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設計了一節課《反饋研習社》。周三下午第4節課千里迢迢爬樓到英才6班,摸摸兜,忘帶U盤了。于是利用黑板發揮了一下,效果更自由。
在黑板上畫了一個故事。畫完以后,一邊復盤,一邊分析。澄清了講完了反饋的步驟、要點、注意事項。
到了練習環節,我邀請同學們對同桌進行一個反饋練習,或者正向信息,或者棘手信息,一片沉默。(其實我在這里可以再等等)
我知道這很突然,也有難度。
為了檢驗教學效果,我找了一個臺階。
“這樣吧,心理老師也是很需要反饋的。關于今天這節課,我把自己貢獻出來,并且正式授權,請大家給我一些”基于觀察、事實細節的反饋“。
今天的40分鐘里,你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建議、困惑、感悟……如果好,好在哪里,如果需要改進,哪個細節需要注意。
我:我先給自己一個反饋。“王老師,你今天從頭到尾都在講臺上走來走去,感覺你和同學們有些疏遠。請你下一次,走到同學中間去,走動范圍更大一點,可以嗎?
接下來的反饋練習,以點名的形式進行。
心理委員:老師,我覺得你忘性很大。
我:這是什么?
生:評價。
我:基于什么樣的觀察呢?
生:上一次你來上課把U盤落我們班了,是我給你送去的。今天你徹底忘拿了。
我:這個我完全同意。
生2:當我們提出想看電影的時候,你提供了兩個選項。我覺得你能尊重學生的意見。
生3:我覺得你聲音很小,坐在最后一排聽不清,建議老師下一次用話筒。
我:抱歉,我沒有用話筒,是因為覺得它太刺耳。我的嗓子穿透力不行,連排課時更受不了。關于我的聲音小,大家有什么解決辦法嗎?
有學生說:可以挪位置呀。
生4:今天雖然沒有課件啊,但是老師有板書,而且有板書更清晰,一目了然。
生5:老師講課挺有邏輯、有層次的。(我應該追問一下,請她多說一點,今天的邏輯和層次是什么?)
生6:你跟學生的互動挺多的,今天的氣氛很好。
生7:老師的表情很豐富。
一個男生說:我今天學會了給別人提建議時,要以對方的接受度為目的,知道了怎樣委婉。-----看到、聽到是反饋,學到、感受到的也是重要反饋!
……
這節課是我在英才上課以來,學生最為配合的一次。
丟掉課件,教師可以打破原有設計,和學生互動更靈活,能充分發揮板書的作用:呈現重點和邏輯關系。
這節課還有個小小突破。因為延誤了一點點時間,我以熙娟老師附體的方式結束:”對不起大家,耽誤大家時間了哈,祝大家干飯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