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搶占市場先機、為了率先成為共享單車領域的“滴滴”,共享單車現在引發了讓我們似曾相識的一幕當年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的競爭模式——借助于資本方的力量,用砸錢、補貼等競爭手段來打擊對手、清掃障礙。但是問題來了碰到像剛剛過去的清明這樣的假期,畢竟城市內可游玩的景點就那么多,必然導致共享單車的集中出行,這樣就成了導致公共交通混亂的定時炸彈。
最近隨著共享單車負面新聞的頻發。清明小長假期間,數萬輛共享單車把深圳灣公園擠爆為共享單車負面新聞再增一個案例。人行道與自行車道都成為了共享單車的停車場,讓出行的游客在濱海觀光道上“寸步難行”,最后不得不由深圳市公園管理中心緊急出面發出公告,4月4日當天全面禁止共享單車進入深圳灣公園。
這種現象并非只有深圳灣公園出現,與此次同時國內很多景點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在杭州西湖,由于人行道自行車道車多人多,有些人甚至大搖大擺地將共享單車騎到機動車道上,造成嚴重的交通混亂不說,安全也成為一大問題。
如果這樣下去,假期+免費的形式或許將成為讓共享單車形象掃地的最后一根稻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