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了。看了眼上次更新的文字,停在了九年前。
我深知自己不是多么有文學造詣的人兒,只是當時喜歡寫點碎碎念,用文字的方式。其實,現(xiàn)在也是。
這次重新打開網(wǎng)頁繼續(xù)寫點什么,不甘心吧,不甘心自己的喜好就這樣被自己擱置了。我也知道為什么不寫下去,因為當時工作的變動,有點不方便再更新點什么,其實現(xiàn)在想想并不能說服自己,如果真的找一個原因吧,應該就是沉溺在工作的環(huán)境中,太內(nèi)耗,不喜歡自己的那種狀態(tài)。打開電腦此時心里還有些忐忑的,不夠相信自己是否能完全表達自己想要說的內(nèi)容,會不會詞不達意?
我終于成為了一名教師。高三那年楊老師問我你對未來有什么想法嗎?我說想做老師,她還勸我,男孩子最好去拼一拼,她做了教師后不建議我做教師。是的,我大學畢業(yè)后做了一些和專業(yè)相關的工作,說不上討厭,但最后兜兜轉轉還是選擇做了一名教師。我特別確信第一次站在講臺上的那份開心,也非常珍貴第一個月的工資,哪怕只有當時的1745塊。對,1745塊,記得非常清楚。
我直到現(xiàn)在還記得那些渴望知識的眼神,不能忘卻那些期待著自己上課的小腦袋,在那些歲月中治愈著我。我們渡過一個又一個難關,取得一項又一項榮譽,然后我們在那個夏天互相分別了......
后來,我就到了現(xiàn)在的這個城市,一待已經(jīng)是第七個年頭。可是我卻對高老師說,就在不久前,我有點干不動了,不做老師也能接受,也甘心。高老師沒說話,只是摸了摸我的頭。她明白,我說這話意味著什么。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教育這件事,走向了商業(yè)化。甚至學校的首要領導竟然公開說讓老師做一個服務者,已經(jīng)完全背離了最起碼的師道尊嚴。學生不喝水怪老師、學生沒穿外套怪老師、班級群里沒發(fā)學生就餐照片就是不負責任、學生罵了老師甚至對老師動手,老師也要道歉.....做老師的都能懂我想用這些最不起眼的例子在說些什么。每當開始一項工作前,都要先考慮家長會不會有意見、領導喜不喜歡、上級能不能允許。課間活動對學生安全不負責,課間不活動,影響學生的心理;一邊讓老師別用分數(shù)衡量學生,一邊拿著班級平均分考核老師。做著既要又要的事情。其實,難道不是應該去做對和有意義的事嗎?做事難道不該是發(fā)自內(nèi)心從愛出發(fā)嗎?可是呢,愛成了表演,愛成了留痕,愛成了被看見。如果要我說什么是教育,比較認同“教育就是改變”的觀點,而不是當下的迎合。
在沙發(fā)無聊從書架上抽了一本老領導送我的書,看著書中的故事,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書中的教育故事,我也有過。陌生的是現(xiàn)在的自己,那份麻木。正好,后來有個機會跟老領導又聊了一些近況,之后她又給我發(fā)信息,鼓勵我別放棄。
好了,九年了,沒有想到我用最喜歡的文字寫下了這一刻,有點想放棄最想做的工作了。好似丟了最初的自己。多么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