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岳小妖、吝十、魔鬼天使
圖片:lolesports
RNG:成長,是他們最可怕的特質
進可突襲找機會,退能死守零陣亡:
Looper在季中賽賽場上拿出3個坦克型上單英雄,分別是5場艾克、4場波比和1場茂凱。這3個英雄使用起來都無法像LPL聯賽中用奎因收獲6次單殺和27%的傷害占比那般叱咤風云Carry全場,但Looper的表現一如既往地“帥爆全場”。
此前10場比賽里他完成18次支援8次成功,支援價值(每30分鐘支援成功次數)高達0.61(第一)。突襲4次,其成功率為75%(第一),場均完成2.7個致命控制,且有1次對位單殺和2次單殺。
此外,他場均遭2.1人次敵人的突襲無一陣亡,團戰中遭138人次攻擊,僅死8次。對手平均需出動13.25人次的攻擊才能換取Looper一次陣亡,他目前保持著92.34%的生存率(第二),承傷占比達到24.5%。
進可攻退可守,他線上能單殺、補刀很少遭壓制、支援價值高、突襲成功率高,團隊能打出足額控制,連團戰成功率也是高達53%。
動次打次,我是掌控節奏的大師:
Mlxg掌控著整個召喚師峽谷的野區資源和線上節奏。他分均補刀為5.19(第一)足以讓所有打野望塵莫及,除了瘋狂攫取自己野區資源,他還積極發起入侵。季中賽小組賽中,他已發起12次反紅、6次反藍和25次反野,63%的控野率完全能說明這個男人在野區擁有的絕對控制權。
此外,他目前已完成29次突襲其中16次成功,55.17%的成功率和1.21的突襲價值成功碾壓其他打野選手成為第一。多次2級就去線上Gank,讓許多開局靠運營的隊伍出乎意料、直接發懵。
但需注意的是,他20分鐘擊殺占比為37.7%,使其拿到團隊的21%經濟占比(打野排名第一),而這些經濟占比轉換為27.1%(排名第一)的承傷占比和18.1%(排名第四)的傷害占比。
在小虎和無心迅速成長承擔團隊大量傷害時,香鍋也需注意自己的傷害輸出問題了。
我單殺了Faker三次:
Xiaohu在本屆MSI賽場上一戰成名,不僅成功解鎖單殺Faker大魔王成就,還在同一局比賽中,對Faker無情完成3次對位單殺。
但他的表現,當然遠不止如此,在10場比賽中,Xiaohu對線期場均壓住對面36刀,收獲4次對位單殺,線上統治力爆表。
此外10場比賽中他已完成7次突襲6次成功,突襲成功率高達85.7%,RNG的秘密武器“中野聯動”中,他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而作為核心輸出C位,Xiaohu撐起RNG輸出的半邊天,場均傷害占比為30.2%(中單第三),但是分均傷害高達667.48(第一),目前已收獲2次MVP。
人總是需要學會在壓力中成長:
Wuxx作為一向被外界詬病的一點,春季賽一度坐上冷板凳,但本次季中冠軍賽的成長卻有目共睹,從春季賽到決賽戰勝EDG,再到季中賽小組賽。Wuxx已逐步擔起RNG的輸出核心。
10場小組比賽中,Wuxx以23%的經濟占比,打出了30.2%的傷害占比,僅比BANG少一個百分點,分均傷害達到672(第三),傷害與經濟轉化率為151%,在小組賽最后一場,他使用春季聯賽從沒用過的希維爾,甚至打出了40.9%的超高傷害占比。
大賽帶給他的成長遠不止于此, 在整個季中冠軍賽小組賽期間,他保持了84.54%的生存率(第二),團戰中僅有3次零輸出(僅次于Bang)。更為驚喜的是,他的團戰成功率高達75%(第一)。隨著他的成長,這支RNG正展現出毫無破綻的團隊凝結力。
價值五千萬的輔助就該是這樣:
Mata在本次季中賽賽場上,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他揚名在外的,不僅是其出色的指揮能力和對比賽的理解,還有他在賽場上的完美發揮。
作為輔助,他場均貢獻4.1次致命控制(第一),10場比賽里完成布眼591個(第一),幫助RNG掌握了召喚師峽谷的大部分視野。
此外,RNG除了中野聯動的突襲,還有野輔聯動的可能性。他20分鐘參戰率雖然只有54%(第四),但他目前已有8次突襲并獲得6次成功,無論從次數還是成功率來看,均排在輔助榜首。
并且Mata最為恐怖的能力當屬他首屈一指的開團能力。在牛頭遭到5次被Ban的情況下,他使用5個不同的輔助英雄,在全場40次團戰中完成15次開團,其中10次獲得成功(第一)。
SKT:迷霧中的王者之師
跟我對線你怕了嗎?
