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寫給熱愛自然的你:
?你有多久,
?沒有聞過青草的氣息?
?你有多久,
?沒有端詳過樹木的輪廓?
?你有多久,
?沒有像今天這樣,走到戶外,
?和許多認識的、不認識的人一起,感受陽光的明媚和溫暖?
? ?今天我們相聚在這里,共同體驗的是一項古老的技能和工藝——草木染。
? ?草木染,亦稱植物染,是采用天然植物、中藥材、花卉、蔬菜、茶葉等制成染料,為織物染色這樣一個過程。
? ?其中藍染、扎染、蠟染、藍印花布等均屬此類,草木染在我國已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它還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到上世紀七十年代,隨著西方化學染的傳入和擴張,草木染在我國已近失傳。
?值得慶幸的是,近些年傳統又在回歸,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化學染料當道的今天,重拾草木染,以包包、圍巾、服飾、家居用品……等不同的載體搭配不同的色調,既是創新,也是一種復興。他們越來越愛草木染制的手工藝品,他們相信這些是自然的恩賜,更是帶有人體溫度的“信物”。
一、植物染料的常見種類及顏色
? ?草木染所有染料都來自自然,仿佛能令織物呈現四季的顏色,即使在清洗的過程中會略有掉色,但絲毫不影響她散發出的安祥氣息和草木的芬芳。
? 不僅野外的各種植物根徑可以做染料,綠茶、紅茶、烏龍茶、普洱茶都可以作為染料。還有水果也可以是染材,如樹莓,石榴,車厘子等。部分蔬菜可以用作染料,有些不是食用部分,如絲瓜葉、洋蔥皮等都可以做原料。
? ?我們今天所使用的是兩種比較常用的染材,桅果和蘇木。
二、草木染的染色的對象
? ?草木染的材質以天然的絲綢、棉、麻、羊毛最為理想,其中絲綢最易上色,次之為純棉材質,現代的化纖布料,絳倫,氨倫,晴倫之類的面料有一些可以進行草木染,但染色和固色效果普遍不佳。
? ?除了各種織物外,還可以用草木染給木頭、皮革、紙張、干花的素材進行染色。
? 當然不是所有的色素都可以輕易地染著在纖維上,這時需要用到媒染劑。常見的媒染劑有明礬石、綠礬石、草木灰、石灰、鐵銹水、醋等等。
? ?當我們地扎好的布料放入提取好的染液中進行染色,然后再加入媒染劑進行媒染,色彩就會慢慢進入到布纖維中。有些媒染劑除了有“發色效果”之外,還具有相當程度的“固色作用”。
三、草木染的實用價值:
? 學會草木染之后,至少有一點是比較實用的,比如顏色不再喜歡但品質和款式都還很喜歡的舊衣物,在經過重新染色后又會煥發出新的光彩。
? ?但其實草木染在生活中的用途已遠不止于此。
服裝
飾品
桌旗/鼠標墊
包包
靠墊
圍巾
? ?在手工傳承者手中,植物的美,不再是陽春白雪的虛無縹緲,它們的美散發著人間煙火的氣息,滲入到我們的衣食住行,尋常生息的角角落落。
四、草木染的優勢:
? 與化學染相比,草木染的優勢在于:
其一,可自然降解。取材自然,最終染材提取染料后的廢棄物又回歸自然。
其二,健康身心。染料成分含有纖維素、維生素、花青素等多糖類,對人體有保護作用,更能帶來心理上的愉悅感。
其三,防蟲抗菌。沾染植物生命的力量,讓蛀蟲敬而遠之,并有抗菌殺菌的作用。
再者,草木染有生命的靈氣,呈色舒緩,色形自然。
五、草木染的基本流程:
? ?其實染色過程很簡單,植物染材放到盛有水的鍋中,加熱。經過一段時間之后,植物里的色素就被煮出來了,將其中的雜質過濾掉,剩下的汁液就是萃取好的染液了。將待染的織物放入染液中浸泡加熱即是進行染色,這個浸泡加熱的時間越長,織物的顏色也就越深。
為了得到更豐富的層次和變化,在染色之前,我們要用各種工具對織物進行扎制。
? 扎染的方法多種多樣,任何身邊小物都可利用起來做道具,即使胡亂綁扎一番,染后拆開的效果也十分驚人。
? 所以,只管盡情地發揮你的創意吧,你本來就是藝術家。
? 在這里只教大家幾種基本的扎制方法。
? 草木染需要時間,并且我們在整個創作中只參與前半部分,后續部分則完全交給時間和天意,讓水、溫度、染料、織物、天氣等因素共同作用,在草木染手作中,永遠有著不期而遇的驚喜,這就是人與自然的合作。
?當扎好的布染上顏色,再慢慢解開每一個結——每一朵獨一無二的花,都是草木本身帶來的驚喜。
? ?除了今天我們所學習的蘇木紅,桅果黃,以及他們通過不同媒染劑使用而產生的色彩變化, ? ? 在草木染里,還有一種比較非常受歡迎的藍染。
? ?藍染所用到的草木,叫蓼藍。
? 那是一種一年生的植物,特別喜歡潮濕的土質,河邊就成了它極佳的生長地。
? ?古代人穿著羅裙到溪邊取水,不小心折斷了幾枝蓼藍的莖葉,莖葉處流出的液體蹭到了衣服上,不久羅裙那一角變成了好看的藍色,輕易不能洗掉。于是人們受到啟發,他們采下蓼藍的葉,獲得藍色的染料。
? ?聽說現而今在一些偏遠的種著成片蓼藍的地方,還保有這樣的一種傳統:
? ?成年的男女一旦定親后,男子種棉花,女子種蓼藍。秋后,棉花收成了,交給女方,她們用藍色的汁液,把棉布漂染成深藍,做成嫁妝。
? ?這樣的愛情表達,沒有山盟海誓,只有草木染,因為他們相信草木最堅韌,最不會移情。
? 那些染了色的棉布,隨時間會由深轉淡、由濃烈歸于清淺,但這不恰好代表鉛華漸去的人生么?
? 對一件草木染制的物件而言,如果把從染色到成為某人的貼身之物視作是它的完整旅程,它的顏色便是先由淺至深,再由深回淺的一場輪回,這種堅韌的感覺,如同我們正在經歷的人生——從熱烈激昂,到平和清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