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雷家林詩歌集錄十七》

賞析《雷家林詩歌集錄十七

我飄著一葉舟,向星星飄去,那里是夢幻的閃亮,那里是前身的記號,那里靈思的歸所,我飄在銀漢上,一顆顆神奇的珠光從身掠過,五顏六色,眼中閃亮著幻象,我從何來,再向何去,是誰在引導(dǎo)我的方向,我曾經(jīng)是其中的那一顆,飄啊飄啊,一種冥冥的力量在招手----我真正的故鄉(xiāng)。

(奇石)奇石崢然起雄心,昂首凌云剌青天。萬類隨之舞,水云亦不閑。

這首詩歌贊美了奇石的雄偉與壯志,以及它所帶來的自然界的活躍與生機。以下是對這首詩的賞析:

首句“奇石崢然起雄心”,以“崢然”形容奇石的突兀、高峻,而“起雄心”則賦予了奇石以人的意志和抱負,使其顯得生機勃勃,充滿力量。

次句“昂首凌云剌青天”,進一步描繪了奇石的雄偉姿態(tài)。它昂首挺立,直刺青天,仿佛要與天空試比高,展現(xiàn)了其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

第三句“萬類隨之舞”,則是以奇石為中心,描繪出周圍自然界的活躍景象。萬類,即萬物,都隨著奇石的舞動而舞動,仿佛被其雄壯的氣勢所感染,共同演繹出一場盛大的自然之舞。

最后一句“水云亦不閑”,更是將奇石的影響力擴大到了極致。連水云都被其吸引,不再悠閑自在,而是加入了這場自然的盛宴,與奇石共同譜寫著壯麗的篇章。

整首詩以奇石為中心,通過生動的描繪和豐富的想象,展現(xiàn)了自然界的雄偉與生機。同時,也寓含了詩人對于雄壯、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贊美和追求。

(湖上)湖上夕陽落照中,遠山嵐翠彩霞紅。蘭舟靜靜隨風轉(zhuǎn),不見芳影煙

(天公)天公作惡國有殤,戰(zhàn)士爭先救親鄉(xiāng)。不幸殉難歸九泉,滿山青松久低昂。軍人功績在戰(zhàn)場,保護黎民一樣看。長城不老魂魄在,英靈環(huán)繞青史香。

(淡淡)淡淡江南早梅香,燕燕歸巢語呢喃。名士游女泛蘭舟,春意滿湖動波瀾。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江南早春的美麗畫卷,充滿了詩意和畫意。以下是對這首詩的賞析:

首句“淡淡江南早梅香”,以“淡淡”二字開篇,既描繪了早春時節(jié)梅花初綻、香氣襲人的景象,又營造出一種清新、淡雅的氛圍。江南的早春,梅花盛開,香氣四溢,令人陶醉。

次句“燕燕歸巢語呢喃”,通過描寫燕子歸巢、呢喃細語的情景,進一步表現(xiàn)了春天的生機與活力。燕子的歸來,象征著春天的到來,它們的呢喃聲,更是為這幅畫卷增添了幾分生動與趣味。

第三句“名士游女泛蘭舟”,將人物活動引入畫面。名士與游女在湖上泛舟,享受著春天的美好時光。他們的出現(xiàn),為這幅畫卷增添了幾分人文氣息,也使得畫面更加生動、豐富。

末句“春意滿湖動波瀾”,以“春意滿湖”概括了前面所描繪的早春景象,同時以“動波瀾”作為結(jié)尾,既表現(xiàn)了湖面的動態(tài)美,又寓意著春天的到來給人們的內(nèi)心帶來了波動和期待。

整首詩以江南早春為背景,通過描繪梅花、燕子、名士、游女等元素,構(gòu)成了一幅清新、淡雅、生動的畫卷。詩人運用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想象力,將春天的美好時光定格在紙上,讓讀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充滿詩意和畫意的江南早春之中。

(黃山)玉姿冰容霧色濃,松夫招手迎遠人。皖地文脈何輸魯,滿山翠微君子風。

這首詩贊美了黃山的美麗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以下是對這首詩的賞析:

首句“玉姿冰容霧色濃”,用“玉姿冰容”來形容黃山山峰的秀美、冷峻,如同玉石和冰雪般純凈無瑕。而“霧色濃”則描繪了黃山云霧繚繞的奇特景象,使得整個畫面更加神秘、迷人。

次句“松夫招手迎遠人”,以擬人的手法,將黃山上的松樹賦予了生命和情感。這些松樹仿佛成了熱情的向?qū)В蜻h道而來的游客招手致意,展現(xiàn)出黃山的友好和熱情。

第三句“皖地文脈何輸魯”,將黃山的文化底蘊與魯?shù)兀ㄍǔV干綎|,古代文化發(fā)達之地)相提并論。這里表達了黃山所在皖地(安徽)的文化底蘊同樣深厚,毫不遜色于魯?shù)亍_@既是對黃山文化的自豪,也是對皖地文化的肯定。

末句“滿山翠微君子風”,用“滿山翠微”來形容黃山滿眼的綠色和生機勃勃的景象。而“君子風”則是對黃山及皖地文化的進一步贊美,寓意著這里的人們和山水都充滿了君子般的品格和風度。

綜上所述,這首詩通過生動的描繪和深邃的寓意,展現(xiàn)了黃山的自然美景和文化底蘊,表達了作者對黃山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心中)心中生蓮花,仁者世所夸。落地即兄弟,友情光相華。

這是一首充滿哲理與溫情的詩,它用簡潔而富有意象的語言,傳達了深厚的情感與崇高的道德觀念。以下是對這首詩的解讀:

