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性學習是一種學習理論。它更精確、全面地描述了我們大腦是如何工作的。各位,你的大腦并非簡單如計算機的文檔儲存,計算機文檔的本質是一系列0和1的組合記錄在硬盤上,而人的大腦是通過數億個神經元相互聯系儲存信息的。
機械記憶與整體性學習正好相反。
機械記憶就是反復記憶信息,希望以此牢記信息。不斷地重復數十次來記憶一個物理公式就是機械記憶式學習,這是一種糟糕的學習方法。
整體性學習意味著知識的學習并不是孤立的。事實上,知識的學習從來就不是孤立的,整體性學習中的比喻是強調知識的結構相似,知識間聯系的相似。比如生理學中“少量的鈣離子內流,引起細胞內肌漿網的鈣離子大量進入細胞漿中,鈣離子與肌鈣蛋白結合后,引起肌絲的滑行,肌肉收縮”。這種少量鈣離子內流引起大量鈣離子進入細胞內的現象,我就開始在生活中找自己熟悉的與此類似的經驗。結果,腦海中很快就想起了壓水機壓水的例子與之相似。小時候家里打的井,有一種壓水機,在打水之前,要先灌一點水進去,才能壓出大量的水來,這就是比喻法,這個例子我稱之為“以小鈣搏大鈣”。在自己的生活經驗找到類似的模型就是比喻,利用比喻法快速學習就是整體性學習的最大優勢。
所有的學習目標都可以分成幾個獨立的步驟,如果只是為了通過一次考試,你并不需要完成所有的步驟,也不需要理解的非常深入。完成步驟的順序不需要固定不變,你完全可
以完成第二步后再跳回第一步繼續學習。
每一個步驟對學習都很重要。如果你總是缺少某一步驟,或者某個步驟完成的不好。信息就不會得到很好的存儲,這種學習就是失敗的,因為信息不能整合到你的整體性認識中去。
整體性學習的順序:
1)獲取
2)理解(明白)
3)拓展(探究)
4)糾錯(調試)
5)應用,
還有一個測試步驟是伴隨每一步的,測試就是觀察以上五個步驟做得好不好,嚴格的
測試能讓我發現問題出在哪里。
以下是這六個步驟
1)獲取
獲取就是信息進入你的眼睛和耳朵。閱讀、課堂上記筆記以及個人的種種經歷都是獲取。獲取階段的目標是獲取的信息要準確,信息量要盡量壓縮。
2)明白
明白就是了解信息的基本意思,并放在上下文聯系,這是學習的最基本的聯
系。
3)拓展
拓展階段是整體性學習中最花費力氣的地方,這一步將形成模型、高速公路和廣泛的聯系,從而獲得定義很好的結構。
4)糾錯
糾錯階段是在模型和高速公路中尋找錯誤,這個階段要刪除那些無效的聯系。
5)應用
應用把糾錯帶入最后的水平,通過比較(知識)信息是如何在現實中運行的
來進行調整,如果理解不符合現實世界,那么再多也無用。在這一步失敗的典型例子就是書呆子,那些讀書讀得很好但是出了學校大門卻茫然不知所措的家伙。
6)測試
在上述階段的每一步你都需要測試,測試有助于你迅速找到學習中的問題所在,幫助你改進學習技術,克服缺點。
整體性學習的順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線性順序,步驟之間可以往返,也可以跳躍。理解之后可以再去獲取,拓展之后可以不經過糾錯,而直接跳到應用。記住是多線性而不是單線性。
作者:肇事司機 ?
微信:gentlechenz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