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作者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作者全名叫米蘭·昆德拉,1929年出生在捷克的一個藝術家庭。他從小學習鋼琴和音樂理論,一方面他學習古典音樂不可避免地受到“二戰(zhàn)”占領國德國的影響,另一方面,他又有著極其強烈的捷克本土意識。我們看他的創(chuàng)作軌跡,延續(xù)了詩人、劇作家、短篇小說家到長篇小說家的脈絡,1967年他的首部長篇小說《玩笑》出版,獲得了世界級的聲譽?!恫荒艹惺艿纳p》是他的第六本長篇小說,寫于1984年。這是他在冷戰(zhàn)時代創(chuàng)作的最后一部小說。1975年以后,昆德拉移民到法國,至今都用法語創(chuàng)作。如今他已經(jīng)88歲高齡了。
關于本書
小說采用了古典音樂中的四重奏形式,有四個主要人物,他們的生命彼此獨立又交織,畫家薩比娜、醫(yī)生托馬斯、托馬斯的妻子特蕾莎以及學者弗朗茨,分別代表了從輕盈到沉重的四種生命形態(tài)。面對“布拉格之春”前后的歷史動蕩和生活中的媚俗,他們都做出了各自的理解與選擇,托馬斯夫婦在找到生命中真正的幸福后不久因車禍去世,弗朗茨在一次充滿媚俗色彩的鬧劇中死于非命,只有薩比娜懷著一顆高傲的心浪跡天涯。
核心內(nèi)容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是后現(xiàn)代文學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它的身上流淌著中歐文學的思辨?zhèn)鹘y(tǒng)、非常歷史時期的禁忌與冒險,對生命本質(zhì)的深刻思考,以及作家昆德拉本人極其耀眼的文學才華。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作家和作品,人們才能夠?qū)τ跉v史有更加立體和復雜的理解,才能對其背景下的生命有更加深刻的體認。昆德拉創(chuàng)造的文體也具有非常高的辨識度,在技術上開發(fā)了一條新的道路,對于此后的文學發(fā)展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