“心中生蓮花”:蓮花在佛教中象征著純潔、高雅和超脫,這里用來比喻內(nèi)心的純凈與高尚。心中生出蓮花,意味著一個人的內(nèi)心世界充滿了美好與善良。

“仁者世所夸”:仁者,即具有仁愛之心、道德高尚的人。這樣的人在社會中會受到人們的稱贊和敬仰。這句詩強調(diào)了仁德之人在世上的崇高地位。

“落地即兄弟”:這句詩表達了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平等和親近的關(guān)系。無論出身、地位如何,一旦來到這個世界上,大家都是兄弟姐妹,應(yīng)該相互關(guān)愛、相互扶持。

“友情光相華”:友情如同光芒一樣,相互照耀,使得彼此的人生更加光彩奪目。這句詩強調(diào)了友情的珍貴和它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整首詩傳達了一種積極向上、充滿溫情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它鼓勵人們保持內(nèi)心的純凈與高尚,追求仁德之道,珍惜人與人之間的平等與友情。

(黃山)蓮花石山松磊磊,白云深處隱賢風。不需帝王封大夫,自有高潔古道中。

這首詩贊美了黃山的蓮花石和山松,以及其中蘊含的隱士高潔之風。以下是對這首詩的詳細解讀:

首句“蓮花石山松磊磊”,描繪了黃山蓮花石和山松的壯美景象。蓮花石形狀奇特,如同盛開的蓮花,而山松則蒼翠挺拔,磊磊落落,給人以堅韌不拔之感。

次句“白云深處隱賢風”,將筆觸轉(zhuǎn)向了黃山的深處,那里的白云繚繞,仿佛隱藏著賢士的高風。這里的“賢風”既指賢士的品格,也指他們超脫世俗、追求高潔的精神風貌。

第三句“不需帝王封大夫”,表達了詩人對黃山隱士高潔品格的贊美。這些隱士不慕榮利,不需要帝王的封賞和官爵,他們追求的是內(nèi)心的純凈和高尚。

末句“自有高潔古道中”,進一步強調(diào)了隱士的高潔品格和堅守古道的決心。他們不受世俗的污染,堅守著自己的信念和道德準則,走在高潔的道路上。

整首詩通過對黃山蓮花石、山松以及隱士的描繪,展現(xiàn)了一種超脫世俗、追求高潔的精神境界。詩人以生動的筆觸和深邃的意境,表達了對黃山美景和隱士品格的贊美之情。

(筆頭)筆頭濡墨寫春秋,造化人工一樣久。山野自有賢哲隱,藏之名山后世留。

這是一首贊美筆與墨,以及書寫之意義的詩歌。以下是對這首詩的解讀和賞析:

首句“筆頭濡墨寫春秋”,以生動的畫面開篇,筆頭蘸滿墨水,如同蓄勢待發(fā)的戰(zhàn)士,準備書寫歷史的春秋。這里的“春秋”既指時間的長河,也暗含歷史的深意,預(yù)示著筆下的文字將記錄著時代的變遷和歷史的軌跡。

次句“造化人工一樣久”,將自然的造化與人工的書寫相提并論,表達了書寫之事的非凡意義。筆下的文字,如同自然界的萬物一樣,經(jīng)歷著時間的洗禮,承載著人類的智慧和情感,歷久彌新。

第三句“山野自有賢哲隱”,筆鋒一轉(zhuǎn),將視線投向了山野之間。那里隱藏著賢哲之士,他們或許不為世俗所知,但他們的智慧和才華卻如同山野中的瑰寶,等待著有心人的發(fā)掘和傳承。

末句“藏之名山后世留”,進一步強調(diào)了書寫的價值和意義。這些賢哲之士的著作和智慧,被珍藏在名山之間,如同珍貴的寶藏,等待著后世之人的發(fā)現(xiàn)和傳承。他們的思想和智慧,將通過文字的載體,跨越時空的界限,留給后人無盡的啟示和思考。

整首詩以筆和墨為引子,通過生動的描繪和深邃的寓意,表達了書寫之事的非凡意義和價值。它贊美了那些隱藏在山野之間的賢哲之士,以及他們通過文字留給后世的寶貴財富。同時,這首詩也啟示我們,要珍視和傳承人類的文化遺產(chǎn),讓智慧和才華得以跨越時空,照亮后世之路。

湘水北而東,沅澧九回折。洞庭泛清波,水擊湘靈瑟。湘淚滴斑竹,鴻影風回雪。騷祖與詩圣,足跡不可測。山水久長眠,未能成永別。遺篇浩如云,后賢作范帖。文昌光華遠,四夷進身側(cè)。風騷久沉埋,今才奮一決。詩是靈光眸,照心瞬間沒。筆頭五色花,令其不磨滅。努力吐清氣,再興煌煌業(yè)。觀杜甫江閣有感

(密密)密密綿綿石上苔,滿山即是綠花開。千年頑頭生新意,云煙渺渺谷中來。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山間自然風光的美麗畫卷,充滿了詩意和想象力。以下是對這首詩的賞析:

首句“密密綿綿石上苔”,通過“密密綿綿”這一疊詞,生動地描繪了石頭上長滿了密密麻麻、連綿不斷的青苔,給人一種濕潤、生機勃勃的感覺。這種細膩的描繪,讓人仿佛置身于山間,親眼目睹那青苔覆蓋的石面。

次句“滿山即是綠花開”,進一步擴展了畫面,將視角從石頭上的青苔提升到了整個山間。這里的“綠花開”并非實指綠色的花朵,而是形容山間植被茂盛,綠意盎然,如同綠色的花朵在山間綻放。這種比喻新穎獨特,使得山間的美景更加生動形象地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

