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讀后感
經常聽到一些關于21天養成一個好習慣的理論,而這本書閱讀完剛剛好花了21天的時間。雖然李笑來老師在他的這本書中反駁了21天養成一個好的習慣的理論,他認為一個好習慣的養成之少需要五年,但是這21天的讀書活動真的對我影響還是蠻大的。
? ? ? ?《時間的朋友》這本書在一開始就用我們現在比較敏感的話題吸引我們的注意力,提出了所有人的困惑,"沒有時間了",我們時常會感覺自己的時間不夠用,對于很多事情總感覺力不從心,急于求成導致我們希望用最短的時間去完成最多的事情,我們甚至習慣了"勤奮的懶惰",所以才會導致市面上各種速成產品的誕生。話鋒一轉,作者說我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理反應,追根到底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好好把控自己心智的力量,中間用一大堆舉例告訴我們什么是心智,心智是可以通過自己的不斷鍛煉來慢慢增強的,最后我們會達到一種用自己的大腦控制大腦的境界。有些部分特別繞,總感覺自己難以理解作者想表達的觀點,里面有很多觀點也會顛覆傳統意義上的三觀,里面講的最好的部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關于人脈那一節,不要覺得你認識多少人就是一件很牛逼的事情,你處于弱勢的情況下,這樣的交情根本就不能給你帶來什么,只有當你變得足夠優秀,去結識那些同樣優秀的人這樣建立起來的人脈才是真正有價值的。還有諸如反成功學,越是優秀的人越自卑,一心二用等等這些都是書的精華所在,三言兩語難以說得明白,如果你想和時間做朋友,做一個心智強大的人李笑來老師的書你值得擁有。
看完這本書說說我的改變吧,我也開始嘗試著去和時間做朋友,去自己控制自己的大腦,讓自己的心智在自己的慢慢鍛煉中增強。為了更加感知時間這種神奇的事物的存在,我去醫院的腫瘤科用了一天的時間去觀察了一個癌癥晚期病人對待死亡的態度。一個是還未滿20歲如花般年齡的少女,她是完全知道的病情,也大概了解術后接受化療和放療會怎樣的痛苦,主要通過電視上面那些狗血的橋段。當她要去做手術的那一天表情很斷定的問著醫生"我還能活多久,請如實的告訴我,我也只想知道我做完手術以后還能活多久"?醫生只是摸摸她的頭告訴她接受治療心態放好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樣正常的學習生活,也許知道醫生這樣說只是安慰自己不過還是笑著對她媽媽說"沒事,媽媽,我做完手術睡一覺馬上就回來了"。即使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也要給身邊愛自己的人留下更多美好的回憶,小女孩的媽媽說她從知道自己生病開始就比以前更加懂事,還時不時的給家人制造驚喜,你說這么愛笑這么懂事的女孩子為什么上天要對她如此不公平。特別懂事的小孩子總是讓人覺得有種揪心的疼,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個先來臨,我更加愛惜自己的時間和身邊愛自己的人,因為無論愛與不愛,下輩子都不會再見。趁一切還來得及,趁愛我們的人還在我們身邊,去好好的愛他們。同時,自己也要好好照顧自己,身體健康,每天開心也是對他們最好的回報。
時間看不見摸不著,卻是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對待時間的態度我們也可以像摩西奶奶一樣,人生沒有最晚的開始,覺得為時已晚的時候,恰恰可能是最好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