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學過思維導圖的人都知道關鍵詞對于導圖的重要性,而隨著不斷的應用,大家提取關鍵詞的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但仍有很多人,特別是學生依然搞不清楚關鍵詞的排列順序。
在思維導圖的繪制中,我們將不同線條(分支)的等級稱之為“位階”,位階一詞最早源于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而在導圖中我們也經常會強調“同一位階,同一邏輯”。究竟什么才是同一位階呢?如下圖所示,同處于“一級分支”上的四個主干關鍵詞,屬于“同一位階”;以右上角第一條主干為例,一級分支下的三個二級分支關鍵詞屬于“同一位階”,再以第一條二級分支為例,緊隨其后的兩個三級分支關鍵詞屬于“同一位階”。
我們所說的“上位階”及“下位階”又是什么呢?下圖中的一級分支是其對應的所有二級分支的“上位階”,二級分支是其對應的所有三級分支的“上位階”,同理,二級分支是其對應的一級分支的“下位階”;三級分支是其對應的二級分支的“下位階”。
在開始學習導圖的時候,老師肯定都有講過,重要的內容寫在前面(靠近中心主題的位置),次要的內容寫在后面(遠離中心主題的位置)。這也就是思維導圖的分類原則中所講到的:上位階通常代表重要性較高的或抽象的概念,下位階通常代表重要性較低的或具體的事物。
即便大家理解了這個知識點,有時仍然很難判斷關鍵詞的位置,我們以學校為例,“老師”和“操場”這兩個關鍵詞互相對調后(第一、二條主干),雖然對“老師”的內容描述沒有發生變化,但意義上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第一條分支內容解讀:學校的老師們,有的在操場上打球;有的在操場上跑步。
第二條分支內容解讀:學校的操場上熱鬧極了,老師們有的打球,有的跑步;學生們正在激烈的踢著足球。
通過對這兩條內容的分析,我們就可以準確判斷當“老師”放在上位階的時候,主要的側重點在人;而當我們把“操場”放在上位階時,主要的側重點在場地。
而如果我們都是以“老師”,也就是以人作為主要內容,下一位階分別用“操場”和“跑步”這兩個不同的詞語時,在解讀上依然會有所差異。
第一條分支內容解讀:學校的老師們,有的在操場上打球;有的在操場上跑步。
第三條分支內容解讀:學校的老師們可以在操場上跑步也可以在體育館里跑步。
現在,大家應該可以理解當我們把“操場”放在上位階的時候,主要的側重點在場地;而當我們把“跑步”放在上位階時,主要的側重點在動作。
講到這兒,大家是否理解了位階的概念呢?
是否能夠自己分析導圖中的三種不同意思呢?
當我們無法準確判斷關鍵詞順序時,不妨將幾種不同的導圖內容畫下來,用理解的方式仔細揣摩它們之間的差別,而后選擇最貼近原文表達意思的、最準確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