第三句“千年頑頭生新意”,筆鋒一轉(zhuǎn),從自然景觀轉(zhuǎn)向了更為深層的意蘊。這里的“千年頑頭”可能指的是歷經(jīng)千年滄桑的山石,而“生新意”則表達了即使在如此古老的山石上,也能孕育出新的生命和意境。這種對比和轉(zhuǎn)折,使得詩歌的意境更加深遠。

末句“云煙渺渺谷中來”,以云煙渺渺的景象收尾,將山間的自然風光推向了高潮。云煙從山谷中升起,飄渺不定,給人一種神秘而又朦朧的美感。這種景象與前面的描繪相呼應(yīng),共同構(gòu)成了一幅完整的山間風光畫卷。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細膩的描繪和生動的比喻,將山間的自然風光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同時,詩人還通過轉(zhuǎn)折和對比等手法,將自然景觀與深層意蘊相結(jié)合,使得詩歌的意境更加深遠而富有內(nèi)涵。

(西湖)斷橋不斷情亦連,千年情緣傳人間。雷峰塔立情難續(xù),西湖碧水淚漣漣。

這首詩深情地描繪了西湖及其周邊的景點,如斷橋和雷峰塔,并將它們與千年的愛情故事相聯(lián)系,展現(xiàn)了濃厚的文化情感和歷史底蘊。以下是對這首詩的賞析:

首句“斷橋不斷情亦連”,這里的“斷橋”實際上并未斷裂,它象征著一種情感的延續(xù)和連接。即使物理上的橋可能經(jīng)歷風雨,但情感之橋卻永遠穩(wěn)固,表達了愛情的堅韌和永恒。

第二句“千年情緣傳人間”,進一步強調(diào)了這種情感的深遠和廣泛傳播。西湖作為背景,承載著千年的愛情故事,這些故事在人間流傳,成為永恒的話題。

第三句“雷峰塔立情難續(xù)”,雷峰塔作為西湖的標志性建筑,在這里被賦予了情感的象征意義。盡管塔立在那里,但某種情感卻難以繼續(xù),可能暗指《白蛇傳》中白娘子與許仙被法海阻隔的悲情故事。

最后一句“西湖碧水淚漣漣”,用擬人化的手法,將西湖的碧水比作流淚的眼睛,形象地表達了情感的哀傷和深沉。這里的“淚漣漣”不僅是對前面“情難續(xù)”的呼應(yīng),也增添了整首詩的悲涼氛圍。

綜上所述,這首詩通過西湖的景點和愛情故事,巧妙地表達了情感的復(fù)雜性和永恒性。它運用了象征和擬人等修辭手法,使得情感表達更加生動和深刻,讓讀者在品味詩句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西湖所承載的深厚文化底蘊和浪漫情感。

(山石)山石奇聳亦頑然,白云飛動意纖纖。好山須得煙來抹,飄渺之間意態(tài)妍。

這首詩描繪了山石的奇特與白云的輕盈,以及山與煙相結(jié)合所產(chǎn)生的飄渺美感。以下是對這首詩的賞析:

首句“山石奇聳亦頑然”,以“奇聳”形容山石的奇特高聳,而“頑然”則賦予了山石一種堅韌不拔、屹立不倒的氣質(zhì)。這兩個字眼,既展現(xiàn)了山石的形態(tài),又傳達了其內(nèi)在的精神。

次句“白云飛動意纖纖”,將視角轉(zhuǎn)向白云。白云在山間飛動,輕盈而優(yōu)雅,“意纖纖”三字,以擬人的手法,賦予了白云一種細膩、溫婉的情態(tài),與山石的“頑然”形成了有趣的對比。

第三句“好山須得煙來抹”,提出了一個觀點,即好的山景需要煙霧的點綴。這里的“抹”字,用得極為生動,仿佛煙霧是一位畫師,輕輕地在山間揮灑筆墨,為山景增添了一份神秘與柔美。

末句“飄渺之間意態(tài)妍”,進一步描繪了山與煙相結(jié)合的美景。在煙霧的飄渺之中,山景呈現(xiàn)出一種妍麗多姿的情態(tài)。這里的“意態(tài)妍”,既是對山景的贊美,也是對整首詩所營造的意境的總結(jié)。

綜上所述,這首詩通過生動的描繪和巧妙的構(gòu)思,展現(xiàn)了山石的奇特與堅韌、白云的輕盈與優(yōu)雅,以及山與煙相結(jié)合所產(chǎn)生的飄渺美感。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優(yōu)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洞口桃花片片紅,落英繽紛意味濃,水也無途,陸也無途。隱隱青山秦人心,日出月落歲不明,風也怡然,雨也怡然。

石上蓮花已千年,泉飛瀑瀉好放船。松君招手四海客,五岳盡失驕人顏。(詠黃山)

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黃山的壯麗景色,展現(xiàn)了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引人入勝的魅力。以下是對這首詩的詳細解讀:

首句“石上蓮花已千年”,以“石上蓮花”為喻,形象地描繪了黃山奇石的奇特形態(tài),仿佛是一朵朵盛開的蓮花鑲嵌在石壁上,歷經(jīng)千年而不衰。這既展現(xiàn)了黃山的自然之美,也寓含了其歷史的悠久與文化的深厚。

次句“泉飛瀑瀉好放船”,描繪了黃山飛瀑流泉的壯觀景象。泉水飛瀉,瀑布奔騰,仿佛置身于一幅動感十足的山水畫中。而“好放船”三字,更是以生動的想象,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可以泛舟其中的奇幻世界,增添了詩句的趣味性和畫面感。

