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在得到APP上聽了武志紅老師的直播《界限意識和共生關系》,收獲很大,分享自己的筆記和心得。為了保持原貌,筆記里面主要還是以直播時的第一人稱為主。
武志紅,得到訂閱《武志紅的心理學課》作者。
心理學家,心樂土心理咨詢機構創始人。出版過多部對社會有巨大影響力的心理學書籍,包括《為何家會傷人》、《身體知道答案》等,銷量超過百萬冊,常年出現在心理學書籍熱銷榜單中。
一、界限意識
為什么你總是不能擁有一個自己說了算的空間?
1. 有無界限意識的差別
- 中國河北的農村:一排排緊挨著的農村。經常發生這樣的事情,你家房子比我高,你家房子弄了什么事情,干擾了我家的風水,為此爭吵,這很常見。我們還會互相爭斗,蓋很多圍墻,墻跟房子一樣高,還在圍墻之上,蓋了一座房子,就像碉堡。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大家共生在一起,沒有界限。
- 波蘭的農村:一家和一家,距離很遠,普遍沒有圍墻,就是木柵欄隔離一下。當房子一家家散落在山坡上,隔得很遠,就是界限。
2. 什么是界限意識
- 界限意識定義:
- 我的事,我說了算;
- 你的事,你說了算;
- 我們共同的事,我們公平協商。
- 界限意識,也是地盤意識,必須確立了一塊屬于你的地盤,你的空間,才有可能走向最終的目標——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界限意識,也要尊重別人的地盤,這兩者結合在一起,是健康人際關系的基礎。
3. 界限意識的分類
可以分為三種:心理界限、地理界限和身體界限。
- 地理界線是地盤意識。好比我的房子在這里,周圍是我的地盤,別人不要來突破我。好比:你來我家,我讓你走,你不走,我有權利驅趕你。
據傳:萬圣節有幾個亞洲人,帶著鬼怪面具來到美國家庭要東西,別人讓他們走,他們不走,爭執起來亞洲人被打死了,結果在當地打官司,判這群美國人不負責。 - 身體的界限意識:一般的環境下,動不動摸別人,是很不禮貌的事情。講到這里,還比較簡單。心理學中,有一個軀體化,是一系列防御機制。當我不能在心理層面表達的時候,我會在生理層面表達。
很多身體問題,如嗓子太容易發炎、肚子太容易痛、一些皮膚病、聽力喪失,視覺損失,都是在用身體表達界限。中國的孩子太多近視眼,因在讀書這件事上他們不能說了算,于是就用視覺損失來表達“我不想讀”。
聽力也是,我的耳朵是有問題的,從小我就聽家人訴苦,我不能說“我不想聽你訴苦”,我的耳朵就出問題了。你會發現,你不能在地理上樹立界限的時候,身體上就會出問題,而且是鏈接的部分:“我聽的話”就是耳朵。 - 心理界限:當人不能在空間上設置地理界限時,就意味著他守不住自己的界限了。然后他會在身體上設置界限。當身體都不能守住時,他只好在心理上設置。于是導致這樣的情形:他表面上非常坦誠,但內心深處的秘密,誰都不會說,甚至連他自己都意識不到了。用身體來表達界限時,這個代價就太慘重了。所以,必須學習,在地理上守住自己的空間。
- 委婉表達自己的界限:
- 不是我想拒絕你,是我的身體太差了,我生病了,所以我不能按照你的來了。
- 不是我想拒絕你,是你的要求不合理。
- 不是我想拒絕你,也不是你不好,而是客觀因素,導致我不能按照你的來。
這三句話都是一個意思,“我不”。當你能明確表達出自己的拒絕時,你就有了一定的界限意識。
二、共生關系
為什么你很容易被關系捆綁?
