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剛看完兩本書,一本書是都梁的《血色浪漫》,一本是路遙的《人生》。
這兩部作品都是年代故事,都被拍成了火爆的影視作品。(收視率第一正在熱播的電視劇《人生之路》由《人生》改編。)
兩個小說一起看,引發了我很多感慨。
02
看電視劇版的《血色浪漫》時,我才20歲,正上大學。
那時的我很喜歡鐘躍民這個人物。
喜歡他桀驁不馴,灑脫不羈的性格。
鐘躍民經歷豐富,大起大落,少年時當過頑主混混;知青插隊時要過飯;后來當兵,立下赫赫戰功;轉業后,擺攤賣煎餅;后來又去大公司干管理,職場如日中天之時,因經濟問題坐了牢;出獄后,自主創業,不但東山再起,還給淪為下崗職工的知青兄弟們提供了就業崗位……
作家創作人物,講究人設。
鐘躍民的人設特別之處就在于:他把每一次人生的困境,都看做是新奇的體驗,哪怕是去要飯,他也覺得很有意思,就算是坐牢,也要在牢獄里闖出一片天。遇到再大的災難,也不會抱怨,永遠都是那么混不吝地笑對人生。
他把金錢和功名利祿看得很淡;他追求的,是一種在路上的感覺。
這種詩意的性格,在二十歲的我來看,簡直是太浪漫了。
我是個女人,但我也向往鐘躍民式的灑脫;也希望,走出大學校門時,能懷著鐘躍民式的灑脫,闖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
然而,十幾年過后,當經歷過生活的種種磨難,再次讀《血色浪漫》原著,我的感受卻大不相同了。
我依然欣賞鐘躍民式的人生態度,那我意識到,鐘躍民式的浪漫對我來說,只是個童話。
因為,鐘躍民的瀟灑、不羈,很大程度是源于他的出身
——他出身高干家庭,從小衣食無憂;不僅出身好,還長相英俊,體格健壯,智商超高,有天生的幽默感。
這樣一個完美人設,根本就是霸總文學男主的頂配!
一個如此有實力又有背景的完人,當然是男人欽佩,女人愛慕;也自然可以在每次競爭中都輕松地脫穎而出。
他的每一次困境,總有貴人相助
——才當知青一年,父親的老戰友就把他安排進了部隊;賣煎餅時,為了利用其父的人脈,高干子弟好友直接在大企業為他安排了要職部門的領導崗位;坐牢時,有錢的女朋友花50萬替他減刑;開飯店時,高干子弟朋友們都來捧場,連收保護費黑社會都不敢在他店里造次……
所以,同樣是跌落谷底,底層的弟子們感到前途飄渺,一片昏暗;鐘躍民卻可以灑脫地把每一段苦難都看做特別的經歷。
從小到大,沒有人看不起他,他也從未體會過底層人面對命運不公的不甘。
每次被打倒,他也總能靠著人脈,再次趴起。
可是,那些出身不好的人呢?
——小說中,身強力壯出身貧農的李逵勇,為了養活老少一大家,年紀輕輕就得重病累死了;當兵期間,技術過硬的寧偉,因為一次算不上是錯誤的錯誤被清退回家,從此命運被改寫,最后竟成了殺人犯;和他同時期插隊的農村知青們,后來大多都淪為了下崗職工,干著最累的體力活……
是他們不夠優秀,不夠努力嗎?
他們從未停止奮斗,可往往一次小小的失誤,甚至沒有個人錯誤,只是被時代夾裹,就被打入了萬劫不復的境遇。
底層人背負太多,沒有助力,舉步維艱。
他們哪里有資本桀驁不馴,自由不羈?
又怎么能苛求他們活出鐘躍民式的輕靈瀟灑?