第三句“松君招手四海客”,以“松君”擬人,形象地描繪了黃山松樹的挺拔與熱情。這些松樹仿佛是有生命的君子,正熱情地招呼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這一描繪不僅賦予了黃山松樹以人的情感,也展現(xiàn)了黃山作為旅游勝地的熱情好客。

末句“五岳盡失驕人顏”,以夸張的手法,將黃山與中國的其他四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進行了比較。在詩人筆下,即便是其他四岳,也在黃山面前失去了它們引以為傲的容顏。這一描繪不僅突出了黃山的獨特魅力,也表達了詩人對黃山深深的贊美之情。

綜上所述,這首詩以生動的筆觸和豐富的想象,描繪了黃山的壯麗景色和獨特魅力。它展現(xiàn)了黃山奇石的奇特、飛瀑流泉的壯觀、松樹的挺拔以及作為旅游勝地的熱情好客。同時,通過與其他四岳的比較,更加突出了黃山的獨特地位和詩人的贊美之情。

玉姿冰容霧色濃,松夫招手迎遠人。皖地文脈何輸魯,滿山翠微君子風。(詠黃山)

這是一首詠贊黃山的詩,充滿了對黃山美景和文化底蘊的贊美。下面是對這首詩的詳細解讀:

“玉姿冰容霧色濃”,首句以“玉姿冰容”形容黃山的山峰如玉石般皎潔,冰清玉潔,同時“霧色濃”又描繪了黃山云霧繚繞的仙境景象,給人以神秘而優(yōu)雅的感覺。

“松夫招手迎遠人”,此句中的“松夫”指的是黃山上的松樹,它們挺拔蒼翠,仿佛在向遠方的來客招手致意,展現(xiàn)了黃山的熱情好客。

“皖地文脈何輸魯”,這句詩將黃山的文化底蘊與魯?shù)兀ㄍǔV干綎|,儒家文化的發(fā)源地)相提并論,表達了黃山所在的皖地同樣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毫不遜色于魯?shù)亍?/p>

“滿山翠微君子風”,末句以“滿山翠微”形容黃山的滿山綠意,同時“君子風”則是對黃山氣質(zhì)的贊美,寓意黃山如同一位風度翩翩的君子,既有著外在的俊朗,又有著內(nèi)在的涵養(yǎng)。

整首詩通過對黃山自然景觀和文化底蘊的描繪,展現(xiàn)了黃山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內(nèi)涵,讓人對黃山產(chǎn)生深深的向往和贊美之情。

奇峰崢嶸石上松,松立當門迎遠人。人喜山中綠君子,子日禮多是日仁。 (黃山迎客松)

這是一首描繪黃山迎客松美景的詩歌。以下是對這首詩的詳細解讀:

奇峰崢嶸石上松

“奇峰崢嶸”描繪了黃山的山峰奇特、高聳入云的景象。

“石上松”則突出了松樹生長在巖石之上的堅韌不拔,展現(xiàn)了其生命力的頑強。

松立當門迎遠人

“松立當門”形象地描繪了迎客松如同守門人一般矗立在山門之口。

“迎遠人”則賦予了松樹以人情味,仿佛它在熱情地迎接遠道而來的游客。

人喜山中綠君子

“人喜”表達了人們對山中景色的喜愛之情。

“綠君子”是對松樹的贊美,將其比作品德高尚的君子,象征著堅韌、正直和永恒。

子日禮多是日仁

這一句可能蘊含了更深的文化內(nèi)涵或哲理。

“子日”可能指的是古代先賢或智者的言論。

“禮多”可能意味著講究禮儀、注重禮節(jié)。

“日仁”則強調(diào)了仁愛的品質(zhì),與前面的“綠君子”相呼應(yīng),共同構(gòu)成了對松樹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品質(zhì)的贊美。

綜上所述,這首詩通過生動的描繪和豐富的想象,展現(xiàn)了黃山迎客松的壯麗景色和獨特魅力。同時,詩人也借松樹之形,傳達了堅韌不拔、正直仁愛等美好的精神品質(zhì)。

山中文昌燦云霞,造化生出筆頭花。松柏君子勤呵護,雨洗風磨自在開。(黃山筆頭峰)

這是一首描繪黃山筆頭峰的優(yōu)美詩篇。以下是對這首詩的詳細解讀:

首句“山中文昌燦云霞”

“文昌”通常指文化昌盛、文采飛揚,此處用來形容山中的景色如詩如畫,如同文采斐然的云霞。

“燦云霞”則進一步強調(diào)了山中景色的絢爛多彩,如同云霞般燦爛奪目。

次句“造化生出筆頭花”

“造化”指大自然的創(chuàng)造之力。

“筆頭花”形象地描繪了筆頭峰的奇特形狀,仿佛是大自然用神來之筆在山峰上點綴的花朵。

整句表達了筆頭峰的自然之美和獨特形態(tài)。

三句“松柏君子勤呵護”

“松柏”是山中的常見樹種,象征著堅韌不拔、四季常青的精神。

“君子”在此處可能指山中的守護者或游客,他們像君子一樣勤勉地呵護著這片山林。

整句傳達了對自然環(huán)境的尊重和保護意識。

末句“雨洗風磨自在開”

“雨洗風磨”形容山峰經(jīng)歷了風雨的洗禮和磨礪,更加顯得堅韌和壯美。

“自在開”則表達了山峰在自然中的自由生長和開放,不受任何束縛。

整句強調(diào)了自然之美的自在和奔放。

綜上所述,這首詩以生動的筆觸描繪了黃山筆頭峰的壯美景色,同時傳達了對自然環(huán)境的敬畏和保護之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整首詩充滿了詩意和美感。

