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7歲了。
先來說說這個生日吧。
生日前幾天,你就說,媽媽,我們快點把家裝飾起來,你去網上買那個生日快樂的裝飾品吧。實在說,我真的覺得不環保,真的不想買。但是,當你生日頭兩天又催促時,我還是心軟了,還是給你買了。
當父母的,但凡能滿足孩子的,最后,總是忍不住去滿足的。哪怕自己有各種各樣的想法。
東西買回來,一堆要吹的。你理所當然要我吹,特別是那大大的椰子樹。我鼓勵你吹,結果你因為心理上就覺得自己肯定吹不好。所以,你帶著情緒去糊弄性的吹了一下,然后就哼哼唧唧的說“我吹不好的。”我繼續鼓勵你“孩子,首先,你要相信你是能做好的,你得有這心態。你坐下來,動作慢下來,同時,心里告訴自己愿意付出時間來做好這件事情,這樣你肯定就能吹好了。”孩子,你果然聽了媽媽的話,居然大大小小的字啊椰子樹啊恐龍啊云朵啊都被你吹好了,你說,媽媽,我好有成就感。
孩子,你要記得,自信就是來源于一件事一件事積累的成就感,而獲得成就感,需要耐心的愿意去嘗試做一件件的事情。你嘗試的事情越多,你的成就感就一定也會越多。至于失敗,媽媽說過,沒有失敗,你早就知道了,那是成就感它媽媽。
晚上,我們一家三口,在嘻嘻哈哈打打鬧鬧中,把你打好的裝飾品全部貼上了墻。孩子,你會記得這場景嗎?
孩子,你生日,媽媽早早就偷偷給你定了你一直想要的小吉他。
爸爸給你去定了你想要的北極熊蛋糕。
媽媽生日那天,一早就去買了七八種水果為你招待你請來的小客人。
為了晚餐能讓你覺得有新意,媽媽專門為你琢磨了菠蘿茶飯,網上的菠蘿炒飯是簡單的,但是,天底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總希望每餐飯孩子能多吃點營養,所以,媽媽為 你的菠蘿炒飯準備了好多東西,赤橙黃綠青藍紫恨不得都有了。所以,這個炒飯媽媽準備得很累,當然,只是身體累,心里是心甘情愿高高興興樂此不疲的。
是啊,天底下的媽媽,能為孩子做頓孩子愛吃的,媽媽就是最高興最開心的,就是再怎么辛苦也愿意的。
對了,孩子,你看到這個要記住,將來有女人愿意為你花時間花心思花錢花力氣的人,才是真愛你的人。
孩子,想想6歲到7歲,你變化好大。這一年,你讀小學一年級了。因為你沒有好好上過幼兒園,我總擔心你上一年級會不時要求請假,不時鬧不去上學了,如果我不允許,你就會把情緒內化為身體各種不舒服來達到你的心愿。還好,孩子,一年級上學期,你適應得非常好,記憶里除了有一次生病,請了一次假,別的時間基本每天都平靜的按部就班的去上學。每天你基本都要6:30起床,你一直堅持得很好。
這一年,你從一個一個拼音不認識的人,到能自主閱讀。
這一年,你從一個稍微讓你學習20分鐘,你就鬧著說“你要累死我啊”到現在一學習就能一整半天。
這一年,你從不愛背詩,到現在83天背了83首詩。背了七章《道德經》,背完了《論語》學而篇。
這一年,你從一個字都不會寫,到能歪歪扭扭寫出很多個字。
這一年,你從什么家務都不會做,到能用吸塵器,給我擦地。
這一年,你從動不動就亂發脾氣,到也開始懂得控制。
……
這一年,你成長了很多很多,可以說是破解成蝶般的成長。
這個成長的過程,我們有和諧,也有很多碰撞似的溝通,你多次被我氣得哭,我也在輔導你學習之初,也被你氣得哭過。這個成長過程于你于我都不容易。但是,我們彼此都在磕磕碰碰中成長進步。那天,媽媽告訴了你,生命就是一個螺旋絲的上升,波浪似的進步的過程。我還想告訴你,生命還是一個如齒輪般磨合進步的過程。
媽媽也想讓你在自由自在中成長,如那本《不管教的勇氣》一樣,完全順其自然的隨你長大。但是,在沒有大數據統計得出結論,那確實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前,媽媽不敢拿你去做小白鼠。媽媽寧愿相信活生生所見的生活例子,媽媽從小到大,凡是那種家長對孩子認真教育的孩子,不一定都成為了偉人,但是,整體上都比父母完全不管放任自流的要活得幸福。孩子,為人父母只能去賭那個大概率。
孩子,你是一個非常機靈的孩子,媽媽真的希望你把這份機靈放到學習上,成長上,放到助力他人身上,真的成為一個對家庭、家族乃至社會有價值的人。
我們依然會吵吵鬧鬧吧,我們依然會有被彼此弄得心煩意亂甚至對彼此失望的時候吧,我們依然會有不知所措的時候吧,但是,孩子,有一點,你可以確信,那就是無論你怎樣,爸爸媽媽都愛你,都永遠不會說離開你,也永遠不會離開你,爸爸媽媽的愛恒在。因為,爸爸媽媽是真的真的好愛你。我們期待你各方面更美好,但是,如果不美好,我們一樣愛你。孩子,你要記得,有期盼,有失望,但不離不棄,那就是真愛的樣子。
孩子,你要記得,你是一個有著滿滿的愛,被愛養育大的孩子。媽媽聽說,自己愛的蓄水池足夠滿的時候,愛就能外溢,滋潤到他人。如果你生日這天,希望得到媽媽的一句寄語的話,那么,那句話便是:孩子,此生,你要心中有他人。
不是,媽媽有多偉大,面對孩子 ,我是一個自私的母親。孩子,我只是發現了一個秘密,唯有心中有別人,才不會有那么多的狹隘、那么多的懼怕、那么多的焦慮、那么多的迷茫………你才會真的幸福。孩子,這就是你背的《道德經》里教導的“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作為爸爸媽媽,孩子,我們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你幸福。而途徑,孩子那就是心中有他人。
孩子,爸爸媽媽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