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開頭:這是上學期末看完電影后花了一整個下午寫下來的影視分析,寫的不是很好,但是如果把這篇文像廢紙一樣丟掉,總覺得對不起自己花下的時間和心血,所以還是放到這邊,算是一個記錄吧。這是一篇比較菜,不是很專業(yè)的影評。
在影單里一眼就看到《可可西里》這部片,因為它聽起來真的很美,感覺要么是介紹可可西里這個美麗的地方,要么會講述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然而影片一開頭就完全把我腦海中的美好想象打得支離破碎。
影片以緩慢的鏡頭推進,一開始還是很美好的,然后突然鏡頭轉(zhuǎn)到車窗外的老漢,這是個近景鏡頭,如果不經(jīng)意看到,肯定會被老漢嚇到。這個鏡頭是個雙關(guān)。一是巡山隊員被突然出現(xiàn)的老漢嚇到;二是誰會將一個淳樸的老漢聯(lián)想到偷獵者猙獰可惡的嘴臉呢,所以震驚。接著出現(xiàn)的就是被槍殺的巡山隊員和藏羚羊的遺骸,這讓整部片子的開頭就縈繞著沉重的氣息,同時也昭示著故事的悲慘結(jié)局。
《可可西里》是一部跟生態(tài)有關(guān)的影片,有著一個美麗的外衣,卻充滿著殺戮、暴力,人性的扭曲和邪惡,一開頭的血腥殺戮場面就鋪墊下了全片沉重的氛圍。影片運用了倒敘的敘事手法,通過尕玉這個外來者的視角層層深入藏區(qū),見證了偷獵者和民間自發(fā)的巡山隊的故事,帶給我們心靈的震撼和反思。冷峻的鏡頭、直白的敘述、粗獷的構(gòu)圖,是本片的特色,用真實的力量打動觀眾,立意深遠充滿誠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影調(diào)
本片的影調(diào)大多是冷色調(diào),只出現(xiàn)了少量的飽和色,而且片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夜景,灰暗的影調(diào)持續(xù)了一整部片,符合了可可西里這個渺無人煙的高原地區(qū)的特點,同時也暗示這是一部沉重的片子。但是當巡山隊員為藏羚羊的骸骨埋葬并火化時,那熊熊燃燒的火焰,形成了暖調(diào),在呼喚人性深處的善良和溫暖。其次,片中在兩位隊員走出暴風雪的時候,也出現(xiàn)了暖調(diào),這個時候又出現(xiàn)了尕玉跟日泰在艱難前進的畫面,用冷調(diào)進行了對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色彩
從色彩看,片中令我印象深刻的顏色就是紅色。紅色讓人血脈噴張,讓人心跳加速,極具辨識度的色相飽和度讓人一眼就看到。片中多次出現(xiàn)了紅色,每次出現(xiàn)的時候故事的背景及其代表的涵意都不一樣。影片開頭藏羚羊的血就染了一地,這個時候的紅色代表血腥,代表殺戮,代表暴力;片中巴丁給了尕玉生肉吃,這個時候的紅色代表著希望,這是要走出沙漠追捕的希望。這種色彩處理使得影調(diào)和色調(diào)在總體上保持一致,又突出主題,使人印象深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景別
就這部片子而言,出現(xiàn)的景別要么就是大遠景、遠景,要么就是中近景。《可可西里》以一個近景到特寫的推鏡頭開篇,吸引別人往下看劇情的發(fā)展。而當鏡頭轉(zhuǎn)到車窗外時,出現(xiàn)了幾個拿著獵槍的捕獵者的中景鏡頭,這個時候刻畫出捕獵者的那副可惡暴力的嘴臉。
后面的故事發(fā)展有一個鏡頭是老鷹在吃著藏羚羊的遺骸,鏡頭慢慢的從遺骸轉(zhuǎn)到老鷹吃肉的近景,接著慢慢推成大遠景,滿地遺骸,這時候仿佛看到了狩獵者在這里大開殺戒的場面,慘無人道。對于環(huán)境的描寫和巡山隊員的追捕多是采用遠景,一是表現(xiàn)可可西里這個荒原的環(huán)境;二是表現(xiàn)巡山隊員的孤立無援,弱小的力量;三是體現(xiàn)藏羚羊的渺小,在人類面前毫無反抗的力量。特寫在本片用的比較少,但也是有出現(xiàn)的,開頭當藏羚羊被射擊中的時候,那個特寫的鏡頭,看到藏羚羊在死亡面前毫無選擇,那種特寫令人動容,直擊心靈深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拍攝手法
在拍攝手法上,多次使用了長鏡頭,具有視聽感知的參與性。當劉棟被流沙淹沒的時候,就使用了長鏡頭對事態(tài)的發(fā)展進行了記錄,細致刻畫了劉棟開始陷入流沙時候的掙扎,到后來快被吞沒平靜接受的全過程。影片還使用了交叉蒙太奇,當兩名隊員終于走出暴風雪時,尕玉和日泰還在為著走出來而堅持,為全篇營造了緊張的氛圍。拍攝對象并不像普通的影片,有個體的刻畫,這部片子大部分是群像出現(xiàn),塑造了一個個高大的巡山隊員形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聲音
影片中的聲音比較直白,談話也是簡潔明了,可是話雖不多每一句卻都是說在點上。比如日泰無意中說的“我們藏族人吃肉,刀口是對著自己的。”“這里到處都是吃人的流沙”暗示了后面的故事發(fā)展。片中還出現(xiàn)了畫外音,主要展現(xiàn)了整個紀錄現(xiàn)實的風格。片中多次特寫腳步聲的時候,其實這是客觀記錄的環(huán)境音。
影片中音樂部分也較少,但卻環(huán)環(huán)相連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藏族人民擅長歌舞,鏡頭在一群人來到阿旺那里時,他們唱歌跳舞,看似快樂無比,其實只是孤獨的另一種表現(xiàn)。一群人的快樂并不能避免一個人的孤獨。同時,凄涼的背景音樂出現(xiàn)在他們離開后,此時的音樂映襯出了每個人的內(nèi)心世界,渲染著氛圍,也代表了整個故事的情節(jié)調(diào)式發(fā)展。
還有一種祈禱的音樂,在每次的死亡場景中總會出現(xiàn)。第一次出現(xiàn)是在萬只羊骨面前,他們?yōu)椴亓缪虺鹉欠N佛歌,此時一種死亡的氣息撲面而來,但同時也似乎變的無比的神圣與莊嚴,藏羚羊的靈魂仿佛得到了凈化。情感流淌在音樂中,基調(diào)依舊平緩無奇,正因為如此觀眾心頭激起一陣狂跳,激憤不已。第二次出現(xiàn)是在日泰的葬禮上,做法事的人用佛歌送他走上最后一程,這是一種對好人去到極樂世界的祈禱跟祝福。
影片中的聲音雖然都不多,但是每次出現(xiàn)都有意義,要么串聯(lián)故事,要么渲染氛圍。聲音就是有這么一種神奇的力量,影片因為有了聲音而增色不少。
在《可可西里》影片中講述了一個生態(tài)的災難性紀錄片,不得不說導演是真誠的,用最真實的記錄,來觸到人心中的那根軟肋。畫面色彩什么的或許不如張藝謀那樣濃墨重彩,但是就是用最真實的鏡頭,每一個力度都把握的剛剛好,把觀眾心中的那份憐憫跟良知給呼喚出來。影片中生命是渺小的,易逝的,旨在號召我們要珍愛生命,保護動物,保護生態(tài)。導演用《可可西里》發(fā)出他對這個社會的聲音,同時用這個真實真誠的聲音感染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