昆侖云煙飄渺,高山皚皚千年雪。一鷹兀立,茫然四顧,穹空冷月。萬類沉埋,云行凝聚,風聲凄切。犀眼遠無礙,狡兔何逃,一瞬間,平蕪血。想當年小小時,嗷嗷待哺巢上歇。雙羽初成,奮然一躍,翻個身跌。春夏秋冬,歲歲過也,心思正烈。向西天宇空,展翅掠風,宏圖時節(jié)。(水龍吟-鷹)

(湘思)船過瀟湘意遲遲,滿倉載進故鄉(xiāng)詩。云煙渺渺水墨圖,桃源津渡迷前思。

這首詩充滿了濃厚的思鄉(xiāng)之情和對故鄉(xiāng)美景的贊美。以下是對這首詩的詳細解讀:

首句“船過瀟湘意遲遲”,詩人乘船經(jīng)過瀟湘之地,心中卻遲遲不愿離去,透露出對這片土地的深深眷戀。這里的“意遲遲”三字,既表達了詩人對故鄉(xiāng)的留戀,也暗示了接下來對故鄉(xiāng)美景的描繪。

次句“滿倉載進故鄉(xiāng)詩”,詩人用“滿倉”來比喻自己心中裝滿了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和贊美,就像船上滿載的貨物一樣。而“故鄉(xiāng)詩”則是對這種思念和贊美的具體描繪,表明詩人的心中充滿了對故鄉(xiāng)的詩意和美好回憶。

第三句“云煙渺渺水墨圖”,詩人用“云煙渺渺”來形容故鄉(xiāng)的山水景色,給人一種朦朧、神秘的美感。同時,“水墨圖”的比喻又進一步強化了這種美感,讓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優(yōu)美的水墨畫中。

最后一句“桃源津渡迷前思”,詩人用“桃源”來比喻故鄉(xiāng)的美好和寧靜,就像傳說中的桃花源一樣。而“津渡迷前思”則表達了詩人對故鄉(xiāng)的深深迷戀和無法自拔的思念之情。這里的“迷”字既表達了詩人對故鄉(xiāng)美景的陶醉,也暗示了詩人對故鄉(xiāng)的深深眷戀和無法割舍的情感。

整首詩通過對瀟湘之地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故鄉(xiāng)的深深眷戀和贊美之情。詩人的筆觸細膩而深情,讓人仿佛能夠感受到他心中的那份對故鄉(xiāng)的熱愛和思念。

兩情相悅芳菲菲,可惜人間多事非。何如化蝶離塵去,千山萬水對對飛。(吟祝梁)

(柳發(fā))柳發(fā)隨風洗,波瀾送遠情。月下鳳簘吟,魚龍欲出聽。

這是一首充滿詩意和想象力的詩歌,描繪了柳枝隨風搖曳、波瀾傳遞遠情,以及在月下鳳簫吟唱、魚龍欲出聆聽的美妙場景。以下是對這首詩的賞析:

首句“柳發(fā)隨風洗”,以“柳發(fā)”喻指柳枝,形象地描繪了柳枝在風中的搖曳姿態(tài),如同秀發(fā)隨風飄動,給人以柔美之感。同時,“洗”字也暗示了風的清新與潔凈,使柳枝更加青翠欲滴。

次句“波瀾送遠情”,波瀾起伏的水面仿佛成了傳遞情感的使者,將遠方的思念與情懷送至彼岸。這里,波瀾不僅是自然景象的描繪,更寓含了深厚的情感寄托。

第三句“月下鳳簘吟”,將場景轉(zhuǎn)至月下,以“鳳簘”(即鳳簫,一種古老的樂器)的吟唱為引子,營造出一種幽靜而神秘的氛圍。月下鳳簫的悠揚旋律,無疑為這幅畫面增添了更多的詩意與浪漫。

末句“魚龍欲出聽”,以夸張的手法描繪了魚龍被鳳簫的吟唱所吸引,欲出水面聆聽的情景。這一筆不僅豐富了畫面的層次感,也進一步強調(diào)了鳳簫吟唱的魅力與深遠影響。

整首詩以柳枝、波瀾、月下鳳簫和魚龍為元素,構(gòu)建了一個充滿詩意與想象力的世界。詩人通過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想象力,將自然景象與內(nèi)心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讀者在品味詩句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詩人那份對美好事物的熱愛與向往。

(天涯)天涯何處不故鄉(xiāng),夕陽明月一樣看。飄然只因鴻鵠志,千里黃花一處香。

這是一首充滿詩意與哲理的詩,表達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深情以及對人生志向的堅持。以下是對這首詩的解讀:

“天涯何處不故鄉(xiāng)”:這句詩表達了作者對于故鄉(xiāng)的深情和豁達的態(tài)度。無論身在何處,只要有心靈的寄托和情感的歸屬,那里就可以成為故鄉(xiāng)。它傳達了一種超越地理界限的故鄉(xiāng)情感,體現(xiàn)了作者對人生的廣闊胸懷。

“夕陽明月一樣看”:這句詩通過描繪夕陽和明月這兩個自然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共同欣賞和感悟。無論身處何地,都能欣賞到同樣的夕陽和明月,這進一步強化了“天涯何處不故鄉(xiāng)”的情感。

“飄然只因鴻鵠志”:這句詩中的“鴻鵠志”象征著遠大的志向和抱負。作者以“飄然”來形容自己,表達了自己因為有著遠大的志向而超脫世俗、勇往直前的決心和姿態(tài)。