Duke分均補刀達到8.3刀,遠高于季中冠軍賽所有上單選手分均6.93刀的均值數據,這足以說明他在線上就利用補刀建立起優勢。并且10場比賽中,Duke場均20分鐘壓刀達到可怕的41.8刀,他還有2次對位單殺和2次單殺記錄,充分佐證了他前期線上爆表的統治力。
但Duke的問題在于,僅從頻率而言,他每30分鐘完成1.53次支援(第三)和0.77次突襲(第二),單看數字在上單中不能算少,可關鍵在于其支援和突襲成功率卻分別僅有30%和40%。受此影響,他在20分鐘參戰率僅為38.5%,這一數據直接墊底,顯然Duke的節奏判斷存在很大問題。
此外在他的10場比賽中,期間共遭17人次突襲、52人次戰斗中反擊和120人次的團戰攻擊,僅死亡14次,比賽至今20分鐘僅死亡1次,這也導致他20分鐘KDA數據達到逆天的20。雖然SKT比賽6勝4敗,但Duke卻成為季中冠軍賽比賽中最難死亡的存在,92.6%的生存率完全無人能及。
大家好!我是新來的司機:
Blank此次首登國際大賽舞臺,作為新人肩負著王者之師SKT大滿貫的期望,重壓之下他的表現略顯失色,連帶著SKT在小組賽中都表現得有失水準。
盡管補刀發育上Blank緊追香鍋,瘋狂刷野拿到分均4.98的補刀,所以整體經濟來說并沒有什么落后。
但對于比賽的節奏,卻應對得太過急躁。他發起15次支援和33次突襲,在次數上遠超其他打野選手,而行動成功率卻大打折扣,支援成功率僅有20%,突襲成功率也不足25%,慘烈的失敗導致其死亡次數的增加,20分鐘KDA僅為4.11,在打野中排第三,僅為香鍋的1/2。
千玨作為Blank最擅長的打野英雄,4次上了對手的BAN席。在應對上,他兩度拿出豹女出戰卻接連兩度翻車。場均被壓75刀,讓豹女刷野優勢丟失殆盡,僅拿到37%的控野率。好在SKT其他大哥對他的照顧,讓他用瞎子、男槍等打野英雄找回自信,讓其發育不遭重創,維持了他高傷害占比的地位。
而說到Blank的傷害占比,他擅長用高傷害型打野英雄,如千玨、男槍、豹女等,在團隊中承擔起較高的輸出責任。10場比賽中,他以打野之位貢獻出20.2%的傷害占比(第一)和24.1%的承傷占比,分均傷害達到488,位居打野榜首。
這也是為什么如果能有效地針對他這個點,就比較容易獲勝的原因。
我覺得大家太“照顧”我了:
當Faker大魔王光環照耀到季中冠軍賽賽場時,吸引不僅是粉絲關注的目光,還有來自賽場上對手的瘋狂針對,他的存在,完美地詮釋了樹大招風。
10場比賽中,先后有32人次針對大魔王發動突襲(第一),導致其陣亡6次。大家不約而同地認為壓制住Faker的發育是取勝SKT之關鍵,尤其是與RNG的交戰中,Xiaohu兩場比賽的目標都放在了他身上。而小組賽上4次被單殺的記錄,也將永遠地記錄在Faker大魔王的職業生涯中。
面對大家如此上心的“照顧”,Faker在調整應對上使用了多種方法。首先是展現深不可測的英雄池,難以研究出成熟應對套路:10場比賽中,他拿出6個不同的英雄登場,分別是沙皇、瑞茲、樂芙蘭、璐璐、基蘭和艾克。
然后,SKT打法上作出調整,將輸出核心轉移至Bang手中,從數據上可以看出,此次小組賽中Faker的傷害占比僅有23.4%,在中單排行榜中倒數第二,僅次于SUP的Naru的21.3%,其實,這個Faker早不是當初為對手帶來死亡的魔王,而化身為給隊友帶來希望的天使。
“Bang Bang Bang”爆炸!爆炸!爆炸!
