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問,早早做了規劃之后,會否被貼上標簽并被束縛。
首先,規劃是好的、有利的。它象一個GPS,引導我們向前,一是保證方向;二是在無形的時間格里填入行動(活動)內容,框住時間,有效利用時間。
其次,規劃是活的,是動態管理的。我們需要時刻保持警覺。一旦規劃反過來束縛了我們的思想、身體和行動,我們需要反思規劃是否合理、適時調整。
再則,貼標簽不見得是壞事,要看貼的啥標簽。貼上一個積極正向、充滿夢想和希望的標簽,不見得是壞事。而且標簽可以是一段時間一段時間。
比如,在人類圖中,我的人生角色是3/6,核心定義是在不斷探索中活成人生典范。這個標簽對我來的現階段很好,不斷給我提示,我是要活成人生典范的,那么如何活呢?什么樣的人生典范呢?我的定義是如實如是,心想事成,不斷擴容心量和能力底限,在人間活成佛陀樣子,圓滿自己,利益眾生。
既然這樣,我需要對我的人生進行合理規劃,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目標,然后盯著目標前行。這些目標包括:
接納和尊重自己,如實如是,既不滿足于現狀,也不恐懼于未知、被批評、被指責,接納自己的優缺點。
擴容心想事成的能力,一是要心想,為自己設立一個個可量化、可視化的目標,比如招到多少個學生、幫助多少個咨詢者,把學生送到什么樣的學校,找到多少個心儀的可神交的朋友等等,首先要心想。其次,要循著目標,一步步細化,細化后,方法和解決之道就出來了。心想事成,不是躺平了光想,這是不現實的。心想事成,背后是一步步的努力。
再次是擴容自己的心量。心量指包容萬事萬物的能力。心海心海,是指心靈可以象大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對任何人、事、物,不起貪嗔癡怨恨,尊重Ta們的當下,逐步訓練,讓自己的心靈之海超越邊界,無窮無盡,心大了,才能裝得下事物。
不斷探索和超越能力底限,做事情的本領到底有多大,目前來看,自己的成事能力還可以,但更重要的,是要借資源、借力,互相補足,共同實現大愿,圓滿人生。
另外,我需要對不斷探索這件事情進行思考和警醒。探索什么呢?探索就一定是好的嗎?探索是抓住某樣事物,一抓到底,不斷深入,還是多頭開展?如果你想活成人生典范,那么過度分散精力,可能會防礙我們的專注和聚焦。那好,和當前目標無大關系的探索,我們需要適可而止,而和我的總體目標一致的,比如,不斷追尋東西方教育異同、不斷深入申請本質、不斷探索人性、人的生活方式和人的本性能量的激發,這就是一個浩瀚的工作,需要不時精進,而且及時輸出、固化成結果,這就是一個反思的過程。
(未完待續,歡迎提供不同觀點和想法,幫助我完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