反觀和鐘躍民一樣的高干子女們,都輕輕松松在社會上混得有頭有臉——周曉白當上了軍醫院長,袁軍當了部隊首長,張海洋是刑警隊長,李援朝是企業老總……
只要不出什么大錯,未來,可以想見,他們和他們的子女會繼續占有社會最好的資源。
作者都梁也是高干子弟出身,難能可貴的是,在創作中,他并不是只為高干子弟代言,他沒有回避社會的差距和不公平。書中也有很多對于公平和特權的反思。
對那些命運坎坷的底層配角,他的筆觸也抱有極大的同情。
03
如果說《血色浪漫》是由高干子弟書寫的高干子弟們的風花雪月史;那么,《人生》則是底層奮斗者書寫的底層子弟們的真實人生。
如果了解過路遙的生平,就會知道,《人生》幾乎是路遙和他好友海波的真實經歷。
像高加林一樣,路遙也出生在貧困的陜北農村,上學時,他幾乎是所有學生中最窮的,還因為鄉下口音被嘲笑和孤立。為了讓人看得起,路遙拼命讀書看報,力求做到談吐不俗,后來,憑借個人魅力,才在學校有了一席之地。
路遙也曾被巧珍似的鄉下女子表白過,也曾被黃亞萍式的高干子女拋棄過。
而一邊當民辦教師一邊寫作,以及去縣城掏糞的情節,則是他發小海波的真實經歷。
像高加林一樣,路遙也心氣很高,自尊心很強。
他總想證明自己,尤其是向那個拋棄他的高干子弟女孩(他的初戀)證明,他要讓那些看不起他的人都知道,他并非俗類!
沒有任何背景的他,只能靠一只筆改命。
路遙曾說過,每寫完一部作品就像脫了一層皮。
因為他對待寫作,除了被高尚的情操和責任感支配,還有著極強的目的性和功利性,那就是
——要靠作品獲獎!要出名!要在文學界占有一席之地!
筆下的每一個字,都是他向命運牢籠投射出的子彈!
為了寫好《平凡的世界》,他花了七年的時間做調研;為了讓作品能有個好前途,寫作之前,他還研究國家政策,很功利地主題先行地確定一個“上級”喜歡的題材;寫作時,則把自己關在牢房似的小屋里,抽煙、熬夜,苦行僧似的熬過一天又一天。
靠著這樣嘔心瀝血的奮斗,他終于成功了。
《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成了文學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然而,寫完《平凡的世界》不久,路遙就患上了嚴重的肝硬化。
實際上,寫《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時,他就出現了吐血暈倒的情況,他是靠著常人難以想象的頑強毅力完成了作品!
這是他用全部心血和生命凝結的作品!
1992年,年僅42歲的路遙,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這個不甘命運的農村孩子,終于向世界證明了自己,實現了遠大的抱負,可為了這一切,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小說《人生》很感人,但真實的路遙人生,更讓人覺得沉重和心痛!
是的,平凡人的奮斗與“灑脫不羈”無關
——“沉重”、“壓抑”、“堅守”、“痛苦”,甚至還有短暫的“沉淪”和“彷徨”,這些負面詞匯才是平凡人掙脫命運牢籠的真實寫照!
所以,不要嘲笑高加林面對愛情時的功利。
被初戀高干女拋棄后,雖然極其痛苦,但路遙決定,再找對象還是要找知青女
——因為找了農村女子,就不能供他上大學。
是的,這樣的情節寫在書里不夠美好,但這就是真實人性的一面。
底層人沒有那么多選擇權,占了一頭,就得放棄另一頭。
而《人生》之所以成為經典,也正在于路遙勇敢地揭示了人生的困境、人性的現實和無奈。
嚴肅文學旨在揭露生活的殘酷,而流行文學旨在滿足人們對美好的想象。
從這個角度說,但《血色浪漫》應歸于流行文學,而《人生》則是當之無愧的嚴肅文學。
行文至此,已熱淚盈眶。
平凡人的奮斗,注定了姿態不夠輕靈,不夠灑脫,甚至夾裹著實現和功利的考量,但那種永不言棄的抗爭精神卻是命運最動人的篇章!
致敬!
向路遙,向每一個在平凡路上奮斗不息的高加林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