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書、畫是中國四大古老的文化藝術,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圍棋,它們伴隨著儒、道思想和其它文化藝術,融貫于綿綿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史。在琴、棋、書、畫之中,又以圍棋最為特別,它不僅具有其它藝術門類的許多共性,諸如抒發意境、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生慧增智等等,更深入的研究還發現他與天象易理、兵法策略、治國安邦等相關聯。圍棋蘊含著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是中國文化與文明的體現,也稱得上是一門綜合性的中國傳統文化藝術。?
圍棋起源于中國,古代稱為“弈”,傳為帝堯所作,春秋戰國時期即有記載,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可以說是棋類之鼻祖。隋唐時經朝鮮傳入日本,流傳到歐美各國,在中、日、韓、朝等東亞國家尤其流行。
12月6日下午,張皓恩爸爸走進二(10)班課堂,給孩子們帶來了他精心準備的《圍棋淺談》。雖名為淺談,內容卻也安排得滿滿當當,在一節課有限的時間里,張皓恩爸爸把關于圍棋的歷史、規則和有趣的知識向臺下的孩子們娓娓道來。
圍棋使用方形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圓形棋子進行對弈,棋盤上有縱橫各19條線段將棋盤分成361個交叉點,棋子走在交叉點上,雙方交替行棋,落子后不能移動,以圍地多者為勝。因為黑方有先行占地之利,故而規則人為規定黑方局終時要給白方貼子。圍棋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復雜的棋盤游戲。中日韓等各國制定的競賽規則略有不同。
圍棋規則簡單,但是它的玄妙卻是任何其他任何棋類所不能比超的。圍棋的三百六十一個棋點可以產生無窮的變幻,據計算,圍棋的變化數大約為1.43乘以10的768次方,即1后面有768個零!這個數字遠遠超出人類的想象。要知道,即使人類已知宇宙中的原子數量,也不過是10的80次方。若以一秒鐘數過一種棋形變幻,要把全部的棋形數完,大約要數億年的時間。當孩子們聽到這個天文數字時,一個個都不由得目瞪口呆,小臉蛋上露出了難以置信的神情。
張皓恩爸爸還特別講述了學習圍棋的諸多好處,包括:有助于培養孩子們的大局觀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陶冶情操、增強自信,鍛煉創造性思維。
除此之外,他還對圍棋的基本規則進行了講解和說明。孩子們聽得認真,回答問題也特別積極,一個個把小手舉得高高的,生怕點不到自己的名字。
二(10)班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班級,孩子們也都非常好學、知禮。課堂開始之前,就有孩子歡快地跑到講臺前跟張皓恩爸爸熱情地打招呼問好,下課后,孩子們也都紛紛致謝。這也應該是家長進課堂活動給孩子們的成長帶來的另一個收益吧。正所謂:黑白觀世界,方寸悟人生。
讓我們一起期待下一次的“智慧家長進課堂”活動講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精彩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