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鏈接:https://www.webdesignerdepot.com/2017/07/5-ways-designers-should-develop-empathy/
同理心,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難能可貴的。它在人際交往中有非常突出的優勢。這也是一個最新設計的流行詞,當然,它也不僅僅是流行詞。
目前,設計師們發現通過理解和同理心能夠幫助他們更好進行設計。如果你知道用戶的需求,你就能做出讓用戶滿意的產品。如果你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們就會愿意更長時間的使用你的產品,甚至他們會為你的產品心甘情愿的掏錢。
但是,對于同理心的運用,這里有一個問題,就是當你需要結果時,同理心不是你能從工具箱中拉出的東西。關于同理心,從我過去的經驗中可以得到的一個結論,就是對于大多數人而言,是可以感知道你什么時候是對這件事物其實是不感興趣的。同理心它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或者生活習慣,它不但可以幫助你做出更好的設計,同時它也可以豐富你的生活。
后天的同理心需要逐漸的鍛煉,然后不斷成長。人們面對家人和朋友時候,往往都會顯得更為通情達理,但是對于陌生人,同理心就需要有意識的慢慢的培養。我們在學習同理心之后,可以獲得更好的工作,更好的人際關系,甚至你會發現,你變得更少的去批評或評價他人,從而在心里上減輕自己的負擔。
1、旅行
在我們考慮如何進行設計之前,有很多方法來培養同理心,而旅行就是其中最好的方法之一。一般而言,看到其他地域文化的差異,可以做很多事情來消除別人的偏見,幫助人們相互理解。學習他人的文化也可以幫助我們為他們做出更好的設計。一個簡單的例子,在中國,紅色代表喜慶、熱烈。
目前,可能你沒有預算出國,那么旅行去另外一個城市,去另外一個街區,甚至是嘗試不同的餐廳,如果這些你都無法做到,那么看一些和你完全不同類型人的紀錄片,雖然自己親身出去旅行體驗對我們開闊視野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并不是最重要的一點,看一些紀錄片,也可以很好的開拓自身的眼見和經歷。
2、做志愿者或社交
找一個你相信的事業(最好是一個幫助他人的事業),并投入一些時間。到那里去見見你所幫助的人,或者去認識幫助他們的其他人。除非親身經驗,不然沒有什么能幫助你體會到為什么一些人一定要使用古老的技術,同樣,也沒有什么比和非設計師交流更能幫助你減少使用行業術語。
如果你沒有任何參加志愿活動的資源,那么就找時間進行社交活動。和與你不同類型的人交談,讓他們教你一些關于他們的工作或愛好的東西。人們通常都喜歡談論有關自己的事情和自己熱愛的事物。
3、和你要為他設計的人交流
好吧,在大項目上,你實際上可以得到用戶研究的預算。充分利用這一點,如果你的網站是針對的用戶是醫生,那么開始和醫生交流。問他們一些關于他們的瀏覽習慣,他們尋找信息的方式,他們首先看的地方,問問他們關于你們這類產品他們最想要的是什么。如果你沒有這些預算,你仍然可以和你可能認識的醫生進行交流。
接下來最重要的一步:拋開成見,真正傾聽。盡可能多地接受他們的反饋。如果他們說“我永遠找不到X”之類的話,不要以“也許他們只是因為太忙而沒有看見”這種假設率先定義他們。除非“X”剛好在主頁當中的中心位置。
4、考慮情緒條件
許多作家都有提到過,處理超過自身控制事情的重要性,我們談論處理屏幕眩光、視覺障礙、設備大小等等,同時我們還必須考慮用戶在每一天感受。
回想一下,你的用戶都是如何被他們的情緒影響的。舉個例子,當一個用戶當時的心情是既生氣又不耐煩時,那么這個用戶將會比一般普通用戶更快的離開一個模態窗口。如果一個用戶是很高興的,并且終于找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比如一個高效、便捷的購物車體驗,那么,這將會很快的鞏固他們對你產品的好感。但是如果試圖羞辱你的用戶,無論以任何方式,那么不管他們的情緒是好是壞,都會起到負面作用。
5、親身體驗
讓自己成為用戶,然后使用比較老舊的設備和網速,每個月花一天左右的時間來使用自己的產品。在各種不同的天氣條件下外出使用自己的網絡服務進行手機瀏覽,讓自己站在現實環境中進行體驗,然后找出所有讓你感到討厭的東西。
在很長一段時間以前,當全世界都已經在發展寬帶互聯網,我仍然在嘗試撥號上網的方式體驗產品……這種方式是永遠都適用的,我也確切地相信它會使我成為一個更好的設計師。當網絡在一個很糟糕的環境中時,沒有什么可以替代親身體驗帶給我的感受,當我體會到我必須花很長的時間去等待一個flash的加載時,我在設計時便開始注意到去計算字節和容量。
總結
即使在我們不斷發展的社會中,不同人使用網絡的方式依然存在著巨大差別,這與我們的認知是不一樣的,如果我們依舊需要為這些人提供設計,那么我們就必須認識到個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