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北方的早餐,誰贏了? |
▼
- 風物君語 -
天氣變冷冷冷冷冷冷冷了
每天叫醒你的,除了熱乎乎的早餐
可能也沒有別的了吧?
那么,早餐吃點兒啥呢……
北方咸豆腐腦兒來一碗
還是南方米粉嗦一嗦?
原本以為
一大早喝豆汁兒已經很醉人了
沒想到還有個地方
睡醒了就吃肥腸??!
▼
1、最正的北京味兒,在一碗咸豆腐腦兒里
我們的早點,隨便選一個都管飽??!
南方人羨慕嗎?
別說北京的早餐選擇少,
追求的就是「少而精」,咱講究著呢。
只是,地道的北京早點,
如今不太常在市面上見到了。
它們大多隱蔽在街頭巷尾的「縫隙」里,
「藏」住了外人輕易尋不著的京味兒。
粥、油條、豆漿、羊肉湯、鹵煮、面茶、餛飩、
糖火燒、焦圈兒、茶湯、山楂糕、炸咯吱、
艾窩窩、丸子湯、門釘肉餅、炸灌腸、沙琪瑪、
驢打滾、豌豆黃、褡褳火燒、糖耳朵、餡餅……
這個「叫醒隊」你還滿意嗎?
炒肝兒要稠厚適中,肝、腸比例合適,
正當熟透,些許生蒜味道里又帶著熟蒜香氣。
地道的吃法是直接用喝的,
沿著碗邊兒吸溜也成,反正是不用勺的。
再咬一口豬肉大蔥餡的包子,
那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兒了。
豆汁兒么,自然也是老北京人才喝得自在。
灰綠色的一碗,十分濃稠,喝一口別提多酸爽。
來盤焦圈兒蘸著吃,再配上咸菜絲,
那幸福感可不是誰都能體會到的。
郭德綱不就有一個語錄:看這人是不是北京人,
咣嘰踹躺在那兒,捏著鼻子灌碗豆汁兒,
站起來罵街,甭問,外地的,
站起來一抹嘴,有焦圈兒嗎,北京的……
還有剛出鍋的糖油餅兒,冒著醇厚的香氣,
入口酥軟,充滿嚼頭,甜而不膩。
這時候必須配上一碗豆腐腦兒,澆上鹵汁,
配齊韭菜花、辣椒油、腐乳汁、芝麻醬等佐料,
吃完就知道,「真沒白早起!」
欸,說到豆腐腦兒……
沒有鹵的豆腐腦兒能吃出個啥味兒,
我能單方面宣布北方豆腐腦兒贏了嗎?
反正我是要站「咸」一輩子的(不服來戰)。
2、誰說天津只有煎餅果子?
別跟天津人顯擺早點,
我們也能吃一個月不重樣!
緊挨著北京的天津,
吃早飯也絕不含糊。
不同于帝都的奔忙,
這里的節奏稍顯慵懶。
每日清早的傳統天津早點,
帶來的是一整天的幸福感。
天津人對煎餅果子要求十分「嚴格」。
(天津“煎餅果子”還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呢)
有一次和天津的朋友說起煎餅果子,
我說,有了薄脆有了腸,多加份生菜,真是美滋滋。
還沒等我說完,天津朋友立刻激動得沖我吼:
「你那不叫煎餅果子好嗎!」
然后開始跟我細數,
必須加這個這個,不能加那個那個。
后來才知道,
正宗的煎餅果子里,只加兩種東西。
要么果子,要么果篦兒。
必須用綠豆面來攤,
磕上雞蛋,撒上蔥花,刷上醬,
把果篦兒對折夾中間。
咬一口外軟里脆,滿口鮮香熱乎。
填飽了胃,溫暖了心。
另外,天津的煎餅果子可以自帶雞蛋,
還能用雞蛋排隊……
煎餅果子何以如此「優越」?猛擊下方藍字閱讀??
「嘎巴菜」也得吃!
嘎巴菜是鍋巴菜的口語稱呼,實際為鍋巴羹。
天津有句老話:「先有煎餅果子,后有嘎巴菜」。
是說以前的時候,
煎餅果子的攤主會將攤碎不成形的煎餅自留,
將碎煎餅泡在自制的鹵汁里做成菜品,
這便是最早的「嘎巴菜」。
用刀切成柳葉狀的鍋巴菜,
澆上十幾種調料制成的鹵汁,
再撒上辣椒油、芝麻醬、腐乳汁、香菜……
趁熱吃,爽得緊!