Bang作為SKT最為暴力的輸出核心,小組賽所有團戰,僅有1次零輸出記錄(最少)。小組賽中打出分均767的傷害(第一),傷害占團隊比達到31.7%(第一)。傷害與經濟轉化率為180%(還是第一)。
尤其是3場使用盧錫安的比賽,雖然勝率僅有33%,但場均打出近3W7的爆炸傷害,無論SKT如何,他仍是敵人眼中的暴力噩夢。
此外,雖然10場比賽中他僅斬獲41個人頭,但他核心輸出的光環直接讓他吸引了大量的敵方火力,他用場均3.1次致命閃避,在每場比賽的團戰中,場均遭10.8人次的攻擊而僅死1.1次,完美地發揮出87.4%的生存率(AD第一)。
欺負我的Bang,我就咬死你:
Wolf的20分鐘參戰率僅有44.2%,所有10場比賽沒有1次突襲記錄,他將自己的“青春時光”都獻給了Bang。所以他就是Bang兇狠氣勢的最大保障。此外,他的分均補刀達到1.26(第一),也是唯一一個場均補刀差值為13的輔助。
Wolf場均完成2.6次致命控制,提供0.6個成功保護,他的全部職責就是為Bang提供發育輸出空間。他的游走并不在于參與戰斗,而是控制視野,其分均排眼達到0.42個(第一),10場比賽中共反眼166個(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Wolf的傷害占比達到10.1%,這在輔助中非常少見,其他所有輔助的傷害占比均值都在6%左右。這與他配合Bang在線上打得強勢有直接關系,一句話,你要敢欺負我的Bang,我就咬死你。
這英雄有毒:奧瑞利安索爾
本次季中冠軍邀請賽上,來自LCS.NA的CLG拿出了這個英雄。龍王雖然早就登陸各大賽區的比賽服,但一直被禁用或是沒人使用。而Huhi卻在揭幕戰上就拿出了這個從未在國際大賽登場過的英雄,讓無數觀眾驚呼:見面就放大招啊!
Huhi僅拿出過兩次奧瑞利安索爾,而對手分別是RNG以及SKT這兩個超強對手,可見他們是真的對這套戰術有過認真地研究——或許是真的用戰略來對抗強敵?并不是拿出來隨便玩玩,而且雖然兩次比賽均以失敗而告終。但在兩場比賽中,龍王確實有相當出色發揮。
在Huhi拿到奧瑞利安索爾的兩場比賽中,他場均20分鐘補刀高達193刀!而他在整個小組賽場均20分鐘補刀僅僅只有176.2,排第一的小虎也只有188刀而已,這是一個非常適合用于發育的英雄!
5月4日揭幕戰RNG對陣CLG時。CLG前四手拿到一套看起來像四保一的陣容,最后一手COUNTER 位時,從常理來看本應該是璐璐,卻在最后換成這個大家不了解的奧瑞利安索爾。從四保一璐璐女警的體系一下子變成另一種強推塔守塔體系。
比賽過程中,Huhi多次使用龍王在家里“積攢螺旋丸”(即把Q技能星云積攢到半屏甚至全屏大小)。然后“控球”到RNG防御塔前,RNG只能倉惶撤退,然后女警點塔,如此操作反復幾次,生生將RNG幾個外塔全部破掉。
奧瑞利安索爾的Q技能,如釋放得當將是聯盟里范圍最大的眩暈技能,能在全屏范圍造成1.5秒的眩暈控制,配合冰杖之后增強后的W,能很好地在團戰當中充當一個“攪屎棍”的法坦角色。
R技能的高額傷害和擊退屬性,則是保護己方后排、破壞敵人陣型的關鍵,再算上E技能的出色游走,這樣一個功能性英雄看起來挺完美啊,那龍王為何在比賽當中并沒有那么熱門呢?
技能的不穩定性!專業術語,容錯率低。
首先是Q技能彈道速度慢,很難命中敵人,而等到積攢到足夠體積時,對方也只需要后退即可,所以才只能用來強行推塔。而即便是用來推塔,也就中路兩個塔可以用這種方式磨掉,并不能真正推到高地塔。在實戰中,Huhi的2場比賽僅完成1次致命控制,場均0.5次!對比Huni使用2場瑞茲的比賽,同樣是法坦,場均完成4.5次致命控制——這差距太大了。
而E技能說是能用于游走,但實際效果呢?這兩比賽中Huni僅發起1次支援(還是靠傳送完成)和1次突襲,對比他使用瑞茲的2場比賽,發起1次支援和3次突襲,所以這個位移技能真是看起來很美而已。線上層數很難疊加,戰斗開啟時很難及時開啟救援,用于突襲則太過醒目,就算一切美好開始飛起來,1級E的飛行距離真是短得捉急。
至于說到W和大招R的傷害,我們看到他索爾只拿到24.7%傷害占比,而兩場瑞茲則拿到29.5%傷害占比,這看起來仿佛又是一個佐證“索爾有毒”的證據。但實際上當我們去細看這兩個英雄的分均傷害時,卻發現一個奇怪之處:他的索爾分均傷害達到637.55,反而是瑞茲分均傷害才559.25。
簡言之,打出分均傷害較低的瑞茲,因為其他隊友打出的傷害更低,所以獲取了較高的傷害占比;打出分均傷害較高的索爾,因為其他隊友打出的傷害高,所以反而是一個較低的傷害占比。
這使我們得到一個較為粗淺(因為樣本太少)的推論:
索爾是一個利用減速和控制,為隊友創造更好傷害空間的英雄,他自己的CARRY能力(傷害占比)相當低;不如像瑞茲這樣的法坦,有自己CARRY接管比賽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