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深夜,收到一份咨詢,求問者非常客氣,而且是跨平臺追蹤過來,對寫詩的熱情很高。其實看到這樣的學習者,我是很開心的,不說作品如何,至少態度是端正的,不知不要緊,只要真心想學,就是這條路上的后來者,也是正統詩詞真正的未來。
不過看到作品,就會產生疑惑,這真的是跟隨我學習之后的成果嗎?個人一向有啥說啥,所以直接開問。
果不其然,這是一位有熱情、想學習的古詩詞愛好者,但是并沒有系統地學習格律知識,而只是在平時的文章中獲取零碎知識點,并且自己強行領悟,所以才會有這樣奇怪的作品出現。
正和我在專欄第一章中說過的一樣,碎片學習雖然可以增長見識,但是對于水平的真正提高用處不大。
我為什么會疑惑?因為他對平仄格式有了解,也知道如何按照格式寫詩,顯然是看了我的一些詩詞賞析中的格律判斷在依樣畫葫蘆,但是作品卻明顯違背近體詩的一些基本條件——這就是缺乏系統學習。
基礎知識是需要系統學習的,而所謂的點撥、豁然開朗,都是建立在扎實的基礎知識之上的。
我們來看他的兩首作品。
文人
妙筆龍蛇舞, 青春欲拒俗。
文房高雅處, 論道有鴻儒。
文人
靜坐空伏案, 書紙懶滿桌。
常悲秋葉落, 不敢作詩說。
首先我們來解決他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
我本按五絕仄起首句不押韻寫的,然而寫出來四句都押韻了,這依然屬于五絕仄起首句不押韻格式嗎?
我們看平仄格式,這顯然是新韻作品,因為“俗”字是入聲字,在平水韻格律詩中是不能作為韻腳的。在新韻下,整首作品的平仄是合乎仄起不入韻五絕格式的。“妙筆龍蛇舞”,仄仄平平仄,整體平仄結構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嚴合,所以不管它有多少其它問題,這都是一首合格的仄起不入韻格式的五言絕句。
那么,“四句都押韻”是不是問題呢?
當然是問題,而且是非常基礎的問題。因為基礎,所以是大問題。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押韻的概念——同韻母即押韻,這在現代詩、現代歌詞,甚至元曲中是講得通的。
但是,在唐詩宋詞、格律詩和古體詩,也就是舊體詩格式中,這種押韻方式是錯誤的——平仄不能通押。
押韻是指最小單位中(二句),使用相同韻部的同聲調的字重復出現,以產生斷句節奏感。
而五絕屬于古詩,又屬于有格律規則的近體詩,所以它在首句仄起的情況下只有兩種押韻形式:首句不入韻,首句入韻。
首句不入韻即“仄仄平平仄”,那么它的二四句尾字押平聲韻;首句入韻即“仄仄仄平平”,那么它的一、二、四句押平聲韻。
關鍵要搞清楚一個基礎知識點,在近體詩學習的初級階段中,格律詩都是押平聲韻。只有平聲韻字才能成為韻腳字,為了和韻腳區分開來,不押韻的仄聲字(白腳)盡量不要使用發音類似的字,否則的話就是詩病——撞韻。
撞韻在我的格律詩專欄詩病一章中做過詳細介紹,因此我才會問他是否讀過格律詩專欄。他的這個錯誤非常明顯,已經明顯到他自己都感覺不妥。但是我們看他的第二首作品,卻依舊在第三句發生撞韻——“常悲秋葉落(撞韻), 不敢作詩說。 ”
這就不是不小心,而是完全沒有概念,甚至認為這樣才是對的,才有意思。
這就叫錯得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