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你有自己的答案嗎?
我想要什么?
請給自己兩分鐘的時間閉上眼睛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有答案了?恭喜,現(xiàn)在開始展開行動吧!
還沒有答案?沒關(guān)系,繼續(xù)看下面的故事。
文章開篇我想引用雷軍的一句話:“不要用戰(zhàn)術(shù)上的勤奮掩蓋戰(zhàn)略上的懶惰”!我不知道雷軍說這句話是從企業(yè)管理的層面考慮,還是從生活的層面考慮,抑或是二者都有,我只知道今天我想跟你聊的是生活的層面。
不知道你會不會經(jīng)常聽到這樣的抱怨?“每天起的比雞還早,睡得比狗還晚,吃的比豬還差,干的比驢還多!”誰說不是呢?生活本來就很艱難,“人艱不拆”一詞之所以能戳中眾人的內(nèi)心正是由于此。
可是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上還存在另外一群人過著讓你羨慕的生活?比如倡導(dǎo)平行世界、多元生活的大冰,可能你會說世界上只有一個大冰,沒錯,這個世界上確實只有一個大冰。
黑色幽默的轉(zhuǎn)折只是想讓你知道你的思想是對的,至于此刻的你有沒有笑出來并沒有那么重要。
好了,玩笑開過了,現(xiàn)在我分享第一個故事。
前不久,天氣已經(jīng)轉(zhuǎn)冷,我乘坐地鐵三號線去往東南大學(xué),出站口旁邊賣烤紅薯的大爺守著冒煙的爐子扯著嗓子叫賣,叫賣聲打破了初冬的寧靜。大爺旁邊站著一位年輕人,年輕人的身前停著一輛電動車,電動車的座椅上放著三本書。
在我的認知里,“書”是這個世界上最有價值卻最廉價的商品,所以我并沒有像大多數(shù)路人一樣擦肩而過,而是停下來翻了翻書。
“這些書都是我自己寫的,喜歡的話可以買一本回去看。”我才知道原來在我面前的這位年輕人是一名作家。
我看了看書的標(biāo)題問道:“這三本書你覺得哪一本寫的最好,能給我推薦一下嗎?”
話音剛落,他拿起面前一本藍色封面的書籍,說道:“我覺得向你推薦這一本吧。”
“好的,多少錢?”說罷,我拿起手機點開了支付寶。
“39元。”他的語氣并沒有什么起伏。
付完錢,我把書收進了書包。
再次打開這本書已是兩天之后,在書的扉頁,我看到了這樣一行字:美好是堅持來的!
我想有一天我們會成為很好的朋友吧!
故事講完,我想反問一句,他的生活何嘗不是我們所羨慕的呢?自然不是羨慕他在地鐵口吹著冷風(fēng),靠在電動車旁“分享”自己寫的書,而是他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一名儒商并開始用實際行動去觸及作家夢,追夢本身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不是嗎?
最后,回顧開篇雷軍的話:“不要用戰(zhàn)術(shù)上的勤奮掩蓋戰(zhàn)略上的懶惰”,生活的戰(zhàn)略將建立在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基礎(chǔ)之上,做好生活的頂層設(shè)計,不要匆匆忙忙的過一段庸庸碌碌的人生。
或許你的想法和我的文字不謀而合,或許你的想法跟我的故事大相徑庭,不管怎樣,希望你能跟我一起思考“我想要什么?”,并盡早找到自己的答案開始行動。
Part2:如果你有了自己的答案!
我想要什么?
