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爺曾六下江南,每下次江南都被后世的人們在茶余飯后所樂道。乾隆爺一般下江南的原因,大體有這么幾種。一是應江浙官員代表之邀;二是仿圣祖南巡之例;三是江浙地廣人稠,經濟為要,理當重之;四是上察于下,方可曉民情戎政,百姓疾苦;五是孝奉母后,游山賞水,借此盡孝。乾隆爺的許多趣聞逸事都是在下江南的途中催生傳揚的,成為后世人們的談資論果。
話說一天,天朗氣清,乾隆在外面巡逛,偶遇一個老農夫背著鐵鋤頭從他面前經過,于是腦瓜子一轉,竟生出個了機靈點子。趁機也考一考手下的助手。乾隆爺不慌不忙地擺了擺手,隨從們趕緊貼附上來。一個隨從問:“爺,有什么事?”乾隆一側身,隨從緊忙貼耳傾聽。乾隆知道身邊這幾個大臣,學識非凡,就開玩笑地說:“剛剛走過去的是什么人?”大臣說:“是一個背鋤頭的老農夫。”乾隆問:“我想知道這個農夫的“夫”字怎么寫?”大臣面面相覷,不知道皇帝的葫蘆里裝的是啥藥。但又不敢不回,其中一個大臣說:“農夫的‘夫’字是兩橫,然后一撇一捺。以及轎夫的‘夫’、孔夫子的‘夫’、夫妻的‘夫’、匹夫的‘夫’也都是這樣子書寫的。”
乾隆聽了聽,哂笑了一下。隨后直搖腦袋,這時的幾個大臣徹底蒙了。只見乾隆爺不緊不慢地說:“你們這幾個人真是枉有經天緯地之才啊,怎么連個‘夫’字的寫法都搞不明白!”大臣們見狀,一個個變得垂頭耷耳的。
其中有一個稍微靈機的大臣趕忙奏道“卑職才疏學淺,還請圣上指教。”后面幾個也說,“還望請圣上請教。”乾隆故作高深地說道:“農夫干啥,他們就是刨土之人,所以要先在上面寫一個‘土’字,然后在下面加‘人’字;轎夫呢,整日抬轎出力,屬于扛竿之人,所以要先寫‘人’字,然后再給它加上兩根桿子;孔夫子是位圣人,上通天文,下曉地理,‘天’字出點頭就是了;夫妻是兩個人,所以要先寫一個‘二’字,然后再加上一個‘人’字;匹夫就是我們常道的大丈夫,這個這個‘夫’字寫一個‘大’再加一個‘一’便是了。這些“夫”的用法不同,寫法也就不同,可不能將它們混為一談啊!”這時大臣們心里都樂了,知道了乾隆爺是在和他們戲論,不足為訓,但每個人都還是被乾隆的妙解所折服。
乾隆爺還有很多故事流傳于世,拿了品一品,也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