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序:
茹素的表妹說,今天吃了一餐幸福。
小酌后,佛系表妹恍然聽到木魚聲。
我說大英有魔術,開火熱鍋下油放菜翻炒,一眨眼轉個身的功夫,完成清洗切盤整理的無縫銜接,一小時聊個天的時間,不帶喘息地出鍋七八個菜品。喜歡她的少油少鹽且佐料簡單,即便是一頓酒足飯飽,也覺得清爽溫潤。期間多巴胺源源不斷分泌,幸福感不言而喻。
前奏是涼拌菜,悶熱的處暑時節必備。再過二十天即是中秋,暑氣還沒有淡卻的意思。涼拌黃瓜其中清爽可口通俗易懂,尚不贅述。金針菇常以配角出場,譬如火鍋、燒烤及湯料。外頭的涼拌金針菇用于粥飯配菜,味道與普通腌菜無差。大英的涼拌金針菇是主角,少許花椒紅椒和醋鹽做配,熱水燙熟后澆上熱油,哦對!還有忘不得的麻油,口感柔軟滑潤又不失脆韌,是不被當回事卻又不容忽視的存在。
大英拆開包裝說,這是最后一個三文魚頭,幸運趕上。沉迷三文魚刺身的豐滿肥美,至于魚頭,要油煎燉煮紅燒還是其他?心中無感,想象味道大體與其他普通魚頭雷同。看大英從櫥柜里搬出烤箱。是要用鹽烤么?嗯,土豆愛吃,之前做過幾次,第一次也是在日料店里吃的,想著自己在家也能做。
跟常規做法不同,只覺得新鮮,看她往烤盤里灑上一些油,擺好洗凈后的魚頭,灑上鹽巴花椒干辣椒,蓋盤放入不需預熱的烤箱,開火200度,15分鐘后再轉10分鐘。出爐時魚皮微微膨脹起伏,伴有內部油脂沸騰的刺啦聲。至于鹽烤三文魚頭的味道,絕不辜負“趕上的幸運”,甚而可以忽略土豆將其吃成四分五裂的狼藉狀。大英推薦黑色魚皮,味道很好。在酒精作用下,我半信半疑地夾起一小塊,出乎意料,像極了燉煮一晚上的濃稠順滑的銀耳羹,膠質口感絕妙。土豆評價不如前兩次美味,因為多了花椒和鹽巴。大英和我卻覺得兩者錦上添花,特別是后者,經過烘烤后鹽分滲入魚肉與其融合,鮮味凸顯進階。
自蟹上市,去大英家必有蟹。收了六月黃,緊追梭子蟹。多數人認同梭子蟹與年糕是最佳搭檔,正如西紅柿炒雞蛋的默認關系,但究竟是前者促進了后者,還是后者成全了前者,眾說紛云,按照個人口味而言,雞蛋離不開番茄,梭子卻離得了年糕。原本大英繼續要照本宣科地來段梭子與年糕的熗炒佳話。不料這三只梭子各個爪鉗靈活,體胖肥碩。得!那就來場梭子獨角戲,亭亭然立于鍋中央。一刻鐘有余,青衣換紅妝,完美登場。是外貌與內涵兼具的梭子君,富含青綠色蟹膏,咬開時稍許不甚,蟹腳汁肆意飛濺,嵌肉完美蛻殼,不同于湖蟹的清甜,梭子肉咸甜俱佳,完全不需另蘸醬料。吾愛吃蟹,無論湖蟹還是海蟹。吾愛吃蟹,蒸蟹甚于炒蟹。新鮮的湖蟹等時節,新鮮的海蟹看人品。哈哈,瞎扯一小段。
搭了梭子便車的生蠔,此乃又一驚喜。現在說到生蠔及吃生蠔這件事,總與一些風流韻事搭上邊,就如大英說的女人吃了滋陰,男人吃了補腎。我對生蠔的認知要更加文縐縐些,最先來源于書本及法餐,頗感神秘,它既是上得了臺面的法餐主角,與法式蝸牛鵝肝齊肩,也可以是文豪筆下的平民小食,高雅之余又富含煙火氣。印象中,我大致是沒吃過生蠔的,這次僥幸遇到便蠢蠢欲試。大英尚不知其烹飪方法,抱著一切隨緣的態度,選擇熱水蒸煮,期間也沒計算時間,想起要開殼食用時臨時出鍋。第一次親自開口生蠔,兩人陷入如何開怎么開的困惑。小刀初試無動于衷后換用大刀,小心摸索順利撬開第一個,找到竅門毫無阻力地打開第二第三個第四個。我好奇地挑起一顆肉放嘴里,繼而不禁哇了一聲,直呼好吃好吃,完勝想象中的味道。它不同于口感堅韌需要用蒜蓉調料提味的鮑魚扇貝,而是自帶甜味,也比迷你的血煊兒蛤蜊更飽滿,蒸煮時間剛好,肉感鮮嫩豐盈。對此沒有任何想法的大英土豆和姐夫也都嘗了一個,不知道心動沒有。
鑒于上回大英將麻婆豆腐燒成麻辣湯豆腐。當大英再次閱讀起辛香料說明書。土豆發問媽媽你干嘛這么認真啊,這不像你啊。大英反駁道我精益求精不行啊。我在一旁看著大英一字一句的讀看確認,“這點水夠了么?”“夠了夠了。”“夠了么?要么再來點。”平日看慣了她火急火燎干脆利落,倒真有點不適應。當然,最終成果是完美的,有稠度的湯汁成羹狀,內脂豆腐成塊嵌于其中。光盤菠菜豆芽黃瓜菠菜等胃腹已滿,然嫩滑的內脂豆腐與微麻微辣的辛香湯羹搭配,一口兩口伴著白米飯,不知不覺余下的半碗也就下肚了。
尾聲:
作者托腮咧嘴瞇眼觀望食者吃完碗里最后的羹湯米飯。
作者感嘆食者:你胃口很好嘛!
食者不甚滿足,作者好像看著更幸福。
幸福的一餐=同餐桌伴+下鍋主廚+菜品擺盤+溫馨環境+胃口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