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痛讓宗主國 ?袁為替罪羊
平定壬午之亂,挫敗甲申政變,袁世凱以他的睿智果決使大清在朝鮮占得上風。然而日俄美三方勢力亦角逐于此,如何在保證大清利益前提下搞好各國平衡實在是個難題,因為當時的清朝沒有實力可以憑借。
開化黨被鎮(zhèn)壓后,日本首先發(fā)難了。日本一邊向朝鮮增兵,一邊向清廷抗議,指責袁世凱妄啟釁端,應對甲申事件負責。斯時中法戰(zhàn)事正酣,清廷不敢多方樹敵,只能應日方要求,派調(diào)查組入朝。特使吳大澂尚未調(diào)查就打算把屎盆子都扣在袁世凱頭上。1884年11月特使到達朝鮮后,力勸李熙對日本要忍忍忍,并命令袁世凱把駐守王宮的軍隊悉數(shù)調(diào)回本營。
日本見狀態(tài)度更趨強硬,日本公使井上馨竟然率日兵1000多人進駐西門外京畿道,另帶衛(wèi)隊200人入宮,用武力逼迫李熙就范。然而朝鮮是大清的藩屬,無關(guān)稅和外交權(quán),要談只有找大清,于是中日最終于1885年4月訂立《天津條約》,大致內(nèi)容是兩國在四個月內(nèi)都把軍隊撤出朝鮮,都不能再派人訓練朝軍,遇有重大事件,中日兩國派兵赴朝應先互相照會。此條約使清廷自認朝鮮不是中國的屬國,且日本取得和中國同等地位。
平亂英雄袁世凱此時為千夫所指,灰溜溜的回國配合調(diào)查。此前,袁世凱曾多次上書北洋大臣認為朝鮮國王昏聵必致國家大亂,如朝廷選派一個監(jiān)國代朝鮮國王執(zhí)掌政柄,或可穩(wěn)住局面,可是李鴻章為國內(nèi)事情都忙得焦頭爛額,那能在騰出手來顧及朝鮮?回國后的袁世凱備受冷落,只得以嗣母生病為由,請假兩個月回鄉(xiāng)探視。
雖然清廷無奈放棄朝鮮這塊大番薯,可人家朝鮮還一往情深哪,鑒于袁世凱在朝練兵的效果,朝政府還想再接再厲增兵三個營,于是請求北洋大臣仍派袁世凱前往練兵,清廷回話死了這條心吧,老袁請假回家了。
二、護遣大院君 挫敗俄國謀
總體而言清廷對朝政策是前后失踞的,壬午之變清政府力挺閔妃而幽閉大院君,閔妃由親日到全面親華。但是甲申后竟又出昏招,決定釋放大院君回朝鮮。此舉既不能挽回大院君對清廷押禁數(shù)年的憤恨,又將給閔妃送去一個政敵,這樣一件得罪人的事又交給了袁世凱。
1885年夏,清軍由朝鮮撤軍后駐戍旅順,北洋大臣護送大院君回朝鮮的計劃醞釀成熟,決定派水軍提督丁汝昌和總兵黃金志等人率領(lǐng)水陸兩軍押送,但是此舉導致流言四起,說會導致清軍再次返朝,日本也對清廷發(fā)出質(zhì)詢。李鴻章斟酌再三,決定讓袁世凱為護送專使完成使命。
8月19日袁世凱和大院君由大沽上船,分乘兵船兩艘,于25日日抵達朝鮮的仁川。
閔妃果然很憤怒,她逼迫李熙國王不要派官員前去迎接,當然國王也不能去見老爸。袁世凱差點被晾成了干兒。老袁可不是好惹的,他在中國行館下榻后,一面分別照會各國兵船和領(lǐng)事,一面給朝鮮施加壓力,指責國王無禮,竟不來迎接自己的老爸。次日,朝鮮只好派官吏和內(nèi)侍前來侍候。27日,袁世凱和大院君抵達漢城,國王迫于壓力在宮廷南門迎接,袁世凱終于在忐忑中完成了任務。
朝鮮剛消停了一陣兒,俄國又攪進來了,俄駐朝公使威巴示好表態(tài),中國保護不了你,我們俄國來啊,我們幫你練兵,條件是朝鮮答應陸路通商。俄國公使不好意思出面,就聘請了前中國稅務司的雇員德國人穆麟德。袁世凱聞訊后,立刻向朝鮮國王施壓袁抵韓后洞悉其情,驅(qū)逐了朝秦暮楚的穆麟德,俄國插手朝鮮的陰謀中斷。
袁世凱回天津復命大受李鴻章賞識,保奏請袁世凱以道員升任駐朝商務委員,賞加三品銜,全面負責駐朝鮮交涉通商事宜。1885年10月袁世凱赴朝履新,此時朝鮮政局受到俄國影響,情勢更為復雜。朝鮮內(nèi)部的親俄派金嘉鎮(zhèn)、鄭秦夏等人屢次游說朝鮮國王,沒有主見的李熙被他們說動。金嘉鎮(zhèn)等人私通俄國,甘愿受俄國保護,愿意簽約使俄國在朝鮮和中國地位一樣。清廷獲悉,令北洋大臣飭令袁世凱調(diào)查。