1. 什么是共生
- 共生即:
- 我的事,也是你的事;
- 你的事也是我的事;
- 一切都是我們的事。
我們社會的人際關系,都帶著共生性質,這是各種糊涂哲學的根源。 - 共生的本質就是剝削:
你來到我家,怎么就像主人一樣呢?我的東西你怎么就拿走了呢?當有人入侵了我的世界和空間,這個本質就是剝削。
2. 共生關系的源頭:
心理學家瑪格麗特·馬勒,將6個月前的嬰兒期稱為正常共生期。意思是,只有這個階段的共生,才是正常共生,以后的共生,都是病態共生。
正常共生的基礎是,嬰兒是無助的,能力是最差的,他必須和媽媽共生在一起,依賴媽媽的幫助,通過“剝削”媽媽才能生存下去。有些媽媽甚至可以感覺到:寶寶好像要完全霸占自己,時刻在一起,不過在嬰兒時期,這都是正常的。
那什么是病態共生呢?很多媽媽和父親會說:我家孩子沒有秘密,什么事情都很我說,日記也給我看。其實這樣是不正常的。
3. 共生關系中有兩組心理矛盾:
- 付出與剝削
- 控制與服從
即,誰剝削,誰被剝削;誰說了算,而誰只能聽話。嬰兒需要這種感覺:我無情地在剝削媽媽,我還說了算。這樣,他可以形成這種感覺——我可以自由地使用這個世界。
不過,嬰兒一旦有了基本能力,那么,隨著他能力的增強,母親和其他養育者就需要不斷教他明白,“我和你”之間有界限,你能自己搞定的事,盡可能自己去搞定,我不允許你繼續無情地使用我。有調查顯示,嬰兒小時候說話,說的最多的是“不”,這就是在樹立界限。
父母等養育者,也要給孩子樹立界限,讓孩子懂得,他們嚴重入侵別人時,別人是不喜歡的,是憤怒的。
有一個關于催眠大師艾瑞克森的故事。一個外孫女罵了自己的媽媽,還打了艾瑞克森。艾瑞克森就要求小女孩道歉,小女孩不道歉,艾瑞克森抓住了她的手,一直耗著,足足掙扎了幾個小時,直到小女孩不行了,于是乖乖道歉。
其實,這是樹立界限重要的部分,讓孩子明白,世界不是完全按照你想法運轉的,中間是有界限的。
三、如何樹立界限意識?
怎么在生活中掌握自己的話語權?
1. 不含敵意的堅決。
界限意識是要說no,如果你想影響我,我要拒絕你。我研究生的時候,媽媽逼問我什么時候結婚。我發現,我很想躲著她,我越躲她越著急。終于我躲避不了,在一次回家,做了充分準備,跟媽媽長談。我主動講了我為什么不結婚,結婚就未必生孩子。
我是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的研究生,她是個老太太。到了第3、4天,她還是辯論不過我了。后來她就也不愿意強求了。到我今天43歲,沒有結婚、生孩子,我的母親也沒有過多說什么了。
這就是不含敵意的堅決。很多人發現這招很管用,有人說這招不管用。為什么管用呢,因為我的媽媽講道理。所以就好說話了。如果第一招不行,第二招:從小事開始。
2. 從小事開始
實際上,一切共生關系中,都存在著嚴重的剝削,就像殖民地和宗主國的關系一樣。歷史上,殖民地獨立的話,會由流血沖突。但是,如果周圍都是親人,就不能用流血方式了。
樹立界限意識要從小事開始,從吃喝拉撒睡開始,這是很小,傳遞了我很堅決,和大事是一樣的。
舉個例子:
我媽曾經有一次非要等孩子加班后回家吃飯,孩子告訴她不用等,結果當孩子晚上八點多回到家才發現家人都沒吃飯,在等自己。這時他有一種強烈的被綁架的感覺,母親潛意識是想用這種方式讓我晚上早回家,而孩子直接和他們說,我今晚不吃晚飯了,以后再有這種情況我也不吃。以后母親再也沒有用這種行為“綁架”過孩子。
3. 尊重事實,駁回情緒。
第一層,理性事實。第二層,表達情緒。如果情緒是好的,可以接過來,情緒是垃圾的時候,必須駁回去。
我有一個好朋友,在企業中做老板秘書,有一天老板突然對他說:那誰誰誰呀,我一天掙的比你一年都多。我朋友愣了一下,同時,他說,老板你說的很對,我一輩子都掙不了你一年的錢,但是你很累,我不羨慕你。
從此之后,老板對他刮目相看,他獲得了特殊的位置。實際上,這個特殊位置,是這樣換來的。
4. 直擊命門,指出對方的根本
共生絞殺中,有一個根本,我把事情弄得那么復雜,其實就是,“你為什么不聽我的呢,為什么不按照我的來”
你可以這樣說:你沒有專家懂得多吧,能不能聽專家的。
有些人說:我比你說的有道理,但是我的事情還是我的事情,還得我說了算。例如,一點小事,就上升到你愛我還是不愛我的高度。這其實是打著愛的名義要入侵對方。所以談的不是愛,而是“你聽我還是不聽我的”。
愛其實是幌子,是為了讓對方無條件聽你的,按照你得來。有人說:天哪,武老師,我感覺每個女孩有時都有這樣的極端一面吧。其實,男朋友未必是百依百順才是好的。
