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鐘秀沒有再碰到申海美,一切都會不一樣。但這個世界從來沒有如果,而電影《燃燒》更不會給李鐘秀這個機會,從他打開父親的柜子,看到里面那十幾把匕首的時候,結局就已經注定了:他會用其中的某把刀,殺掉某個人。
但與《寄生蟲》不同的是,最終成為殺人兇手的李鐘秀,沒有金基澤那么讓人生厭。劉亞仁飾演的李鐘秀,這個眼神略顯呆滯常帶著迷茫、微微駝背有點猥瑣的偽文學青年,傳遞給觀眾更多的,是一種無可奈何的心疼。
1.在出身面前,他自卑
李鐘秀是從農村考出來的孩子,從他跟鄰居還有村長打交道時的靦腆可以推測得出,這孩子應該是那種埋頭苦讀的乖孩子,甚至是有點兒木訥和呆的。
但無論如何不諳世事,他考到了首爾,讀了中文系,最后畢業的時候,還有一個想要成為小說家的理想。
只是他一直沒有動筆寫自己的小說,因為,他自己也說了,他還沒有看清楚這個世界,他覺得整個世界就是一個大大的謎團,他看不清楚,自然也無法講述。
這個世界謎團說,應該是從他小時候就開始有了。
他的父親上過中東戰場,不曉得是不是有戰后創傷后遺癥,李父對情緒的控制能力很差,經常大發雷霆,沒有經歷過家庭暴力的人永遠無法想象家里面有個脾氣暴躁一點就著、情緒不穩定的人多么可怕,那種永遠提心吊膽小心翼翼會讓人非常壓抑,鐘秀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
一開始的時候還有母親幫著吸引火力,可到鐘秀七八歲年紀的時候,他的母親受不了丈夫的喜怒無常而選擇了拋下兩個孩子離家出走。
鐘秀在父親的強壓下點燃母親留下的衣物那一刻起,就開始看不清這個世界了:為什么父親是這樣?為什么母親不愛自己?為什么自己要一個人面對生活這個龐然怪獸?
所以到后來,在父親因為妨礙公務被判刑的時候,鐘秀雖然寫了悔過書找鄰居簽字想要幫助父親,但是再次被父親否定后,他就對這個被判刑的父親徹底失望了。
他沒有聽完判決書就離開了法庭,都不重要了,那個即將坐牢的男人早就與他沒有關系了。
家里人是肯定指望不上了,要生活下去,鐘秀必須得想辦法養活自己。他是努力的,一個中文系畢業的秀才卻去搬磚送貨,如果不是想要過得好一點,想要再與命運抗爭一把,他完全可以選擇回老家繼承父親那個只剩下一頭牛的養殖場,種種大棚,每日里葛優躺。
如果不是遇到申海美,如果不是忽然有了一場混合著荷爾蒙沖動的初戀,他也許會在首爾這個城市平凡地生活下去,送送快遞,如果有機會,寫一本自己的小說。
但,他遇到了申海美,這個歷盡千帆生活尚且無著卻喜歡各種文藝強調的綠茶妹。
2.在富人面前,他自卑
在鐘秀還在為出租屋的一米陽光心醉神搖暗搓搓暢想自己和海美未來的時候,海美給了他當頭一棒。
他去接機,接到的卻是海美和她的新男友,一個在內羅畢機場遇到的、共過生死的Ben。
其實Ben并不是個多大的富豪。
在機場的時候海美說自己想吃肥腸火鍋,Ben帶兩個去的是一家挺普通的館子,有點兒像路邊攤。后來鐘秀第一次去Ben家是從顯忠院下得車,顯忠院在江北,而首爾的江南區才是真正的富人區。《寄生蟲》中的樸先生一家是正兒八經的富人,有獨立的大院子。韓劇《九回時間旅行》里的男主家也是住獨棟的別墅,而Ben住的是電梯公寓,估計最多也就是個做點小生意的生意人,說不定每個月還著車貸和房貸呢。
即便如此,不用上班就能開得起保時捷、只比自己大個六七歲卻已經有如此成就的Ben還是讓鐘秀覺得高不可攀無法企及。
人在面對比自己條件優越很多強大很多的對象時,產生的情緒往往會是崇拜或者羨慕。但如果是跟自己差不多但又比自己強那么一點的對象時,產生的情緒就變成了嫉妒。
如果沒有申海美這個前女友夾在中間,鐘秀見到Ben這樣的人應該只會羨慕,絕對不會嫉妒,但偏偏,Ben卻是搶走了自己初戀的有錢人,如此一來,羨慕中又夾雜著一絲絲的酸,不甘,嫉妒,卻又充滿了好奇,李鐘秀在面對Ben時的心情真的很復雜。
與其說Ben,不如說是Ben的生活狀態,對鐘秀產生了吸引力。毫無疑問,Ben這種不用上班就有錢花,玩兒就是工作的生活是鐘秀所向往的。于是,他在知道海美和Ben在一起后,第一反應不是離開,而是選擇跟著海美去接近與窺探這樣的生活。
帶著小心翼翼與無所適從的窺探。
其實Ben的生活在我看來,不過是個有一點錢的暴發戶的附庸風雅而已。勾搭女孩子的套路是老套的看手相,吃個意面在家做個菜說成是給自己準備祭品,還有他那幾個朋友對中國淺薄的認識,都充分說明這個看起來有錢的男人其實不過是徒有其表,并沒有那么高不可攀。
但鐘秀看不到,他身上穿著皺巴巴的牛仔褲連帽衫,覺得對方一絲不茍的發型與得體的襯衣都變得遙不可及。
毫無疑問,鐘秀在Ben面前是自卑的,但是他和海美都一樣,都有種想要融入對方群體的沖動或者說是期盼。
所以,鐘秀會左一次又一次地參加Ben組織的聚會,而在看到海美像只猴子一樣被戲耍的時候,他又會覺得惡心與憤怒,但他的自卑又讓他無法站起來拉著海美離開。
所以,鐘秀會同意海美帶著Ben去他家玩兒,對Ben那個新世界的好奇甚至促使鐘秀這個乖孩子抽了Ben帶來的大麻。
3.找不到的塑料大棚讓他自卑到絕望
《燃燒》中花了很長的篇幅來講述鐘秀尋找Ben要燒毀的那個大棚。表面看來,鐘秀是為了尋找海美,他擔心Ben會殺了海美還把她一把火給燒了,但,真的是這樣嗎?