袁世凱獲悉朝鮮有秘密文件送至俄國以求保護,于是召見朝鮮諸大臣到袁辦公處詢問。朝鮮大臣驚慌失措地向李熙和閔妃稟告,這兩口子也嚇傻了,大清還是得罪不得的。于是馬上派出兩撥議政大臣到袁世凱那里請罪,說跟俄國聯(lián)絡的事朝廷壓根不知道小人造謠生事,還下令逮捕了親俄分子金嘉鎮(zhèn)等人治罪,而俄國公使威巴也只好夾起尾巴,死活不承認俄朝密約的事兒。袁世凱長長地出了一口氣。
三、阻朝臣赴美 ?勸閔妃親清
袁世凱前門驅(qū)狼后門進虎,俄國剛剛退出,美國又乘機而入,1887年美國人福久和朝鮮大臣洪英植等策劃朝鮮自主。袁世凱玩兒了一招非暴力不合作,托病趕赴仁川,表示沉默抗議。李熙國王惶恐不安,趕快派人到仁川慰問,并照會美國公使把福久打發(fā)回國。
可是朝鮮的親美派閔妃族兄閔詠翊忽悠朝鮮國王,說中國最害怕歐美各國,如果朝鮮能直接與歐美各國往來,中國必然不敢強迫朝鮮。朝鮮國王壯了膽,于是派使臣去歐美考察。袁世凱知道這都是閔詠翊在背后搞鬼,于是迅速的抓捕了這個家伙,同時指責朝鮮沒有外交自主權(quán),不能直接派使臣。朝鮮踢皮球,說使者已經(jīng)啟程了。袁世凱說我很生氣,后果很嚴重,要求朝鮮盡速召回特使,并派大員至中國謝罪。朝鮮政府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不理會袁世凱。
袁世凱只能退而求其次,要求朝鮮的特使到達出使國時,先赴中國公使館報到,由中國公使陪同訪問,朝鮮方面依然置之不理。
袁世凱感覺朝鮮越來越難控制,于是上書李鴻章提出了兩條方案:上策是把朝鮮變成中國的一個行省。下策是把水攪渾,讓各國共同管理朝鮮。李鴻章竟也迫于國力日衰現(xiàn)狀,不置可否。
朝鮮見清政府自顧不暇,更是加速了蛻變過程。以前清朝控制著朝鮮的關(guān)稅和外交權(quán),現(xiàn)在朝鮮不僅公然派大使赴歐美,還準備以關(guān)稅作押向列強借款,公然挑戰(zhàn)中國宗主權(quán)。此后李熙國王又遭受民變威脅為由,邀請俄法美日四國的軍隊入宮保護,這一舉措簡直是給清朝政府嚴重的打擊。袁世凱一方面請北洋大臣鄭重詰責李熙,一方面敦促親華派官員進宮勸阻。他知道朝鮮的實際控制者是閔妃,于是托閔妃的救命恩人洪在義勸閔妃千萬不要親美,缺貸款清政府可以借給你,千萬不要抵押關(guān)稅,閔妃勉強同意。
四、中日共出兵 ?黯然離朝鮮
1892年俄日雙管齊下,打算在朝鮮搞事情,俄國要計劃鋪設從海參崴到朝鮮元山的跨國鐵路,日本人要包辦由釜山至京城的電線。唐紹儀反對得很激烈,袁世凱堅持朝鮮電政是中國主權(quán),不可以分割,最終使俄、日打算落空。可是朝鮮國庫空虛,急需要貸款。袁世凱乃命駐朝的粵商同泰順承辦借款20余萬給朝鮮,由朝鮮關(guān)稅中分年償還本利,禁止朝鮮再以關(guān)稅去抵押其他債款。
剛解決完朝鮮的經(jīng)濟問題,東學黨起義又爆發(fā)了。起義軍所向披靡,朝鮮政府束手無策,只得求救于袁世凱,可是依照中日條約,需要邀日本共同出兵。于是兩國都派兵入駐朝鮮,東學黨起義很快失敗,不過日本軍隊卻賴在朝鮮不走,軍隊總數(shù)超過了入朝清軍。袁世凱看出日本別有用心,于是親自會晤日本公使大鳥,建議兩國同時撤兵。這只大鳥虛與委蛇,借故拖延,日本在朝軍隊不撤反增。李鴻章求俄國等國調(diào)停,也沒有任何成效。
此時身在朝鮮的袁世凱也是進退維谷,只能苦守工作崗位,對朝廷還得保持高姿態(tài),他致電北洋大臣說:“倘若朝廷決定對日作戰(zhàn),則請先撤回在韓的使署人員,世凱以一身報國,無所恇畏,但恐有辱使命,有損國威。”
其實袁世凱的內(nèi)心也充滿了恐懼。先是東學黨人要暗殺他,使他不敢出使館大門一步,使館內(nèi)柴米油鹽都缺乏,許多職員逃走。接著就是大院君要報被騙之仇,公然派兵架大炮對準袁世凱的辦公室。袁世凱只得輾轉(zhuǎn)托人,告知李鴻章自己的危險情形。此時日軍已攻占了朝鮮首都漢城,并脅迫朝鮮國王發(fā)表聲明:宣布朝鮮獨立,不承認朝鮮是大清屬國,廢除中朝之間的一切條約。
李鴻章終于決定電告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召袁世凱下旗歸國。1894年6月15日袁世凱終于黯然離開他經(jīng)營了12年的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