還有老豆腐、面茶、糖果子、炸糕、果頭兒、
卷圈兒、包子、豆包、窩頭、切糕、燒餅夾肉、
云吞、羊湯、燒賣、排叉、豆漿、雞蛋灌餅、
疙瘩湯、發糕、漿子、小豆稀飯、牛肉燒餅……
以及神一樣的「大餅‘卷’一切」。
火腿腸、臘腸、卷圈兒、各種串兒、煎雞蛋、素丸子、
藕夾、魚豆腐、蟹柳、鵪鶉蛋、土豆絲、炸青椒、牛肉、
海帶絲、榨菜、豆皮兒、花生米、生菜、里脊、油條……
只有想不到,沒有卷不進。
3、「今日你飲咗茶未?。俊?/b>
北方人,能吃得到這么豐盛的早餐嗎?
廣東的早茶,天天有!
要說早餐能有多豐盛,
「貪」的廣東人笑而不語。
他們素有「嘆早茶」的習慣。
「嘆」,即「舒服享受」的意思。
想想啊,
一覺睡醒,和親友相約酒樓,
各式茶點俱上,不夠隨時再加,
邊吃邊聊,悠閑地度過一個上午。
你就說,嘆不嘆!
廣東的早茶到底豐盛到什么樣的地步呢?
你可以吃到這些:
蝦餃、鳳爪、燒賣、排骨、糯米雞、蒸餃、腸粉、
叉燒包、奶黃包、叉燒包、流沙包、蛋黃蓮蓉包、
蛋撻、姜撞奶、羅漢卷、榴蓮酥、菠蘿包、炸云吞、
皮蛋瘦肉粥、狀元及第粥、荔灣艇仔粥、柴魚花生粥、
馬蹄糕、馬拉糕、蘿卜糕、千層糕、綠豆糕、芋頭糕、
干炒牛河、蟹子云吞面、生炒糯米飯、特色釀炸面……
不好意思,我得先去擦擦鍵(口)盤(水)。
廣東人好(hào)吃、會吃,以食為天。
對他們來說,早茶是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那種輕松和悅的氛圍。
當然了,離開廣東,「早茶」照樣是有的。
廣西、福建、海南、港澳地區等等,
美味的早茶各有千秋。
你說,哪里的早茶最好吃?
4、三足鼎立「嗦粉幫」
說到米粉,南方贏了。
湖南、廣西、貴州……
這三個地方的人民,
都從「嗦粉」開啟新的一天。
/ 湖南米粉 /
v
沒有了米粉的湖南人,
恐怕是這樣的心情??
湖南各地米粉的吃法十分多樣。
米粉柔韌有彈性,口感細膩爽嫩,
水煮不糊湯、干炒不易斷。
粉店到處都是,常常人滿為患。
排長隊也是不要緊的,
冬天里擠在一起才更暖和。
反正,擠破腦袋都只為了那一碗粉!
長沙辣椒炒肉粉、懷化鴨子粉、邵陽米粉、
湘西米粉、郴州魚粉、常德牛肉粉、
寧遠米粉、攸縣米粉、沅陵米粉……
在湖南,沒有不好吃的米粉。
你敢說哪種粉不好吃,小心湖南人打你啊~??
/ 廣西米粉 /
v
南寧老友粉、柳州螺螄粉、桂林米粉、
玉林牛腩粉、賓陽酸粉、武鳴生榨粉、
羅秀米粉、融安濾粉、羅城大頭粉、
防城卷粉、欽州豬腳粉、全州紅油米粉、
天等雞肉粉、北海海鮮粉……
廣西可能是全中國米粉種類和制作方式最多的省份。
廣西的大街小巷遍布粉店,各有特色。
一口湯,一口粉,
在白氣蒸騰中聽著一陣陣哧溜哧溜的聲音,
這才是生活至味??!
吃貨們,給你一道傳送門??