請給自己兩分鐘的時間閉上眼睛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還沒有答案?沒關(guān)系,只要你愿意想就還來得及。
有答案了?恭喜,繼續(xù)看下面的故事。
不知道你相不相信人是會“開悟”的,通俗來講就是在某個剎那你會突然感覺自己找到了方向,知道了要到達的“彼岸”在哪里。
無論你相不相信,請允許我冒昧的將你的答案叫做“彼岸”。一個很顯然的道理,知道“彼岸”不見得能到達“彼岸”,其中最大的變量在于你是否有所行動,請不要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好了,嘮叨了好多,分享第二個故事。
二戰(zhàn)結(jié)束后,在美國南方阿拉巴馬州一個閉塞的小鎮(zhèn),誕生了一個新生命,一個智商只有75的有先天缺陷的新生命。沒錯,你應(yīng)該也猜到了,他的名字叫阿甘。
《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是我在高中時期看的,當(dāng)時的周末還有大休、小休之分,也是在這個時間段,我知道了這樣一部電影。
為了尋找“阿甘想要什么”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又在優(yōu)酷的搜索框打上了《阿甘正傳》的字樣,一個人靜靜的看了第二遍。
回顧之后,我想將阿甘的一生進行倒序回放,大致如下:
成為蘋果的股東自此生活無憂
利用補蝦船補蝦成為百萬富翁
作為羽毛球選手助推中美建交
參與越南戰(zhàn)爭并獲得榮譽勛章
靠跑成為橄欖球國家級運動員
因為智商飽嘗同學(xué)的嬉笑怒罵
出生便被冠上弱智兒童的標(biāo)簽
有人說阿甘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他的善良,但是世界上善良的人這么多,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達到阿甘的層次,顯然這不是答案。
有人說阿甘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他的運氣,這顯然更是無稽之談,我相信沒有一個人會覺得自己的智商只有75是運氣好的事情。
也有人說阿甘取得成就是因為他有信仰,“信仰”一詞太過宏偉,甚至不自覺的會讓人聯(lián)想到宗教,我同意這個觀點,但是我想用更直白的文字解釋“阿甘的‘信仰’。”
如果你也像我一樣進行了回顧,你會發(fā)現(xiàn)影片一直在強調(diào)一個字:“跑”。我想導(dǎo)演也是想借用這種生活形式做暗示吧,用“跑”的動作告訴每一位觀眾牽引著阿甘的是什么,同時也在用“跑”這個動作詮釋阿甘的信仰。
那么阿甘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呢?我的答案:阿甘想要的是一直向前。
這也是阿甘的“彼岸”,也許你會說這個“彼岸”永遠無法到達,那請問誰又告訴你你所想的“彼岸”一定會到達呢?
好了,故事講完,不知道你的答案是什么呢?不論是什么,記得行動,另外,不要忘記,要有自己的思考,做個有思想的“人”。
Part3你滿意自己的答案嗎?
我想要什么?
請給自己兩分鐘的時間閉上眼睛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有答案了?恭喜,想一下下面這個問題。
你滿意自己的答案嗎?沒想過?沒關(guān)系,繼續(xù)看下面的故事。
用燉了上百年的雞湯對前兩篇文章做一個簡短的總結(jié)無非以下五個字:夢想加行動,我想你一定也跟我一樣會感覺燉了這么久的雞湯有點膩!
好了,玩笑開過,繼續(xù)分享第三個故事。
故事同樣來自《阿甘正傳》,當(dāng)然不是再聊阿甘啦,而是想聊聊阿甘的心有所屬珍妮。
影片中導(dǎo)演直接用臺詞交代了珍妮想要什么,珍妮說:“我想成名,我想成為像瓊·貝茲一樣的歌手,我想一個人站在空曠的舞臺上,伴著我的吉他,我的歌聲,只有我自己,我想自己去接觸大眾,我想能夠談一些事情。”
是的,珍妮在年輕時就明確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她也行動了,可是為什么她最終還是沒有成為像瓊·貝茲一樣的歌手呢?
答案很簡單,珍妮有了方向,但是這個方向并不令珍妮滿意。
可能你會有疑問,為什么這個答案最初從珍妮口中說出時是珍妮心馳神往的,而我卻說珍妮并不滿意呢?
我們不妨換個思路去想,從阿甘在酒吧見到珍妮賣唱時的感嘆:“她的夢想真的實現(xiàn)了,她成了一位民謠歌手”這個片段之后影片中再也沒有出現(xiàn)珍妮的歌手夢,接踵而至的是渣男、吸毒、疾病…… 這個片段也成為了珍妮歌手夢的終點。
從終點來看,這個答案顯然不是珍妮所滿意的。
好了,故事講完,還是回到最初的問題,你滿意自己的答案嗎?希望你能找到令自己滿意的答案。
當(dāng)然,找到自己滿意的答案遠遠不夠,世界太大,能做要做的事情太多,我想把這些事情概括為以下三條:
1、生活能力
2、工作能力
3、閱歷(閱讀與經(jīng)歷)
最后,即便你沒有找到自己滿意的答案,請堅持完成上面三件事情,至少不會讓你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