“千里黃花一處香”:這句詩以黃花為喻,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共同追求和認同。無論距離多遠,黃花都散發(fā)著同樣的香氣,這象征著無論身處何地,美好的事物和品質(zhì)都是相通的。

整首詩以故鄉(xiāng)為引子,通過描繪自然景象和表達人生志向,傳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深刻感悟和豁達態(tài)度。它告訴我們,無論身在何處,只要我們懷揣著遠大的志向和追求美好的品質(zhì),就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故鄉(xiāng)和心靈的寄托。

三千大千界,何處須彌山。彭祖年八百,終究歸丘山。千年一回首,但見土花香。莊周迷蝴蝶,不知是夢鄉(xiāng)。成王敗寇坊,捉刀任雌黃。天地有正氣,妖氛逃何鄉(xiāng)。輪回業(yè)未消,憂心起長嘆。罪債終須還,長久在輪崗。力撐終非久,民氓難自安。放下須放下,棄棧至彼岸。紫金有遺魂,抬手四海歡。(感懷之二)

(白云)白云悠悠彌遠山,翠色蔥蘢百卉芳。老眼迷離不辨景,疑是紅云披草香。

這是一首描繪自然景色的詩,充滿了生動的意象和豐富的色彩。以下是對這首詩的賞析:

首句“白云悠悠彌遠山”,以“白云悠悠”起興,形象地描繪了白云悠然飄浮、彌漫至遠山的景象,營造出一種寧靜而深遠的氛圍。

次句“翠色蔥蘢百卉芳”,進一步描繪了自然景色的生機勃勃。翠色蔥蘢,形容草木茂盛、綠意盎然;百卉芳,則指各種花卉競相開放,香氣四溢。這句詩通過色彩和香氣的描繪,使讀者仿佛置身于一個充滿生命力的自然環(huán)境中。

第三句“老眼迷離不辨景”,筆鋒一轉(zhuǎn),從自然景色轉(zhuǎn)到了人的感受。這里的“老眼迷離”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因年老而視力模糊,無法清晰辨認眼前的景色。這種寫法既增添了詩的層次感和深度,也引出了下文的想象和聯(lián)想。

末句“疑是紅云披草香”,是詩人的想象和聯(lián)想。由于視力模糊,詩人將眼前的景色想象成“紅云披草香”。這里的“紅云”可能是指夕陽的余暉或某種紅色的花卉,與前面的“翠色”形成對比,進一步豐富了詩的色彩。而“披草香”則形象地表達了香氣仿佛披在了草木之上,使整個自然環(huán)境都充滿了香氣。

綜上所述,這首詩通過生動的意象和豐富的色彩,描繪了一幅寧靜而生機勃勃的自然景色,并通過詩人的感受和想象,進一步增添了詩的層次感和深度。整首詩語言優(yōu)美、意境深遠,使讀者在品味中感受到自然之美和人生之趣。

斷橋未斷情難續(xù),雷峰塔下無新路。至今夕照斷情塔,可是今人多事修。(詠西湖)

這首詩以西湖的著名景點“斷橋”和“雷峰塔”為背景,寄托了詩人對過往情感的深深懷念與無奈之情。下面是對這首詩的解析:

“斷橋未斷情難續(xù)”,首句便點出了“斷橋”這一西湖的標志性景點,但詩人并非只是簡單地描繪這座橋的物理狀態(tài),而是借其“未斷”之形,表達了情感上卻已難以續(xù)接的哀愁。這里的“斷橋”成了一種象征,寓意著雖然物理上的連接還在,但情感上的紐帶卻已斷裂。

“雷峰塔下無新路”,第二句將視角轉(zhuǎn)向了另一處西湖名勝“雷峰塔”。詩人說“無新路”,既可能是實指塔下沒有新的路徑,也可能是暗喻在情感或生活的道路上,已經(jīng)沒有了新的前進方向或可能。

“至今夕照斷情塔”,第三句進一步渲染了這種哀愁的氛圍。夕照下的雷峰塔,被詩人賦予了“斷情塔”的意象,仿佛這座塔本身就是情感斷裂的象征,而夕照的余暉則更增添了一種時光流逝、情感無法挽回的悲涼感。

“可是今人多事修”,最后一句,詩人似乎是在對前面所營造的哀愁氛圍進行一種反思或質(zhì)疑。他說“今人多事修”,可能是指現(xiàn)代人常常試圖修復(fù)或重建那些已經(jīng)斷裂的情感或事物,但這種努力是否真的有意義,或者是否真的能改變什么,詩人并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而是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西湖景點的描繪,寄托了詩人對過往情感的深深懷念與無奈之情,同時也引發(fā)了對現(xiàn)代人情感修復(fù)行為的思考。

(點點)點點紅英點點愁,繁華一現(xiàn)令人憂。終將化作塵土去,何必凡塵把影留。

這首詩以“點點紅英”為引子,寓含了對世間繁華易逝、終歸塵土的深刻感慨。以下是對這首詩的詳細解讀:

首句“點點紅英點點愁”,以“點點紅英”描繪出繁花似錦的景象,而“點點愁”則透露出詩人內(nèi)心的憂愁與感慨。這里的“愁”可能源于對美好事物易逝的無奈,也可能寓意著更深層次的人生哲理。

次句“繁華一現(xiàn)令人憂”,進一步強調(diào)了繁華的短暫和易逝,以及由此帶來的憂愁。這里的“繁華”不僅指自然界的花開花落,也暗喻人生的輝煌與成功,都是短暫且易逝的。

