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煙花三月思緒紛飛的揚州
趁著春光正好,趕著煙花三月迫不及待來了揚州。那個被無數人歌頌過的揚州,未見其貌之前,想象到的更多的是靚麗的風景和著名的人文。到了之后,被揚州的歷史生生逼成了三千問,好像滿腦子的疑問都離不開對于歷史的解讀。之前學過的以及看過的歷史,如此不堪一擊,直到這時才突然意識到中國歷史的真正厚重,以及在源源不斷滾動的歷史長河中那一個個滾燙鮮活的生命。
早晨出發,晃悠在瘦西湖附近,看到外圍的景觀,垂柳小河倒映這人家,那般靜謐,閑坐片刻,看著本地人的早茶,靜謐而安詳。旁邊就是公路,按道理說,不該如此安靜,但就是那般靜謐,蟲鳴,清新,搖曳,這些意外的和諧。看到這些,心里不禁苦笑,同樣的發源地,憑什么長江帶給沿岸的都是溫潤雨色,而我黃河帶來的都是混黃和沙?一瞬間的不滿讓我忽視一些地理常識,不想再去深究答案。隨后來到瘦西湖門口,進入進去,順著一條河蜿蜒而走,道邊楊柳依依,正吐新綠。三月本就是草長鶯飛的季節,各種花絢爛,依著新學的技能拍些動態的花朵,自己玩的不亦樂乎。這時聽到導游說:此園是揚州的一個鹽商為乾隆皇帝所建造,以瘦長而得名,所以叫瘦西湖。直到此時才知道,揚州和鹽商在一定程度上是如此的密不可分。瘦西湖的橋上建閣,閣上有廳,耳中環繞清脆風鈴,極目遠望:暗想果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在這風吹花落,目之所及皆是一景的地方,竟然無法用言語定格。在這個小說瘋狂改影視劇的時代,又有幾個可以還原出原著文字所帶來的讀者體驗和感觀?而此刻我這種說不出來的只言片語莫名覺得詭異。走到一亭臺附近,看到兩只完全不同于北方威嚴的獅子,可以用賣萌可愛憨厚可掬來形容,后面才了解到,揚州古時是商人聚集地,商人講究笑臉迎人和氣生財,所以揚州的獅子更多的是展現俏皮和萌態。彈指間的歷史已經經歷幾百年,再看園內外觀以及廳內擺設,腦子里始終無法復原出當時的人情世故,所以對于后來修復的這個園子,抱有一絲質疑的態度。當看到一堆堆黃石堆積的假山,以及室內介紹的托夢的傳說,竟莫名覺得這是真的,這是最最接近歷史的地方。像這種黃色壓基層有不同紋路的石頭,揚州絕對是沒有的,外來的石頭大部分來自于安徽,江西或者云南鐘乳石,觸摸到這些石頭,一瞬間有跨越百年歷史的清代,總能感知一些曾經存在的現實感。一路走一路看,好像什么都想了又好像什么都沒有看,這種被無知所帶來的刺激和沖擊,曾一度讓自己懷疑什么都沒學,我竟如何走到今日?這種感覺最為強烈的就是看到:枯木逢春。不曾起眼的一個類似盆栽,干枯的銀杏,旁邊攀附的凌霄,每到春末夏初,兩個植物竟以這樣的方式依然活得熱熱鬧鬧。仿佛看到這個詞一下就把這種纏纏繞繞定格在一個詞上,而且是如此的貼切。這所有的糾結和感嘆,不禁讓自己再次嘆息:倘若無知真的可以視而不見,那么又怎么會有一代代的人去努力,渴望汲取更多的知識看清歷史看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