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云詭譎的戰場上,形勢瞬息萬變,充滿爾虞我詐,能否洞悉敵方意圖往往決定戰爭走勢。所以,古今中外傳奇名將無不能料敵先機,在戰場上力挽狂瀾。和平年代里,商場延續了戰爭的藝術,合縱連橫、瞞天過海、以逸待勞。然而,所有的計謀都離不開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對未來的準確把握。在風口來臨之前,把握先機,做好準備,才能順勢扶搖直上。
預見未來,多少人夢寐以求的能力。在美國,有這么一個人,聲稱自己掌握預測未來的秘籍。人們將信將疑之際,卻驚訝地發現他在完全不同的領域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就。他,就是丹尼爾?伯勒斯,伯勒斯研究協會的創辦人兼執行長。他創辦與經營了6家成功企業,同時也為奇異、IBM、甲骨文、微軟、杜邦、Google、寶僑、美國運通等多家名列《財富》雜志500強企業的領導高層擔任策略顧問。他在自己的書中,將預測未來的秘密向大眾公布,廣受讀者追捧。
也許你對預見未來嗤之以鼻,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曾“準確”預測過未來,“我早就知道應該這么做”,“我就知道之后會發生這樣的事”。對此,伯勒斯毫不留情地批駁這是“事后諸葛亮”,因為你根本不會提前知道預感是否正確。在《理解未來的7個原則》中,他提到了7種心法:從確定性開始、洞察先機、變革、跳出你面臨的問題、反其道而行、重新定義和再創造、主導未來。二十五年來,他就是用這七個觸發器,觸發和應用閃現的遠見力。
一、區分硬趨勢和軟趨勢
硬趨勢是基于可測量、可感知、可預測的事實、事物或客體得出的推測;軟趨勢則是根據似乎看得到、似乎可預測的統計得出的推測。硬趨勢絕對會實現,是未來的定數;軟趨勢是可能會發生的、未來的變數。
在貓王死后第五年,伯勒斯做了個趨勢分析的練習,他把五年內貓王模仿者的增長數據仔細研究了一遍,統計數據涵蓋了1977年到1982年。根據得到的趨勢發現,在2000年,每三個美國人就有一個會成為專業的貓王模仿者。在1999年,美國政府根據過去幾年國內經濟走勢,得出結論,在未來十年內,美國政府預算盈余將達到一萬億美元。如兩個預測所言,美國將是一個不缺錢、到處是貓王模仿者的國度。這種預測方式和一些學者預測印度經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他們的趨勢中,印度經濟增長率永遠是8%至9%,而中國的經濟增長率明顯放緩,于是印度經濟終將碾壓中國經濟。這種趨勢就是軟趨勢,短期內有一定的可靠性,然而放眼長期,往往與事實相去甚遠。
二戰結束后,幾乎所有卷入戰爭的國家都迎來了一個現象——嬰兒潮。以美國為例,在短短十來年里,增加了數千萬的新生兒。數千萬人誕生并存活,隨著年齡逐漸增長,形成了許多我們完全可以預測的現象。這就是硬趨勢,長期有效。
中國最大的一次嬰兒潮發生在60至70年代,10年里全國共出生近2.6億人,占當前全國總人口數的約20%。在國家經濟發展中他們起到中堅力量,也正是因為國家經濟的快速騰飛,給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帶來了可觀的收入,龐大的消費力直接促進了房地產行業的發展。現在,60后70后們正在步入老年,整個中國社會也正在步入老齡化。這個大的硬趨勢下,不難做出判斷,在未來一段時間里,健康業等一系列圍繞老年人的行業將得到長足發展。
因此,在預見未來之前,要區分好硬趨勢和軟趨勢。
二、把握時代發展的脈絡
隨著知識的不斷積累,科技不斷進步,人類相互溝通與合作的能力也提高了。知識與溝通相輔相成,帶動科技出現幾何增長,掀起滔天巨浪。
我們十分熟悉這么一個觀點:違背歷史潮流的人,終將被歷史的滾滾車輪碾壓。歷史可能會騙人,但是未來絕對假不了。要勾勒出未來生活藍圖,不妨看看匯聚成巨浪的幾條水流。伯勒斯提到科技進步的硬趨勢有八個途徑,每個又自成一股硬趨勢:1.去物質化;2.虛擬化;3.移動化;4.產品智能化;5.網絡化;6.互動化;7.全球化;8.匯聚化。而技術進步的海嘯,則是由三股強大的硬趨勢交織而成的。如果把科技進步比喻成開車,那么我們現在正同時狠狠地踩著三個油門:1.運算處理能力;2.帶寬;3.存儲容量。
我們身處于變革的黎明,過去三十年來的變化是平淡、溫和而緩慢的。從主流觀點來看,我們很容易認為最大的變化已經發生:互聯網顛覆了我們的世界,改變了一切。但是,伯勒斯認為,互聯網在過去十年間的擴張知識序幕,還沒有進入故事正文。這不是變革,這只是為了即將來臨的變革奠定基礎,而未來的變革必將來勢洶洶。
因此,要想把握住未來,就要有對根本性變革的預期,把握住時代發展的脈絡。
三、直面未來、擁抱未來、主導未來
永遠也不可能真正回到從前,只能不斷向未來前進。
在新的技術環境下,工具和系統正以驚人的速度迅速折舊。在這樣一個變化劇烈的時代,我們唯有適應時代,不斷創新,搶占行業制高點。在以前,規則是:“如果沒壞,就不要修理。”然而今天,規則是:“如果奏效,就已經過時。”我們唯有直面未來,才能擁抱未來,最終才會主導未來。
我們如何才能戰勝困難,真正預測未來,最終主導未來?伯勒斯在《理解未來的7個原則》中提出幾點建議。
1、要解開我們最大的問題,關鍵要認識到這些問題是不是我們真正面臨的問題。跳過這些問題,而不是試圖去解決它們,讓頭腦自由地探索,思考真正的問題;2.關注沒有人關注的領域,能使你看到沒有人注意到的機遇,也就能做到沒有人做過的事;3.持續地去商品化,尋求創造性的方式,使平凡變成卓越,化平凡為非凡;4.未來愿景決定未來。我們持有的未來愿景決定了我們的行為。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預見未來的可能。在過去,閃現的遠見力是有用的,但不是必要的,改變慢慢發生,沒有遠見力也無妨。而如今,隨著技術變革的步伐加速,遠見力必不可少。
在下一個風口來臨之際,你,做好準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