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41
小寶是個很可愛的女孩子,短短的軟軟的頭發(fā),大大的眼睛,長長的眼睛,很招人喜歡。
小寶是今年剛上幼兒園的,因為第一次離開家去幼兒園,很多孩子都是不愿意的,小寶也同樣如此,哭過,鬧過,生病過。
記得小寶剛?cè)ビ變簣@的時候,不愿意離開媽媽的懷抱,不愿意放開媽媽的手,但是媽媽要去上班,必須走,所以就留下小寶一直哭,每天都是如此,因為我們學校是中午寄宿制的,中午可以在幼兒園吃飯睡覺,所以小寶一直到下午睡起來才能不哭,才能安靜的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聽老師的安排。
剛進小班的孩子,連發(fā)音都不準,也不太愿意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往往是各人玩各人的,小寶那會兒總是把蓓蓓老師叫成抱抱老師,總是喜歡待在我身邊,拉著我的手,這樣才能安靜的坐一會兒,但當有其他孩子哭的時候,她也還是跟著哭起來。
但一段時間之后,當大部分孩子都慢慢進入狀態(tài)時,小寶卻還是有些不適應,就表現(xiàn)她每天去幼兒園都要帶一件家里的東西,比如小毛絨玩具,小發(fā)飾,帽子,圍巾,眼鏡甚至是媽媽的包包,每天上學,只有帶一樣東西,小寶才會不哭不鬧的被送到幼兒園,在班里,小寶也是只有拿著自己的東西才會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一起活動。
但是在幼兒園里一般是不允許孩子們拿著幼兒園之外的東西活動,做游戲的,所以老師們一直在說服小寶不要拿著東西來幼兒園。可是每次想要拿走小寶手里的東西,讓她和別的小朋友一起游戲的時候,她都死死的拽著,不愿意松開,就算趁她不注意的時候拿走,她也會馬上轉(zhuǎn)過神來,哭著喊著要自己的東西。
像小寶這樣對物品有依戀的行為是一種常見的現(xiàn)象,各種各樣的東西都可能成為孩子的依戀物,有可能是小枕頭,小被子,洋娃娃等各種物品。在心理學上,這應該叫“戀物癖”,但這個“戀物癖”和成人的“戀物癖”是完全不同的,這是孩子缺乏關愛,缺乏安全感的一種表現(xiàn),而這些物品恰恰能夠給孩子安慰和依戀的感覺,讓孩子更有安全感。當他們感到孤獨,焦慮,恐懼時,他們就會緊緊的抓住他們的依戀物品試圖從中尋找到一種安全感,或以此感受到媽媽的存在。
戀物癖行為一般發(fā)生在孩子8個月到3歲之間,不影響生活的戀物癖一般不需要糾正,三歲之后會慢慢消除,進入小學就很少見了,家長不必擔心緊張,但也不可疏忽大意。
當孩子有這種行為時,也說明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家長的安慰不夠,在某些方面不足以給孩子安全感,所以針對這種情況,家長只關心如何讓孩子放棄依戀物是不對的,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安慰和安全感,特別是孩子感到孤獨,焦慮或者恐懼時,家長要給予孩子一定的安撫,要逐漸讓孩子把對物的依戀轉(zhuǎn)為對人的依戀。如果孩子在陌生的地方需要依戀物陪伴,家長不要反對,因為孩子的恢復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雖然慢,但對孩子是最好的。
每個家長都想要自己的孩子陽光,開心,快樂,所以,家長用正確的方式對待孩子才是對孩子最好的,不能溺愛,也不能過于嚴厲,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生活環(huán)境,對孩子來說是一輩子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