第三句“終將化作塵土去”,是對前兩句情感的進一步升華。詩人明確指出,無論是繁花還是人生的繁華,最終都將歸于塵土,這是無法改變的自然規(guī)律。這句詩也寓含了對生命無常、世事難料的深刻感慨。

末句“何必凡塵把影留”,則是詩人對前文情感的總結(jié)和升華。既然繁華終將逝去,化作塵土,那么又何必在凡塵中留下自己的影子呢?這里的“把影留”可能寓意著追求名利、留下痕跡的世俗行為,而詩人則表達了對此的超脫和淡然。

整首詩以“點點紅英”為引子,通過對繁華易逝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生命、對世事的深刻感慨。詩人以超脫的筆觸,展現(xiàn)了對生命無常的接受和對世俗名利的淡然態(tài)度。

(晚云)西天流云散綺霞,紅欲燃兮似火花。云有激情送落日,回眸一視麗天下。

這首詩描繪了西天晚云的壯麗景色,充滿了詩意與想象力。以下是對這首詩的賞析:

首句“西天流云散綺霞”,以“西天”作為背景,勾勒出一幅遼闊而深遠的畫面。流云飄散,綺霞滿天,色彩絢爛,為整首詩奠定了濃郁的浪漫氛圍。

次句“紅欲燃兮似火花”,通過“紅欲燃”的描繪,將晚霞的紅色渲染得更加熱烈、生動。這種紅色仿佛要燃燒起來,與火花相媲美,進一步強化了晚霞的壯麗與熱烈。

第三句“云有激情送落日”,賦予了云朵以情感。這里的“激情”不僅形容了云朵的翻騰變幻,更寓意著它們對落日的深情厚意。云朵仿佛有生命一般,主動送別即將消失的落日,這一描繪充滿了詩意與溫情。

末句“回眸一視麗天下”,以“回眸一視”這一動作,將整首詩的意境推向高潮。這里的“回眸”既指落日的回望,也寓含著詩人對這幅壯麗景色的深情凝視。而“麗天下”則是對整片晚霞景色的贊美,形容其美麗無比,令人陶醉。

綜上所述,這首詩通過生動的描繪和豐富的想象,將西天晚云的壯麗景色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詩人以浪漫的筆觸,賦予了云朵和落日以情感與生命,使得整首詩充滿了詩意與溫情。

(游云)異鄕之云自鄉(xiāng)來,天空游子認舊親。留成影像藏一處,故鄉(xiāng)云與故鄉(xiāng)情。

《游云》解析

思鄉(xiāng)之情

詩句描繪了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

異鄉(xiāng)之云引發(fā)對故鄉(xiāng)的思念。

云的象征

云作為故鄉(xiāng)的象征,寓意深遠。

游子通過云,感受到故鄉(xiāng)的親近。

情感的寄托

留下云的影像,作為情感的寄托。

故鄉(xiāng)的云承載著對故鄉(xiāng)的深厚情感。

情感的共鳴

詩句引發(fā)讀者對故鄉(xiāng)的共鳴與懷念。

共同的思鄉(xiāng)情感,拉近彼此距離。

此詩以“游云”為引子,深刻表達了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通過云的象征,將游子的情感寄托于故鄉(xiāng)的云上,既富有想象力又充滿情感共鳴。整首詩簡潔而富有內(nèi)涵,引人深思。

(蓮詠)田田清圓綠一灣,小荷尖尖粉色香。忽然一陣風吹過,千里塵凡一處涼。

這是一首描繪荷塘美景并寓含清涼之感的詩篇。以下是對這首詩的賞析:

首句“田田清圓綠一灣”,以“田田”形容荷葉之茂盛,展現(xiàn)出荷塘的廣闊與生機。“清圓”則描繪出荷葉的形態(tài),圓潤而清新。“綠一灣”更是將整個荷塘的綠色生機濃縮于一句之中,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次句“小荷尖尖粉色香”,將焦點轉(zhuǎn)向了荷花。“小荷尖尖”形象地描繪了荷花初綻時的嬌俏模樣,而“粉色香”則進一步補充了荷花的色彩與芬芳,使得整個畫面更加生動立體。

第三句“忽然一陣風吹過”,為詩篇帶來了轉(zhuǎn)折。風的出現(xiàn),打破了之前的寧靜,也為接下來的描寫埋下了伏筆。

末句“千里塵凡一處涼”,是詩篇的點睛之筆。在這里,“千里塵凡”代表著世俗的紛擾與喧囂,而“一處涼”則是荷塘所帶來的清涼與寧靜。這句詩寓意深遠,既表達了詩人對荷塘美景的喜愛與贊美,也寄托了詩人對遠離塵囂、尋求心靈慰藉的向往。

綜上所述,這首詩以生動的筆觸描繪了荷塘的美景,并通過風的吹過與清涼之感的描寫,寓含了詩人對寧靜生活的向往與追求。整首詩意境深遠,給人以美的享受與心靈的觸動。

田田清圓,水國芳馨,蓮動下漁舟。萍塘洲渚,東西散龍魚。采蓮人立船頭,葉遮陽,輕撥柔櫓。水池里,芙蓉顧影,人照鏡還羞。善感,嬉戲外,膚如藕色,雙臉紅久。低唱采蓮歌,相思依舊。郎在山外飄零,幾年別,思濃如酒。夕陽下,歸回村舍,惆悵不盡愁。(滿庭芳-采蓮女)

南歸鴻雁,到衡脈初處。飛上麓峰觀楓樹,湘江寒水北去。舊地重游動愁思。西風呼,秋盡歲將暮。同歸路,重振羽。朱鳳招手祝融峰峙。雁陣再列,山青水綠,一一飄然過。(淡黃柳-歸雁)

