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兩個下午讀完這本書,我從來沒有試過這樣投入的讀一本書,開始的時候,以為這是一本理論和案例結合的那種書,看到李治的自序,我發現我犯的錯誤不止那一個,還有就是把李治當成了一個男的。這說明我們總覺得感覺有很多時候都是不能作數的。這本書是李治寫的自己在百事亞太區的一系列的事情,通過這樣一個對自己經歷的剖析,來教我們怎么去做好項目管理。
我先說說自己對進入百事亞太區之前印象深刻的地方。
第一處是她參加大賽的一系列努力,通過她自己的敘述付出了很多的努力,這讓我不禁想起了很多的事,好像每個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會經過這樣或那樣的辛苦,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就像當初我們高中的藝考學習的時候,整個暑假都在學習畫畫,沒有空調,沒有電腦,就是在一間大的教室中去學習,很多的時候都是早上6點多就起,晚上為了完成作業1點左右才會陸續去睡覺。所付出的努力是外人無法想象的,所以我很不喜歡別人貶低藝考生,因為他們付出的汗水真的不是一些純文化課的學生可以想象的,不信的話,可以去問問你身邊的藝考生。想要成功,就必須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
第二處是她所謂的偷來的面試機會。說實話,我沒有接觸過那樣的資料,估計我就算能接觸的話,也沒那勇氣去弄過來一份,可能是自己的自尊心作祟吧,也就是這樣的一個動作,讓她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后,進入了百事這樣的世界企業500強的企業,這個很令人驚訝。一路很順暢。其實還是挺佩服的。
從下面開始就是關于一些進入職場的事情。
我發現她在一些方面是很有能耐的,從剛開始面試與總部的卡羅斯交上關系。并且后來三個月的培訓期間,自己用一些自己的方式,積累了一些人際關系,為后來一些工作做了一些鋪墊。
從開始到亞太區,馬克交給她一個在她看來不是很好的任務,開始的時候她也是抱怨,賭氣,但是一切情緒之后,她的做法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把這樣的一個小任務做的有聲有色,很成功。做的一個活動讓整個亞太區的同事知道了這么一個人物。或許我們剛進公司的時候會覺得我們等待的是大事件,做好了之后一鳴驚人。可是公司里不可能把一個大任務交給一個菜鳥。所以李治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小事情也能做的很出彩。因為這件事她獲得了亞太區總負責人的青睞,而讓她去做會議記錄。我沒做過會議記錄,也不知道會議記錄要去怎么做,但是看到他自己后來做的那個記錄樣本和一些東西。我發現李治的成功是和她的性格分不開的,我認為她的會議記錄的形式,值得大家借鑒。后面還講了一些老生長談的問題,比如尊重上司、為上司分憂之類的,在《職場雷鳴》中我也曾看到相似的職場菜鳥經驗。
從第三章到最后,基本上都是以健康油項目為線,來講述期間的自己的心態變化,突發事情的解決方法。我發現很多的時候她能完成任務的關鍵因素不在于她有多么的執著,而是她與人及時溝通、有一個好的上司、還有一些好的同事,李治在期間也說一個好的環境對自己是多么的重要。關于期間的一些問題及解決方法讓我很詫異,一個大公司的效率執行的是那樣的迅速,溝通是那樣的及時。其實這之間有很多的問題的解決,讓我對李治十分佩服。馬克也說過,李治是一個溝通能力以及解決問題十分強的員工。
我不詳細去說關于她對這個健康油項目的內容,是因為中間很多的東西,我還是覺得有一些東西沒有讀懂,只是看到了她表面的解決方法。因為很多的事,她說的簡單,但能看的出來是相當的不容易,所以想要用一些時間多讀幾遍,來了解其中的含義。
關于項目管理,我以前的認識都是那樣的大公司或者大事件才會有所謂的項目,自己離那個還很遠。但是看完這本書,我發現,任何事情,都可以作為一個項目去做,就像群里的一些活動也可以去作為一個項目來做,只是暫時我還沒想到怎樣去把它變成一個項目。有的時候我很想把這個群當做一個團隊,但是很困難,一是大家還有工作,時間不確定,二就是大家還沒有把自己的精力投入進去,只是當做一個學習的平臺。所以,很多的時候我們沒法對別人做一些強制的措施,很多的時候海濤哥的角色是為大家做一個個人成長的引導。其實很多的時候海濤哥對我還是比較寬容的。在很多的時候我還是會經常出問題的,海濤哥很多時候都耐心的給講解。這一塊相信一起的小伙伴的感受都會不一樣,就像小翠姐和海濤哥打完電話給我說,海濤哥說話很隨和,一點沒有嚴肅的樣子,比在群里的態度相對來說要好。項目管理的問題,我發現自己有很多的問題要弄懂,可是仔細搜索的話又不知道從何做起,李治在做項目的時候給到一個工具WBS,也能稱為甘特圖。我查了一會,很有意思,打算最近一周弄明白這個問題,估計我這樣的腦子一周不夠用。思考問題還是考慮的不全面,就像有的時候寫東西,總是會漏掉一些東西。幸好有海濤哥。不過就像文中的李治一樣,雖然現在還有人幫助自己,但是不能總是依靠別人,李治的成功有那么多的有利條件,還經歷了好幾年,所以趁現在有人保駕護航的時候,大膽的去嘗試。現在犯錯只是會被人批一頓,現在犯錯不可怕,怕的自己不去做,最后確實付出慘痛的代價。
今天外出,犯了一個大忌,真的是很不應該,今天多話了,里面有一些事,我還是沒明白,明明是講的顧及消費者的感受,為什么不要解釋清楚,后來我發現自己錯了,原來這個也分情況的,楊哥告訴我說我們不需要對那些旅館負責,只要把公安局的人弄高興了就行,真的是越來越不喜歡這種感覺,有點騙人的味道。以后出去少說話,多做事。還是找個適合自己的環境更重要啊,這和自己的想法差異太大,適應不了,只能走人。來年再從重新找唄,反正剛開始工作,在哪做都是新人,還不如找個讓自己不是太別扭的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