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四月都是昏沉沉的,并沒有什么特別值得記錄的事,可就覺得越平淡就越想要靠文字把它們留住。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與朋友發生了一些讓人心力憔悴的爭執,讓現在的我靜得下來了,也能時刻保持鎮定,這也算是因禍得福了吧。
四月里沒發生什么大事,唯一能夠算作大事的便是跟一個很久不見的朋友去看了漫展,下午又同好友去看了《記憶大師》,我無法去評價《記憶大師》的好壞,情節也只記得七七八八,我沒有特別認真的在看,當跟好友坐在影院的時候,我才發覺很久沒有跟另一個人一起進入過電影院了,自從到外地讀書以后,看電影這種事都是自己一個人,室友偏好青春文藝片,我卻鐘情于動漫,歐美科幻片之類的,對青春文藝片著實提不起勁來。
在放五一假期的前一天,我被專業老師拉到辦公室臭罵了一頓,他最后說了一句,讓我有了莫名的罪惡感,仿佛從天而降,讓人躲也躲不掉,他說:“從大一開始,你就一直是這種愛理不理的態度,我是真的特別信任你,但是每次跟你談話都像是在唱獨角戲。”雖然我可以理解他那種一拳打在棉花上的無力感,也知道自己是讓人糟心的性格,但是我真的不太喜歡他給我的那種無影的罪惡感。他輕輕松松的一句亦真亦假的信任,讓我覺得自己好像做了什么背叛他的事。
在電影結束之后與好友交流,談及了關于我老師對我的批評,好友淺笑說“人是社會屬性的人,大家都喜歡抱團互相取暖,這是天性使然,但是大家都不是盲目抱團,都是在選擇與自己合得來的人和組織抱在一起。而你只是還沒學會怎么去抱而已。”雖然我性格確實糟心,但也幸運,有二三知心好友。不常聯系,偶爾一起出來喝茶看花。
我不太喜歡與人交往太過密切,很反感別人從我身上尋求什么,所以喜歡自己一個人悶悶的待在一旁做著自己喜歡的事,聽自己喜歡的歌,看自己喜歡的書,電影,這種日子我是真的覺得很棒。可能是因為我本來就是一個無趣的人,想融入到一個集體里面,也是體會不了那種交談之樂,反而讓自己亂了手腳不知所措。
室友們經常問我一個人看電影不會孤獨嗎?一個人在家(寢室)不會孤獨嗎?這種一個人待著的生活,我不知道是不是孤獨,但我本能的覺得孤獨算個負能量的詞語,總覺得顯示出了孤獨的人整個人都會散發出陰郁,憂愁的氣息,而我自己與自己相處的時候,整個人卻是完全放松,不浮躁,心平氣和的。所以覺得這算不上孤獨。這種感覺像初秋的風,吹在身上涼涼的,卻又不覺冷,甚是舒服。
我不太擅長講述別人的故事,總覺得別人的故事從任何人的嘴里說出來都有添油加醋的成分,我也不太擅長總結,總是隨性慣了,所以總是想到哪兒寫到哪兒,所以總是在說著自己的故事,這樣或許會有邏輯一點。
亨利.貝斯說過,“一個人過于孤獨并不好,它如同總是在人群中一樣不明智。”這大概就是我覺得的最好的狀態。
我好像失去了年輕人特有的活力。我知道生活一直向前,時間會陪著那些孤獨的孩子。
p.s在這里五月初立一個flag:在五月閑談時繪制兩幅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