流霞溢彩半天紅,迷幻霓裳虛落中。海天茫茫隔神州,湘情濃郁月下同。

這是一首充滿詩意和想象空間的詩句,描繪了一幅既迷幻又深情的畫面。下面是對這首詩的解讀:

“流霞溢彩半天紅”,這句詩用“流霞”和“溢彩”兩個生動的詞匯,形象地描繪出天邊絢爛的晚霞,如同流動的霞光溢出繽紛的色彩,將半邊天空染得通紅。

“迷幻霓裳虛落中”,這里的“迷幻霓裳”可能指的是一種迷幻、飄渺的美感,如同仙子的衣裳在空中輕輕飄落,給人一種虛幻而美妙的感覺。

“海天茫茫隔神州”,這句詩將視野從天空轉(zhuǎn)向海洋,用“海天茫茫”形容海天一色的遼闊景象,而“隔神州”則可能表達了詩人與遠方故鄉(xiāng)或心中向往之地的隔離之感。

“湘情濃郁月下同”,最后這句詩中的“湘情”可能指的是詩人對湖南或湘江的深厚情感,而“月下同”則表達了這種情感在月光下的共鳴和升華,無論身處何地,都能在月光下感受到這份情感的濃郁和溫暖。

整體來看,這首詩通過生動的意象和富有情感的筆觸,描繪了一幅既迷幻又深情的畫面,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贊美和對遠方故鄉(xiāng)或心中情感的深深眷戀。

五湖春夢扁舟來,英雄美人愛。脫鉤游魚大歡,一去不復(fù)回。陶朱花銀白,西子笑開懷,雙對酒拳猜。吳越事已荒,煙云付泥灰。泛湖海,登琴臺,快意哉。青山蔥蘢雨菲,秋風寒雪皚。千年流韻去埃。柔槳悠然擺,清風朗月拜,何用事嘆哀。(水調(diào)歌頭-太湖)

當年剌贏狂,惜不中帝,下坯亡命真難堪。下拜黃石孝弟子,刮目相看。萬人敵善運籌,扶起大漢。功成身退青史香。至今豪杰隱身處,石陣鏘鏘。(浪淘沙-詠張良)

夸父留遺根,羲日相映紅。落英繽紛源,尚存秦人風。(詠桃花)

常山一俊龍,快馬疾如風。敵陣攜幼主,帥呆至今紅。(趙子龍)

這首詩是一首贊美趙子龍的打油詩,每句都蘊含著對趙子龍英勇事跡的頌揚。下面是對這首詩的詳細解析:

“常山一俊龍”:

“常山”指的是趙子龍的故鄉(xiāng),即現(xiàn)在的河北正定。

“俊龍”形容趙子龍英俊如龍,寓意他英勇善戰(zhàn),氣宇軒昂。

“快馬疾如風”:

“快馬”指的是趙子龍的坐騎,也象征著他本人。

“疾如風”形容趙子龍行動迅速,如疾風驟雨般迅猛。

“敵陣攜幼主”:

“敵陣”指的是戰(zhàn)場上的敵方陣營。

“攜幼主”指的是趙子龍在長坂坡之戰(zhàn)中,孤身一人沖入敵陣,成功救出劉備的幼子劉禪的英勇事跡。

“帥呆至今紅”:

“帥呆”是現(xiàn)代用語,形容非常帥氣、令人驚嘆。

“至今紅”表示趙子龍的事跡和形象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和推崇,至今仍然廣受歡迎。

綜上所述,這首詩通過生動的描繪和形象的比喻,贊美了趙子龍作為一位英勇善戰(zhàn)、忠誠無畏的將領(lǐng)的卓越事跡和崇高精神。他的英勇和忠誠不僅贏得了歷史的贊譽,也深深烙印在人們的心中。

(流水)流水孤村桃杏芳,冉冉云嵐護桃源。儼然屋舍三五群,秦人閑閑水云間。

這是一首描繪鄉(xiāng)村美景與閑適生活的詩句,充滿了詩意和畫意。以下是對這首詩的解讀:

“流水孤村桃杏芳”:首句以“流水”起興,勾勒出一個寧靜的鄉(xiāng)村景象。孤村旁,流水潺潺,桃杏芬芳,花香四溢,展現(xiàn)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日畫面。

“冉冉云嵐護桃源”:第二句進一步描繪了這個鄉(xiāng)村的仙境般美景。云嵐繚繞,仿佛守護著這片桃源,使得整個鄉(xiāng)村更添一份神秘與幽靜。

“儼然屋舍三五群”:第三句將視線從自然風光轉(zhuǎn)向鄉(xiāng)村的建筑。屋舍錯落有致,三五成群,顯得井然有序,又充滿生活氣息。

“秦人閑閑水云間”:最后一句點出了鄉(xiāng)村居民的生活狀態(tài)。他們像古代的秦人一樣,悠閑地生活在水云之間,享受著這份寧靜與美好。

整首詩以生動的筆觸描繪了一個充滿生機與閑適的鄉(xiāng)村景象,既有自然風光的美麗,又有鄉(xiāng)村生活的寧靜與和諧。詩人通過對這個鄉(xiāng)村的描繪,表達了對鄉(xiāng)村生活的向往和贊美之情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488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034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327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554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jié)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337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83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nèi)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75評論 3 43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cè)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14評論 0 28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8,625評論 1 332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nèi)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55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37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nèi)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44評論 5 3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zhì)發(fā)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73評論 3 34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62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15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43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699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