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adam與女主eva在一起十年,最后兩人還是分道揚鑣了。77次是什么概念呢?原諒一個人77次,也就意味著對他失望了77次。一個女孩究竟要失望多少次,才會下定決心離開一個人?
1、
第一次adam在約會中遲到,eva在電影院里記下了他的第一次過錯;而后一發不可收拾,有了第一次的記錄,就有第二次,第三次。eva會向adam大發脾氣,說出自己的不滿,而adam也會主動道歉,但他們從未揪著一件事情,找出解決方法,化解兩個人的心結。
在一段感情中,兩個人在一起最重要的就是“溝通”二字。有什么事咱不能當著面一下子罵個夠,然后愉快的和好嗎?偏要在犯個錯后,偷偷記在本子上,然后用沉默告訴他:“我對你很失望”,如果能用意念表達一個人的不滿,那么這個社會早就一片清靜了。不溝通的感情就像埋下一個定時炸彈一樣,一旦炸了,做什么都無濟于事。
2、
戀愛中的男生大多都好像一個感情白癡,如果你不明說,他就不知道,如果你讓他自己猜,結果只能把自己氣個半死。就像微博上曾經說的那樣:“我叫男朋友去收衣服,結果他真的只收了衣服,而沒有收褲子”。
Eva總是叫adam成熟一點,務實一點,于是在生日的時候,adam送了eva一個T的云盤。看到這其實我們都要罵爹罵娘了吧,但是eva沒有啊,eva賠著笑臉,告訴你我很開心。不高興了不說,不滿意了不說,那我知道你想要什么嗎?兩個人在一起感情越深,都是互相了解及改變的結果,你不說,我不改,就永遠只能是這樣的狀態。這樣的感情只能在年限上找到安慰,可一談到更深入的情感,就拜拜了。
3、
愛是一個人的事情,愛情是兩個人相互的事情。愛一個人是一種付出,這種付出是不以任何結果為目的的,是一種不保留。被愛的人是個單獨的個體,也存在愛與不愛、是否付出的權利。你愛一個人,對方沒有必須對你的所作所為做出回應和回報,更不要試圖在戀愛關系中,以自己的標準,去約束另一半。
在一起十年,eva一直在感情里扮演著“懂事”的角色,她讓adam不要讓他爸爸生氣,不要放棄律師行業,不要出去跟朋友鬼混到三更半夜。但從劇中看,我們很明白eva與adam就不是一個家庭環境下長大的人,他們其實有著不同的價值觀和朋友圈。Eva想方設法的想讓adam長大,讓他對自己負責,再對他們的以后負責。但是eva卻從沒想過,她其實已經在兩性關系中已經扮演了“導演”的角色,她在試圖把adam變成她想要的老公,而adam卻還沒想要為她這樣做。
4、
我們應該說,在一起十年,一對男女還未走進婚姻殿堂,是因為還不夠愛嗎?其實不是,只不過是兩個人沒找到最終能讓彼此滿意的基點,又或者可以說,是沒達到eva滿意的現狀。adam也會為了eva去做自己從未做過的事,會在兩人大吵時,事先認錯回頭尋找eva。其實adam一直在改變,但是eva卻一直沉浸在“這個男的太不成熟不足以我交付終生”的漩渦里,自顧自地一次又一次的記錄失望后,甚至自己自作主張去做了流產,我們不該說,在這段感情里,eva也是很差勁的人嗎?
5、
女生始終學不會如何分手,才能讓自己完全脫身。電影里很經典的總結是:“當原諒已經成為習慣,你還會繼續嗎?”當然不啊!十年對于一段感情來說,難道還不足以看出兩個人是否合適嗎?難道往后的日子還需要在無止境的原諒下去生活嗎?十年的時間,足夠把一個設計白癡,變成設計領域的專業人士;足夠把一個胖子,變成一個身材姣好的女神。而十年,兩人從飲食起居都已經足夠了解,卻不能完全的在情感與解決矛盾上找到一個中立的點,或許是adam的愛還是過于稚嫩,而eva對于擁有如此殷實家境的adam難以放棄,所以才造就了這個十年的悲劇吧。
6、
或許感情里,他們早就習慣這樣的設定,我鞭策著你變成我想要的樣子,而我配合著你變成你想要的樣子。但這最終,都不是愛情的樣子。就像大多數感情說的那樣:“攢夠了失望,就可以離開了。”希望所有在愛的人,在愛的時候,不要一昧的被付出,也不要互相猜忌對方的心思。大把的心事在合適的條件與場景下,一托而出,倘若能夠互相理解,便是感情升溫,倘若吵鬧加劇,不如好聚好散。因為,“其實感情最怕的就是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