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
一位想探索新知的人,騎上他的自行車,穿越鄉村,找到一條他并不認識的新路。
這條新路上沒有路標,他只能依靠自己的眼睛所觀察到的,雙腳踩踏自行車摸索著前行。追求新知的向往推動著他繼續努力前行。以往只是直覺驅使著他,而現在這種直覺變成了堅定的愿望。
路的盡頭是一條寬闊的河流,他下了自行車。他知道,假如他繼續前行,就必須拋開這一邊岸上的一切,他就會失去這些實在和確定的所有。他必須讓更大的力量來引導自己,他必須完全地臣服于這股力量。他躊躇不決,接著,他開始后退。
在回家的路上,他領悟到,他不僅對真正能夠幫助到別人的知識了解甚少,而且,他也存在著很多困難去教授這些有限的知識。
于是,他回想起自己以往常常有這種同樣的感受:他就如同一個騎著自行車的人,尾隨著他前面的另一輛自行車,前面那輛自行車的擋泥板在咔嗒咔嗒地作響,他試圖趕上前面騎車的人,并對著他大聲叫喊:“喂,你的擋泥板快掉下來了!它在咔嗒咔嗒地響!”
前面的人答道:“你在說什么?”
他又重復了一遍:“你的擋泥板快掉下來了!它在咔嗒咔嗒地響!”
那人回答:“我聽不見你在說什么!我的擋泥板在咔嗒咔嗒地響!”
這時,他意識到:“我一定還有些不明白的道理。”他剎下車,然后,轉身前行。
過了不久,他遇到了一位大師。他問這位大師:“你是怎么幫助那些來找你求助的人的?這些人來詢求幫助,而你,往往對他們所需要的東西,了解甚少。但是,在征求你的意見之后,他們的感覺都會好很多。”
大師回答道:“當一個人在路途中停止,不想再繼續前進的時候,并不是因為他缺乏學問和覺知,他需要的是勇氣,但他卻尋找安全。在沒有任何選擇的唯一路途上,他卻尋找自由。他其實只是在兜圈子。”
“一個助人者能看透假象和幻象,并能抵御它們的考驗。他必須找到中心,并歸于中心,如同迎風張帆的舵手,靜靜地等待確切和有行動力的言辭呈現。那么,當人們來找他尋求幫助時,來訪者就能夠在中心-—自己應該到達之處,與助人者相遇。呈現的言辭對助人者和來訪者雙方來說,都是答案。因為,雙方都是接受者。”
最后,大師說道:“中心即是圓滿之處。”
伯特?海靈格《愛的序位》
看過n遍這個故事,今天有新的領悟。中心,不是愿景,不是目標,不是道。每個人、每個系統都是圍繞他們的中心旋轉、活著,沒有中心就沒有一切。找到中心,則一切皆可做,所做一切都有意義,充滿力量;失卻中心,就如浮萍浪梗,無根無依隨風飄蕩。你,找到自己的中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