答案是否定的。
塑料大棚并不是簡單的塑料大棚,塑料大棚代表的是一種生活方式。Ben說他每兩個月就會燒一個塑料大棚,這樣放蕩不羈的隨心所欲在鐘秀看來,似乎代表了富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一種隨心所欲不計后果的生活方式,那么自由,那么高級。
他費勁心思尋找塑料大棚,其實是在苦苦尋找進入富人行列、擺脫貧困的途徑,只是,一次次地尋找后,他覺得自己已經把所有的辦法都試過了,可還是找不到那個入口,找不到那個讓自己也過上高級生活的入口。
表面看起來是在尋找塑料大棚,其實是在尋找升級的途徑而已。
鐘秀最終也沒能找到那個塑料大棚,連殘骸都沒找到。在他心里,覺得自己是找不到了,而在我看來,那個所謂的燒毀塑料大棚的事兒,根本就是Ben裝逼的另外一個花樣。Ben裝逼的成就感在沒有見識的李鐘秀這里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讓他覺得非常爽,正如他和他的朋友把海美當做一個笑話一種消遣一樣,鐘秀面對他們這種所謂有錢人的生活方式時的反應,也是Ben的一種消遣,是他無聊時貓捉老鼠一樣的逗弄而已。
可悲就可悲在,別人的消遣,在鐘秀這里就成了生活的全部。
就像我們對著地上一只螞蟻吹了一口氣一樣,對我們人類而言,不過是一時的童心未泯或者惡作劇,但對于那只螞蟻來說,就是一次臺風過境一次暴雨傾盆甚至是一次毀天滅地!
但,螞蟻不會反噬,鐘秀卻會動刀子。
鐘秀的母親回來了,一回來就刷著無聊的微信聊天跟兒子要錢還賭債。海美找不到了,鐘秀憑借一只可能從來沒有存在過的貓推測海美是被Ben殺了。鐘秀覺得自己就是當年那個掉進井里的海美,抬頭望天,只能看到一小片天空。
找不到入口也找不到出口,苦苦掙扎的鐘秀崩潰了,他從父親留下的刀里挑了一把最趁手的,殺死了Ben,將Ben和他的保時捷付之一炬。
Ben死于裝逼,而鐘秀死于Ben的裝逼。
4.物質的富有并沒有高不可攀,高不可攀的是精神的富有
《燃燒》這部電影很多很內核的話都是通過海美這個女配角說出來的,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說法就是生理饑餓者與精神饑餓者。
海美雖然經常為作新賦強說愁,有點兒神經兮兮,但其實她看得是比較透徹的。而《燃燒》比《寄生蟲》更深刻更硬核的地方也在于這一點:精神的貧瘠比物質的貧瘠更可怕。
很多人看完《寄生蟲》后都對金家女主人的那句“我有錢了也可以很善良”表示無比贊成,往深一點想,就是抱著物質比精神重要的觀點,認為物質的富有決定精神的富有。
我們最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因果倒置:到底是因為物質富有了精神才富有?還是因為精神富有了物質才不貧瘠?
鐘秀就毀在了精神的貧瘠之上。
作為一個中文系畢業以作家為職業夢想的年輕人,他精神卻早已經干涸。他對這個世界對整個人生都缺乏想象力和缺少希望,反而是海美這個沒讀過什么書的女孩子還會尋找世界的美好:比如,她出租屋里的一米陽光。
而后來面對Ben的富有,鐘秀一想到對方年紀輕輕就比自己優秀這么多,激發的不是斗志,而是自卑與無可奈何。許多人過到中年,就會妥協,就會將所有希望寄托給后代,覺得人生也不過就是這樣了。
雖然不放棄不一定會有希望,但如果放棄了,那就一定沒有希望了。
《樂隊的夏天》里我最喜歡的是彭磊,一個四十歲出頭的“練習生”。從他的《北海怪獸》里可以看到他成長的軌跡,就是個最普通的孩子,甚至學習成績都不好的普通孩子。但四十歲了,他還在堅持自己的夢想,堅持搖滾樂這種真得是出頭無望的夢想。
真正的勇敢是什么?是在明知道前路危險前途迷茫的情況下還能往前走,這不是二,就是勇敢。真正的勇者,就是在看清楚生活的面目可憎后仍然能笑著面對。
鐘秀只要稍微對自己有一點信心,也不會走到極端的路上。雖然最后那一把火看得觀眾大呼過癮,但如果電影里那個世界是真實存在的,殺人還毀尸滅跡的李鐘秀生活還將繼續下去,他的生活又將怎樣繼續下去?
現實中有無數的李鐘秀,希望屏幕前的你不是那一個。永遠勇敢,永遠有顆對未來對自己對家人充滿信心的心。請你堅信,等眼前這個坎兒熬過去了,一切都會好起來。超好,爆好,無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