的勞動給予回報。
10. 我猜想在他內(nèi)心深處蟄伏著某種創(chuàng)作的欲望,這種欲望為他生活的環(huán)境所遮蔽,可是卻在不屈不撓地生長著,就想腫瘤在有機組織中不停地長大一樣,知道最后占據(jù)了他的整個身心,不可抗拒地逼迫他采取行動。
昨天,朋友圈有位友人PO了一句很有深度的話:There is no challenge more challenging than the challenge to improve yourself. 我想唯有經(jīng)歷過這種糾結(jié)磨難的人才會懂這句話的含義。
? 只是,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