5. 讓對方疼
當各種方法都不行時,就來這個。關我屁事,關你屁事。可能是心理疼,可能是身體疼。
一個的故事:家里有一個“皇太后”媽媽,全家人都以媽媽為尊。媽媽最在意的就是,家里塑料袋怎么放。
母親來孩子的家里住了一陣,借著“塑料袋”這個事,一直跟媽媽抗衡。懟了媽媽三個月后,媽媽突然變結實變幽默了。這就是攻擊性的一個功能,就是讓對方疼,讓對方知道,我不是你想象的,我不會按照你希望的來。
如果對方一再的入侵你,你就讓他疼。弗洛伊德說過:攻擊性和是人類的本能,或者是真實的表達。如果你不能表達,就會生病。當別人進入你的世界,你就要告訴對方,不是你想怎樣就怎樣的。
有人覺得:我發出指令,別人就得按照我的來。如果你被這樣的人侵犯了,你得告訴他,我會讓你疼,我和你想象的不一樣,我會讓你付出代價。以此來樹立自己的界限。
人和人也是一樣的,攻擊和恨都是在樹立界限。我愛你你愛我,就是拉近鏈接。恨就是切斷連接。這是第五招,可能比較狠,但也是一種方式。
6. 地理上保持界限
實際上,只要你在某一點做到了,前面均可省略,這就是地理上保持界限。
我的來訪者中,很多人離婚,都是父母來到自己的小家庭,造成了侵犯。有個法官認為,90%的離婚都與父母有關。而設立地理界限是最簡單的避免沖突的方式。
有一個幾千萬身家的女性,買了8、9套房子,老公也一直做生意,但是他們買的都是犄角旮旯的房子。為什么會這樣?因為他們與父母同住,他的父母不允許他們關上門,他們就只能用長走廊表達界限意識。
其實,只要他把門關上,或是讓父母離開就可以解決了。我們其實都享有自己說了算的家,自己說了算的人生。
希望大家在地理上、心理上、身體上,有這樣的感覺,我的人生我說了算。
羅胖的第七招:善用正式和非正式溝通
中國人,在工作的時候,其實不太適應正式溝通,我們是喜歡非正式溝通的。為什么富商和局長喜歡打高爾夫,因為球場好商談生意。
你在走廊里遇見領導,稍微說兩句,其實是很有效的。我們喜歡用非正式溝通,解決正式問題。
非正式問題,也可以用正式溝通的方法。
我家有了小孩后,就有了阿姨,很多事情,我老婆就看不慣了。一開始我老婆是看見就說,后來她發現沒用,因為畢竟生活觀念不一樣,阿姨也不是故意的,這可怎么辦?
有一天,我跟老婆說,我來給你示范一下,你明天看見任何現象,都先不說,等我下班,你告訴我,我來解決。
那天下班后,我老婆攢了一天的罪狀。我就把兩個阿姨叫來,開家庭會議。首先我說,對你們二位表達感激,今天的工作,我們來做一個復盤,今天我們發現兩位在工作過程中,有四點疏忽。1....2....3....4....
沒關系,可能都是無心之失。那我們來談一下整改方案吧,怎么樣確定這件事不會發生,以后發現其他問題,我仍然會跟二位繼續溝通。這些事反復發生,咱們怎么辦呢?你們也知道,過年的時候,我會準備給大家的紅包。如果這四件事發生兩次以上,紅包就不給了。
當這樣正式的交流之后,阿姨們對這些“界限”就很明確,不再做不被允許的事情。
這招很管用,你用正式方式跟別人溝通,就明確告訴對方,墻在這里,不要過來。
我家小孩,姐姐不愿意吃飯的時候帶圍嘴。但是,這種問題屬于不能妥協的,我會嚴厲告知。小孩就明白了,這個底線是不能破的。人人心中自有界限,當你不用墻的方式出現,對方就會越界。
所以,要用正式的方式立下正式的約定。甭管是情侶還是單位領導,大家那么適應非正式溝通,偶爾要用正式的方式,談一談界限的問題,這樣的談話效果會出人意料的好。
心得體會
- 界限意識是屬于底層需要調整的認知部分。界限意識真的很重要,這是大部分中國人底層的心理認知結構,這是屬于無意識的部分,武老師把這部分變成了顯性化,以后可以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更加有意識地保持界限意識;
- 保持界限是很難的。之前談戀愛的時候,對方總是打著愛情的旗號來不斷打破彼我的界限,如果我做不到,就會說是不愛她。我很困惱,因為在她面前總是會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內疚,現在我知道了其實對方通過造就一種內疚感其實無非還是想讓我聽她的,其實還是一種控制欲;當時我只是本能地覺得不對,現在終于知道了背后的原理;
- 每一種方法都需要好好練習。不含敵意的堅決、接受事實,駁回情緒、從小事做起、直擊命門,支出對方控制欲的本質、讓對方疼、保持地理上的界限,以及最后羅胖的支的一招,巧用正式和非正式溝通。