/ 貴州米粉 /
v
米粉的江湖里,不能少了貴州。
羊肉粉、辣雞粉、酸湯砂鍋粉、織金三鮮粉、素粉、
鍋巴粉、綠豆粉、牛肉粉、大排粉、糯米團炒粉……
貴州米粉可以說是十分低調了。
因為在貴州以外的地方,
基本吃不到什么正宗的貴州米粉。
貴州的米粉里,要數遵義羊肉粉最有名。
不僅遵義有,全貴州都有!
遵義羊肉粉始于清朝,歷史十分悠久。
一碗滾燙的羊肉粉,
是當地人四季早餐的最愛,
炎熱的大夏天也不例外。
冬日里吃,更是渾身暖洋洋。
早起吃碗羊肉粉,才能舒坦過一天。
5、走,去武漢過個早!
「早餐之都」可不是白叫的,
怎么樣,服不服?
在全國各地最有特色的早餐排行榜上,
武漢一定能進前三。
(這個榜是我創建的,就想讓武漢進前三,任性)
連「食神」蔡瀾都曾發話,
給武漢冠上了「早餐之都」的美名。
武漢人講究「過早」。
在他們眼里,最不可將就的就是早餐,
這種執念,早已變成了他們深入骨髓的習慣。
大武漢的早飯,品種幾十,品類上百。
熱干面、汽水包子、豆皮、面窩、燒賣、
糯米雞、粑粑、酥餃、金包銀、糯米包油條、
酥油餅、剁饃、牛肉粉、蒸包子、炸醬面、
蒸餃、歡喜坨、鍋盔、發糕、魚湯糊粉……
讓你吃一個月都不重樣!
可選的早點實在是多,
但大部分武漢人卻「沒空」坐下來慢條斯理地吃。
左手煎包、右手豆漿,
走一步,吃一口,甚至邊跑邊吃……
就這樣穿越在武漢的車流中、地鐵里、各個大街小巷。
要是早上不趕時間,那便坐下吃,
街邊的小桌子、矮凳一擺就行。
趁著熱氣迅速拌開一碗熱干面,
先吸一鼻子,感受芝麻醬瞬間迸發出的濃郁香氣,
再淋上辣椒油、香醋、香蔥、醬菜等配料,
接下來,盡管大快朵頤!
三鮮豆皮也是不錯的選擇。
綠豆大米混合磨成漿,
攤在鍋里呈金黃色的酥脆薄皮,
裹上糯米、筍丁、香菇丁、榨菜丁、
豆腐干丁、肥瘦均勻的肉丁……
待煎熟便可出鍋。
咬一口焦香酥脆的蛋皮,
感受豐富的餡料在口中交融,
這真是奇跡般的一刻!
關于武漢早餐的更多內容,這里有你想看的??
6、江油肥腸,肥腸好吃
覺得北京早點喝豆汁兒不能接受?
四川江油人民可一早就吃豬大腸呢!
江油人的一天,從一碗肥腸開始。
是的,就是你想的那個「肥腸」。
豬大腸,豬下水或雜碎的一種,
聞著臭、吃著香。
本身具有的脂肪和彈性,
使它入口微糯、更有嚼勁。
老北京的鹵煮里也放這個。
關于肥腸,評價也可謂十分兩極化了。
不愛肥腸的人,覺得它不干凈、味道怪,
光聽這名字就要落荒而逃。
愛肥腸的人,簡直欲罷不能,
更不會嫌棄它的來歷,
一日三餐頓頓吃也不奇怪。
2008年汶川震后的第五天,
《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
曾在江油小館吃肥腸。
正吃到濃興處,余震來了,
所有人都開始四處亂竄,
但陳曉卿并不,
他不能放棄這碗肥腸!
陳曉卿也表示過:
「中國最好吃的肥腸,一定是在江油」。
在江油,肥腸館幾乎遍地都是。
在江油人眼里,離開了江油的紅燒肥腸,
都不能被叫做「江油肥腸」。
這里的肥腸與別地的不同之處
在于它多食用于本地人的早餐。
一碗米粉或干飯,配上紅燒肥腸,
這一整天都能過得有滋有味。
江油的肥腸清理得很干凈,
沒有任何異味。
色澤黃亮,柔嫩不膩,醇糯爽口,
冒著熱騰騰的香氣。
此時,只想說一句:豬大腸萬歲!
文 | Sa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