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夏。
《逸周書》有云:“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p>
過了今天,夏天的腳步就跟隨著隆隆的雷雨、蘇醒的塘蛙、初開的夏荷和展翅的蜻蜓一起到來了……
“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之美,在于希望。北方的春天短暫而曖昧,作為四季的輪回之始,既無法擺脫冬日的冷峭,又難見風和日麗的溫煦,于是,人們往往期盼著春天之后的夏日,渴望溫暖的陽光,稻田的幽綠,以及五光十色的夏日夢鄉。
立夏之美,在于勤勞。農諺有云:“春爭日,夏爭時”。據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耕作。農事安排春光寶貴,夏時如金。只有把握農時,辛勤勞動,努力耕耘,才能豐衣足食。
立夏之美,在于成長。明人《蓮生八戕》一書中寫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并秀。”在經歷了一整個春天的蟄伏和孕育,萬物在夏日的召喚下,紛紛開始嶄露頭角,活動筋骨,呼吸空氣,汲取養料,顯露勃勃生機。
各地立夏習俗各有特色:有人吃立夏蛋,有人吃烏米飯,有人飲立夏茶?……你又知道“立夏稱人”是什么嗎?
“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
說起立夏最經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
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里就開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葉末或胡桃殼煮,看著蛋殼慢慢變紅,滿屋香噴噴。
俗話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
相傳從立夏這一天起,天氣晴暖并漸漸炎熱起來,許多人特別是小孩子會有身體疲勞四肢無力的感覺,食欲減退逐漸消瘦,稱之為“疰夏”。女媧娘娘告訴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掛上煮熟的雞鴨鵝蛋,可避免疰夏。因此,立夏節吃蛋、掛蛋的習俗一直延續到現在。
“立夏蛋”除了吃之外,還有另外的玩法。許多大人孩子會在蛋殼上畫上各種充滿童趣和想象力的圖畫,互相比美。
小朋友們還要在一起拄立夏蛋(就是碰蛋)。這是立夏當天孩子們最快樂興奮的事,拄蛋以蛋殼堅而不碎為贏。
小喵則喜歡把煮好的蛋用水彩隨意畫上幾筆,再放入用彩線編織成的蛋套,掛在窗前廊下,也是一道風景。
立夏食豌豆糕
立夏除了吃蛋,還要食豌豆糕?!督鹆隁q時記》中有記載:“立夏叫小兒食豌豆糕,謂不疰夏。”
讓小孩子吃了豌豆糕可望在整個夏季不厭食。另外,豌豆形如眼睛,人們為了消除眼疾,也吃豌豆來祈禱一年眼睛像新鮮豌豆那樣清澈,無病無災。
小時候,一到立夏,祖籍南京的鄰居阿姨就會蒸豌豆糕給我們小輩吃。將新鮮豌豆洗凈去皮,磨成粉末倒入沸水熬成糊,其間加上少許白糖拌勻,最后鋪在瓷盆內等其自然冷卻,就制成了最難忘的舌尖美味。
“立夏稱人”
清人秦榮光寫到“立夏”風俗時稱:“立夏稱人輕重數,秤懸梁上笑喧閨?!?/p>
吃完立夏飯后,孩童坐在籮筐內或四腳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鉤上秤體重,稱為“立夏秤人”。據說立夏之日稱了體重后,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人們希望通過稱人這個舉動,添福增壽。
立夏之日的“稱人”習俗起源于三國時代:傳說劉備死后,諸葛亮把他兒子阿斗交趙子龍送往江東,并拜托其后媽、已回娘家的吳國孫夫人撫養。那天正是立夏,孫夫人當著趙子龍面給阿斗秤了體重,來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體重多少,再寫信向諸葛亮匯報。也由此形成傳入民間的風俗。
立夏的習俗和禁忌
今日,孩童忌坐石階,如坐了則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
忌坐地栿(門檻),說是這天坐門檻將招來夏天腳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須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數,方可解魘。
舊時母親擇此日為女孩子穿耳朵,穿時一邊哄孩子吃茶葉蛋,當孩子張口咬蛋時即一針捷穿。也有為家養貓兒穿耳朵、札上紅頭繩的。
各地立夏飲食習俗
全國各地立夏的食譜也根據飲食文化不同而各有千秋。
杭州立夏日食烏米飯和烏飯糕。烏米飯取烏飯草葉子(又名精青葉)擠汁浸糯米蒸飯而成。據說,立夏吃烏米飯,能祛風敗毒,烏蚊子不敢叮咬。
南京人一般都根據自己的食譜,挑選時令新鮮的食物搭配三新,如鯧魚、蠶豆、莧菜、筍子、豌豆等等……
上海人用立夏時青嫩的草頭和入米粉,油煎成餅,叫做"攤粞"。還把糖梅子、酒釀、咸蛋等作為當令食品,稱為時鮮。
寧波、溫州立夏日,家家吃淮百、春筍和青梅。民間認為,立夏吃淮豆固齒,吃春筍健腳骨,吃青梅養腰,可疰夏。
江西一帶還有立夏飲茶的習俗,說是不飲立夏茶,會一夏苦難熬,在立夏的那一天,婦女們要聚集七家的茶葉,共同烹飲,說是立夏飲了七家茶,可以保證整個夏天不會犯困。
福建閩東地區立夏吃"光餅"(面粉加少許食鹽烘制而成)。閩東周寧、福安等地將光餅入水浸泡后制成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則將光餅剖成兩半,將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夾而食之。
北方立夏吃面食,主要有夏餅、面餅和春卷三種。夏餅又稱麻餅,形狀各異,有狀元騎馬、觀音送子、猴子抱桃等。
長沙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湯丸,名“立夏羹”。俗話說“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個團,一腳跨過河”。
立夏之日廣東人要吃咸鴨蛋補夏,使人夏天不會消瘦,不減輕體重,勁頭足,干活有力。
廣東入夏后天氣悶熱,立夏適合多進稀食。早晚吃粥,中午喝湯,這樣既生津解渴、清涼消暑,又能滋補身體。
古人云,“春夏之交應養心”。
立夏之日,不妨象小喵一樣去戶外拾幾朵新開的雞蛋花,回來放在淺口碟中。忙碌之余,室內有暗香陣陣,頓覺心曠神怡。
作者介紹:魔小喵,一只愛旅行的貓,和你分享有溫度的旅行故事和生活感悟。
微博:@魔小喵旅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