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經濟,物質的總量哪怕不發生變化,只要人與人之間能夠進行交易,幸福就能夠無中生有地產生。
一些貧困地區,說這些貧困地區沒有發展起來,原因是因為缺乏投資、缺乏資金,這樣的想法其實不太對。你看集中營里面哪有什么投資,哪有什么資金?但是,只要制度許可,只要人們有那么一點自由,人與人之間就開始服務,市場就會發展起來,經濟也會發展起來。? ?
從這一點上來看, 自由,能動性,有無限可能,企業管理的人員也是如此,如果需要活力、無限可能的氛圍, 一定不能阻礙人與人的交互。
戰俘營中的價格與價格波動
有了市場就會有價格,有了價格就會有價格波動
有了交易就會產生對貨幣的需求,有了貨幣,就有所謂的劣幣驅逐良幣。他們用的是香煙,那是用好煙還是壞煙呢?
既然有了貨幣,那么會不會有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呢?也有
有一天早上有謠言,傳說紅十字會要送一批香煙過來,香煙可是貨幣,送一批香煙過來,意味著貨幣流通量就會增加。
戰俘營里面的市場經濟也不是完美的,它竟然有戶籍制度。在這個戰俘營里面,德國人對歐洲人還算是比較友善的,那些來自法國、俄羅斯、意大利、南斯拉夫的戰俘,他們可以在不同的營房之間走動
戰俘營里除了這些經濟組織和交易以外,竟然還有輿論的壓力,人們還會議論紛紛。有一些人就堅持認為我們不應該進行交易,交易是不道德的,因為在交易當中,經常伴隨著虛偽、欺詐,結果有人覺得是交易使人變壞。而且很多人也覺得不應該跟德國人進行交易,跟德國人交易是不道德的
他們當中還有很強的仇富情緒。他們對中間商普遍存在敵意,他們認為那些中間商自己不勞動,巧取豪奪
有一些本質上的問題,那就是有人在就有無限可能。
所以很多定義存在于人的基礎上。
如果反過來想問題,如果控制住了情緒,控制住了輿論,控制住了需求,控制住了信息不對稱,那么是不是就可以平等化愚民了呢。似乎這個平等化用的過于中性了。
同樣用于生活和工作中,需要控制住信息的流通,封閉,但是局部需要更多的流通,那么就不會有中間商的小心思,中間流轉的能耗,像瑞達里歐原則里面的開放,公開,減少了中間信息的能耗成本,將情緒和輿論有所用原則來控制,減少所謂人作為基礎的供需熵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